APP下载

王丽娜教授五湿辨治妇科带下病经验

2016-01-28李淑荣

中医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医师

李淑荣,陈 萍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名师高徒·

王丽娜教授五湿辨治妇科带下病经验

李淑荣,陈萍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王丽娜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学术带头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带下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提出带下病“五湿致病,从湿论治,内外同治”的观点,并重视从日常生活中预防发病。

关键词王丽娜;中医师;带下病;五湿;辩治经验

王丽娜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带下量、色、质、味变异,伴或不伴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为主要病变的妇科疾病[1]。中医学带下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广义是指一切妇科疾病,狭义是指阴道流出的物体。带下病根据带下量的变化分为带下过多和带下过少。本文主要指狭义概念中带下过多的疾病。《萸帝内经·素问》最早提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古籍称之为“白沃”“下白物”等,包括现代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引起的带下量多[3]。本病现代医学多采取抗生素治疗,药物单一,疗效欠佳,病情易反复、缠绵,日久也显示出抗生素的副作用,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4]。王教授对带下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提出带下病“五湿致病,从湿论治,内外同治”的观点,从五湿辨治带下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曾侍诊左右,对王教授的谆谆教导铭记在心,现将王教授辨治带下病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明清代医学家傅山提出带下“俱是湿证”,《三因方》明确指出带下为湿的理论,后世医家也多从湿立治。王丽娜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前阴、带脉,病机的关键是带脉失约。带下病主要病因责之于湿,湿有内湿外湿的分别[5],外湿主要是指淋雨涉水感受外湿,或房事不节、湿邪内侵胞宫,损伤带脉,引起带下病。内湿又主要责之于脾,关乎肝肾,脾虚失运;或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导致水湿;或肝阴不足,感受湿邪,阴虚夹湿,伤及带脉,导致带下病。王教授根据古典医籍和多年临床经验得出:从湿辨证有脾虚生湿、阴虚夹湿、阳虚夹湿、寒湿、湿热5种证型。

2五湿辨治

2.1脾虚有湿带下

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又或肝郁气滞,损伤中气,导致脾失健运,运化失职,聚湿生痰,而致带下。临床以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为主要表现,见带下绵绵,劳倦后加重,无发热、瘙痒等不适,常伴面色萎黄,四肢困倦,气短神疲,腹胀纳差,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胖嫩,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治宜益气健脾除湿,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车前草、泽泻。加减:腰痛不适者,加续断、牛膝;便溏明显者,加炒白扁豆、砂仁;带下量多色白者,加芡实、龙骨、牡蛎。

2.2阴虚有湿带下

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损伤带脉,复感湿邪,导致带下为病。临床以带下量多质稠、色黄或赤白相兼为主要表现,常伴气味难闻、阴部热痒不适,或兼头晕、腰膝酸软、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利湿,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麦冬、牡丹皮、泽泻、山药、茯苓、地骨皮。加减:腰膝酸软重者,加续断、牛膝;头晕明显者加枸杞子、钩藤;咽干明显者,加沙参、罗汉果;失眠较重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五心烦热者,加银柴胡。

2.3阳虚有湿带下

脾肾阳气不足,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损伤带脉,导致带下量多。临床以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为主要表现,常伴带下无味、乏力体倦、纳差便溏、怕冷喜暖、面色发白无光、腰部酸沉、小腹冷痛,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缓。治宜温阳除湿止带,选用完带汤加减,药物组成:干姜、人参、山药、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 、柴胡。加减:带下滑脱者,加芡实、龙骨;腹痛怕冷者,加香附、艾叶;便溏明显者,加补骨脂、肉豆蔻。

2.4内有寒湿带下

感受寒湿,湿邪内侵,导致脏腑气血失调,水湿内停,寒湿伤及带脉,带脉失约,导致带下过多。临床以带下量多质清稀为主要表现,常伴腰背酸痛、体倦乏力、小便清长,或夜尿频繁、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脉沉迟无力。治宜散寒祛湿止带,选用甘姜苓术汤加减,药物组成:干姜、甘草、茯苓、白术、薏苡仁、白芷。加减:带下量多者,加海螵蛸;便溏明显者,加白术、肉豆蔻;小便频数者,加益智仁、乌药;腰痛明显者,加续断、牛膝。

2.5内有湿热带下

饮食不节,环境湿热,外伤手术,或肝胆湿热等导致湿热蕴积,损伤带脉,发为带下病。临床以带下量多色黄甚或如同豆腐渣样为主要表现,常伴臭味难闻、下阴瘙痒、口中黏腻、纳差口苦、小腹不适、小便黄、大便溏,舌苔厚腻色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止带,选用四妙散加减,药物组成: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车前子、牡蛎。加减:舌紫暗者,加桃仁、败酱草;两肋不适者,加苦参、黄连、龙胆草;口干者,加生地黄、麦冬。

3小结

中医带下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西医的疾病范围较广,近年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常因带下绵绵不断而异常痛苦,日久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情感障碍,严重影响女性健康[6]。王丽娜教授认为该病虽暂时不会危及生命,但不可轻视,应该仔细询问病史,结合妇科检查、影像、超声等现代科技手段,查明病因,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只知止带贻误病情,尤其对中老年女性,要排除患肿瘤的可能。王丽娜教授临床运用五湿辨证,临床用药灵活多变,伴肾虚者,常用芡实、白果,而不是专功的淫羊藿、鹿茸;西医检查有炎症感染者,常加清热解毒之银花、败酱草;对于热久或血瘀明显者常加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对伴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者,常加穿山甲、僵蚕以软坚散结。王丽娜教授坚持内外同治、整体与局部同治,认为内服治本考虑整体,外治治标照顾局部,常用清热解毒止痒加敛湿止带的药物,方药如蛇床子散加减水煎外洗坐浴,效果显著。同时,王丽娜教授认为:本病病情缠绵,不可稍有愈象便随意停药;要锻炼身体,注意日常卫生,饮食不可辛辣寒凉。

4参考文献

[1]郭超峰,施学丽.古代主要妇科医籍中带下病相关方药的数据挖掘分析[J].江苏中医药,2012,44(1):64-65.

[2]呼永河,钟梁,李静,等.高湿环境与带下病关系浅议[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2):182-184.

[3]陈艳君.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带下病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12):1118-1119.

[4]王倩,安允允,马婧婧.辨证治疗带下病及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3):36-37.

[5]刘东平.《傅青主女科》带下病浅谈[J].天津中医药,2011,28(3):227-228.

[6]盛薪潼.带下病中医诊断治疗方法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 8(4):156-157.

(编辑田晨辉)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6-0042-02

中图分类号:R271.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6.20

收稿日期:2015-12-24;修回日期:2016-03-01

猜你喜欢

中医师
弘扬耳穴针术 精心亲传薪火
——市名中医、本刊编委朱丹主任中医师收徒
《中医药法》视野下湖北省中医师职业发展研究
吕华主任辨治支气管扩张经验
2009-2018年广东省中医师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与趋势预测
李郑生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瘿瘤经验
马立新副主任中医师针灸治疗耳鸣经验
高冬来副主任中医师治疗白塞病经验
刘永业主任中医师治疗顽固性外感头痛经验
张明利副主任中医师运用谷蝉汤治疗肺系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