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湖羊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调查
2016-01-28周澜雯,张少东,张建宗
嘉兴市湖羊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调查
周澜雯,张少东,张建宗
(嘉兴市畜牧兽医局,浙江嘉兴 314033)
湖羊是我国特有的白色羔皮羊品种,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具有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母性好、繁殖能力强、泌乳量高、肉质优、耐高温高湿、适应终年舍饲等优良性状,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2000年首次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
嘉兴是湖羊的原产地之一,已有800多年的饲养历史。但长久来,由于湖羊生产方向不断变化,从以往的皮肉型发展为重点转向以肉为主,杂交现象普遍,纯种湖羊数量越来越少,成为该市湖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为全面了解该市湖羊养殖及产业发展现状,笔者从湖羊保种、规模养殖、疫病防控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开展调研,实地走访考察,剖析发展瓶颈,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推动湖羊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对策建议。
1湖羊养殖及产业发展现状
1.1饲养量冲高回低据调查,嘉兴市湖羊饲养量常年居全省前列,多年来饲养量不断提升。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羊肉销量日趋增加。2004年,全市湖羊饲养量185.03万只,达历史最高峰,比1985年的76.46万只增长141.99%。
2005-2014年,由于受市场行情及经济效益影响,饲养量开始逐渐下滑。 2014年,又因受羊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影响,湖羊产业严重受挫,全市年末存栏量仅60.48万只,同比减少1.96%;出栏60.29万只,同比减少13.21%(详见图1)。
1.2养殖区域较为集中据调查,嘉兴市湖羊养殖主要分布在海盐县、海宁市和桐乡市。2014年二市一县的湖羊存栏量占全市存栏量的86.91%,其中桐乡市饲养量列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2014年,该市开展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嘉兴市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并通过专家审核,进一步明确了该市湖羊养殖的发展目标、发展空间布局及配套设施规划等内容,规划指出2015年湖羊存栏量预计达到65万只,其中海盐占12.31%、海宁占33.85%、桐乡占38.46%。
图1 嘉兴市历年湖羊饲养量变化趋势图
1.3养殖方式趋于规模化长期以来,嘉兴地区的湖羊养殖多以千家万户的散养方式为主。近年来该市畜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户养殖习惯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许多有条件的养殖户通过家庭牧场、规模场等形式逐步实现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据调查,目前湖羊规模养殖已从2008年的15.87%提升到2014年的35.26%,涨幅达122.18%。湖羊规模养殖发展已初见成效,全市共有规模羊场(户)94家,饲养量多在300只以上。与散养户不同,规模场因其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人才支撑,生产档案齐全、无害化设施处理完备、检疫防疫措施完善,大大降低了湖羊疫病的发生概率,是目前该市大力推广的养殖模式。
1.4湖羊品种杂交改良变化据前志记载,湖羊的祖先最早来自于蒙古羊,拥有诸多的优良特性,在时代影响和市场引导下,湖羊生产先后经历了肉用——毛用——羔皮用——再到肉用的多次生产方向转变。
据调查,湖羊杂交改良工作始于1947年,从195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杂交改良,因受杂种绵羊的影响,羔皮质量开始下降。同时,随着世界人造皮革的上市,小湖羊皮销路受到很大影响。自1988年起,湖羊生产由“皮主肉从”逐步调整为“肉主皮从”。通过引进法国夏洛来羊与湖羊杂交,大大提高了湖羊的肉用价值,杂种公羊体重可以达到70~75 kg左右。
1.5养殖产业链日趋完善随着该市湖羊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特别是桐乡市湖羊养殖生产已形成了涵盖饲养、销售、屠宰加工的产业链。同时,湖羊交易市场的建立为湖羊销售搭建了交易平台,实现集中供应和选购。目前全市已拥有5家湖羊交易市场,其中桐乡2家湖羊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已达10万只左右。
另据调查,嘉兴本地居民历来都有食用羊肉的习惯,羊肉面店到处可见,特别是白胴羊肉在上海、杭州等大型超市直接有售。另外,海宁皮革城、桐乡崇福皮草大世界常年销售皮草、皮革制品,湖羊皮就地消纳能力较强。
1.6养羊效益显著湖羊属草食动物,饲养方便、成本低廉,养殖效益一般均可维持在200~300元/只左右。
据调查,以桐乡市湖羊种业有限公司为例,2014年存栏湖羊1100只,能繁母羊400只左右。2014年产羔1085只,销售种羊346只,淘汰后备羊440只,淘汰成年母羊40只,成年公羊6只。2014年底存栏湖羊1168只。全年销售收入125.51万元(319只×种母羊出栏均重32.4 kg×销售均价47元/kg+ 27只种公羊出栏均重45 kg×销售均价42元/kg=536803.2元;淘汰羊销售收入=440只×淘汰后备羊出栏均重50 kg×销售均价26元/kg+40只淘汰母羊出栏均重60 kg×销售均价18元/kg+6只淘汰公羊出栏均重75 kg×销售均价18元/kg=51300元),羊粪收入9.5万元。减除人工费、水电通讯费、养殖生产费用等共99.67万元,平均每羊获利=(125.51万元-99.67万元)/832只=310.58元/只。
1.7湖羊生态化养殖新突破传统的湖羊养殖以草料饲喂为主,该市地处平原地带,草料需从外地购入,运输成本增加。为此该市积极探索湖羊饲料利用新方式,通过试验,成功研制出秸秆颗粒饲料、秸秆青贮饲料,在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难题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湖羊的养殖成本。
羊粪因其养分全面,不含重金属,已成为优质农家有机肥的首选,是生态循环养殖的良好模式。
2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2.1保种压力较大主要存在种质资源和技术力量缺乏等。
一是种质资源日趋减少。随着湖羊生产前后由“皮主肉从”逐步调整为“肉主皮从”,湖羊品种的培育方向随之进行了调整。在培育过程中,湖羊种质出现退化现象,越来越多的湖羊基因混杂,纯种湖羊大幅降低。虽然目前湖羊以肉用为主,但所产羔皮毛色洁白、波浪花纹、皮板轻柔、保暖性强的优良特性是经几百年的漫长选育过程培育出来的稳固遗传特性,是珍贵的遗传资源,如果不进行继续选育,就会失去其独特的特色,不是名副其实的羔皮羊品种了。
二是技术力量缺乏。目前全市仅有3家种羊场,其中2家为省一级种羊场,繁育保种机构单薄。特别是2010年后,部分事业单位转为参公单位,单位职能从技术型转向管理型,事业技术型人才呈现“青黄不接”状态,人员数量急剧减少,且多半年龄在40岁以上,使原来仅有的技术人员更加寥寥无几。
2.2产业化程度较低嘉兴市湖羊产业虽已初具规模,但缺少紧密结合,产业主体较为分散。目前全市共有湖羊专业合作社36家,养殖户只涵盖了较大的几个规模养殖场,并未吸收7.94万的散养户,局限了产业规模的壮大。
据调查,由于缺少湖羊养殖龙头企业,难以发挥龙头企业的帮扶作用,且对品牌建立缺少应有的实力支撑。目前全市仅有2家湖羊屠宰加工企业,其屠宰规模、屠宰规范操作已经无法满足湖羊的出栏需求,严重制约了湖羊及其产品的加工发展。
2.3养殖风险较大湖羊养殖疫病较为常见的是小反刍兽疫和布氏杆菌病。小反刍兽疫多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等为特征,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疫情严重暴发时,死亡率可达100%,尤以幼龄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农业部公布的一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病以母羊流产和公羊睾丸炎为特征,主要通过采食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是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疫病。
近年来,由于受羊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影响,湖羊跨省交易已经暂停,导致本应出栏的湖羊压栏,养殖效益严重受挫。
3发展对策
3.1加大湖羊保种力度湖羊以草料为主,饲养占地面积小,养殖全程无污染,且利用价值较高,适量发展现代化规模羊场是当前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
一要扶持建立多个湖羊原种场、保护区。加强对种羊品种的监测,建立完善的三级保种体系。健全种羊档案,完善种羊系谱图,实现原种场、保护区种羊的实时追溯,禁止外来品种随意流入。
二要加强技术人员培养。通过开展校地合作、院地合作方式,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优秀的技术人员引入到湖羊保种产业中来。
三要积极开展湖羊跨地交流、研讨,把从事湖羊生产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壮大技术人才队伍。
3.2实现湖羊生态化发展湖羊属草食动物,饲料纯天然,肉制品是人们喜爱的绿色产品。同时,羊粪养分较高,是首选的优质农家有机肥。发展湖羊养殖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需求。
近年来,该市积极探索湖羊生态化养殖模式,通过农牧结合,建立“秸秆养羊,羊粪还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实现了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产品品质全面提高,农业废弃物全部生态化循环利用。
3.3完善湖羊产业链近年来,嘉兴市湖羊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组织化程度不高,湖羊产业整体发展相对迟缓。
一要通过发展健全的湖羊行业协会,把企业、规模化养羊场(户)、种羊场以及市场组织起来,规范企业、养羊场(户)养殖行为,监督产品质量,维护行业信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湖羊产业有序发展。
二是湖羊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江浙沪地区有消费羊肉的传统,且多集中在冬季前后,这与湖羊的周年性生产略有矛盾。羊肉餐饮业要推陈出新,丰富羊肉品种,繁荣羊肉美食,引导消费者常年消费羊肉。
三要重视湖羊产品的深加工,羊毛、羊皮副产品的精细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拓展湖羊消费市场,从而提升湖羊产业的综合效益。
3.4加强疫病防控力度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执行省外调入动物、动物产品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对每辆湖羊及其产品运载车辆实行检查,全面消毒。
一是一旦检查发现违规、违法行为者,应及时做好证据登记保全措施,主动向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通报情况,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二要通过日常监测和飞行检测结合,做好日常监测,准确研判免疫效果。此外,养殖场(户)要加强对羊舍的消毒工作,定期对羊舍及周围环境、羊栏及饲养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各类疫病危害。
农业部要求2020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比例争取达75%以上
农业部有关领导日前指出,要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争取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
当前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破解粪污综合利用问题迫在眉睫。农业部有关领导日前在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污综合利用现场会上指出,近年来农业部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规模化水平、设施化装备水平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此,下一步要全力以赴抓好六项重点工作。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探索改进养殖工艺和粪污处理技术,加强试点示范引领,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浙牧》摘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S8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307(2016)01-0016-003
收稿日期:20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