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临床特征差异
2016-01-28罗振海李丹丹赵黎明
罗振海 李丹丹 赵黎明
探讨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临床特征差异
罗振海 李丹丹 赵黎明
目的探究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方法5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5例年龄≥60岁患者作为A组(老年期),25例年龄<60岁患者作为B组(非老年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指标,在治疗42 d之后,根据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B组HAMD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非老年患者焦虑症治疗的临床表现优于老年患者,且在治疗效果方面也更好。
老年;非老年;焦虑症
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应老年人的疾病问题得到显现,焦虑症(anxiety)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疾病。对于老年人而言,各种慢性疾病对机体的侵扰、对子女生活状况的担忧、独居、丧偶等因素均可能导致焦虑、恐惧和抑郁的情绪,出现不良情况之后没有及时干预就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疾病[1]。焦虑症指的是以持续性的紧张、担忧、恐惧或者发作性惊恐为主要特征的情绪障碍疾病,属于精神疾病范畴,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焦虑,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且大多患者伴随出现运动不安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具相关资料统计,我国4%~10%的老年人存在焦虑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了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2]。本文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2月接收的5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焦虑症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治疗效果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2月接收的5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5例年龄≥60岁患者作为A组(老年期),男11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46±3.28)岁,平均病程(5.31±0.92)年;25例年龄<60岁患者作为B组(非老年期),男15例,女10例,年龄42~60岁,平均年龄(49.47±3.61)岁,平均病程(4.21±1.01)年。所有患者均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功能性疾病,并且符合焦虑症相关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配合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性别、发病形式、发病原因等进行记录,以HAMD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记录结果。
1.3 评价标准[3]HAMD评分标准为:治疗前与治疗后相对比,焦虑症患者总分减分率<25%为无效;总分减分率>25%、<49%为好转;总分减分率>50%、<74%为显效;总分减分率>75%为痊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表现显著,出现精神运动性不安、情绪焦虑、认识障碍等情况,具体表现为对外在环境缺乏清晰感知、顿足搓手、坐立不安等。
造成焦虑症发病的原因很多,身体疾病、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遗传等均能够引发焦虑症。在本次研究中,B组性格外向7例、内向18例,由于身体疾病原因引起焦虑症发病10例(40%),遗传原因引起焦虑症发病6例(24%),其余9例(36%)是由于不良生活事件造成。A组性格外向12例、内向13例,由于身体疾病原因引起焦虑症发病的14例(56%),由于不良生活事件原因引起焦虑症发病的11例(44%)。
A组HAMD评分(26.32±2.30)分,B组HAMD评分(18.76± 1.34)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经治疗后无效9例,好转7例,显效4例,痊愈5例,总有效率为64%;B组患者经治疗后无效3例,好转10例,显效6例,痊愈6例,总有效率为88%;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焦虑症在精神疾病临床中十分常见,以情绪焦虑明显为主要临床表现。已有学者指出,焦虑症患者由于年龄不同,临床表现对处于老年期和非老年期的患者不尽相同[4,5]。所以,医护人员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年龄不同,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式,以保证治疗效果。
有资料显示,不良生活事件与躯体疾病是老年期焦虑症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且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回避与依赖人格现象,伴随躯体疾病会让这些特征更加明显。本组中,不良生活事件在老年期中占44%、在非老年期中占36%,差异较小。提示不良生活事件是老年期以及非老年期焦虑症的重要诱因。尤其是老年患者,主诉症状为躯体不适、容易激怒,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临床中,老年焦虑症患者一旦出现自杀倾向要及时治疗,尽快缓解焦虑症状,如果干预不及时很可能导致自杀意识加重,造成不良事件[6,7]。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焦虑症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普遍表现出精神运动性不安、认识障碍、情绪焦虑等症状。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后发现身体疾病、认知过程、年龄个性、不良生活事件等均会诱发焦虑症,其中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是不良生活时间和身体疾病。年龄不同,焦虑程度也不同,本组中,老年期患者普遍比非老年期患者焦虑程度更深,HAMD评分也明显低于非老年期患者(P<0.05)。此外,老年期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之后改善情况也不如非老年期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与88%(P<0.05)。有研究资料中对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患者采取对症治疗,6周之后有效率分别为61%和85%[8],与本研究中结果基本一致,提示老年患者的病情更重、临床治疗效果更差。
综上所述,老年焦虑症有其自身特征。非老年患者焦虑症治疗的临床表现优于老年患者,并且在治疗效果方面也更好。
[1]吕永宾.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临床对照分析.中国处方药,2015(3):115.
[2]陈明菊,米莉,辛一帆,等.不同发病年龄老年期情感障碍的临床差异.西部医学,2015,27(6):853-855.
[3]张繁新,廖春平,刘文英,等.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临床对照研究.中国民康医学月刊,2008,20(23):2737-2738.
[4]马静怡.老年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4.
[5]周芳珍,拾润东,软晓晶,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普唑仑对伴躯体疾病的老年期焦虑症的疗效.四川精神卫生,2013,26(3):234-236.
[6]祁富生,李恒芬,贾福军.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上海精神医学,2004,16(6):347-349.
[7]陈浩田,李燕军.社区老年抑郁症临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181.
[8]唐丹,王大华.社区老年人焦虑水平及影响因素.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1):52-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38
2015-11-27]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康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