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4~2013年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分析

2016-01-28崔丽君宋小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1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复方

张 艳 崔丽君 宋小莉 韩 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2004~2013年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分析

张艳崔丽君宋小莉韩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文献研究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4~2013年12月中药复方口服治疗UC的文献,录入NoteExpress2.9软件,分析文献类型、研究类型、年份、期刊、中药使用频次、证型等相关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374篇,文献类型中,期刊文章最多占90.64%,其次为学位论文占6.15%;半随机对照试验最多占53.4%,其次为非随机对照试验占34.4%;2011年份最多占13.9%,其次为2008年占11.2%;陕西中医刊出的文献最多占5.0%,其次为中医内科杂志占3.7%;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连,其次为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党参、木香、当归、陈皮;湿热内蕴证最多占31.25%,其次为脾胃虚弱证占17.5%。结论中药复方口服治疗UC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多应用健脾祛湿、温肾止泻、理气活血、平调寒热之法,因而补益类、清热类、温里类、理气类药物应用较多。

关键词〔〕中药复方;溃疡性结肠炎;文献分析 1.1文献来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为“溃疡性结肠炎”,检索时间为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

第一作者:张艳(1987-),女,硕士,主要从事方剂临床应用及疗效客观化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性肠病,西药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皮质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其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较多〔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治疗UC有其独特的优势〔2〕。本文通过检索近10年来中药复方口服治疗UC的临床文献,探讨其辨证分型、用药特点、治法等现状,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2纳入标准①中药复方口服治疗UC的临床研究,包括随机对照实验(RCT)(不论是否采用盲法)、半RCT、CT、临床观察;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③文献来源为学术期刊、研究生毕业论文、会议论文。共检索文献636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374篇。

1.3排除标准①经验、个案报道;②合并其他治疗方法,如西药、灌肠、针灸、贴敷等;③重复文献或只有摘要而无全文。

1.4统计学方法将纳入的文献题录录入NoteExpress2.9(NE)文献管理软件,中药复方组成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软件,应用NE 中的“文件夹信息统计”选项,统计相关数据,应用TCMISS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

2结果

2.1年份从近10年的文献数量来看,2011年最多有52篇,其次为2008年有42篇,2006年、2007年、2012年、2013年皆为39篇,可见其总体趋势逐年上升。

2.2题录类型期刊文章最多总共339篇,其次为学位论文23篇,会议论文12篇。

2.3期刊《陕西中医》刊出的文章最多有19篇,其次为《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有14篇,刊出8篇以上的期刊有:《四川中医》12篇,《河北中医》12篇,《新中医》11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9篇,《内蒙古中医药》9篇,《中医临床研究》8篇,《河南中医》8篇,《湖北中医杂志》8篇,《现代中医药》8篇,《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8篇。

2.4作者机构作者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的最多,其次为陕西中医学院,可见研究的热点地区位于河北、陕西、河南等,排在3~10位的作者机构为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市中医院、河北省医科大学中医院。

2.5研究类型374篇文献中,半RCT最多有200篇,其次非RCT有130篇,RCT总共23篇,对照实验(CT)有21篇。可见大样本的RCT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相当匮乏。

2.6中药频次374篇文献共涉及中药304味,频次最高的中药是黄连,2~10的依次为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党参、木香、当归、陈皮、黄芪,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有52味。见表1。

表1 频次在20次以上的52味中药

2.7辨证分型374篇文献中,80篇涉及辨证分型,但其证型名尚未统一,为了便于统计,把大肠湿热证、湿热下注证、湿热伤络证归于湿热内蕴证当中,可见UC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内蕴证(25篇,1 005例),脾胃虚弱证(14篇,558例),脾肾阳虚证(12篇,363例),肝郁脾虚证(10篇,284例),脾虚湿蕴(9篇351例),寒热错杂(5篇167例),气滞血瘀(2篇53例),阴血亏虚(2篇13例),肝郁气滞(1篇30例)。病位在脾、肾、肝,临床上常虚实相兼。

2.8中药分类对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进行统计分类,计算其在文献中的比率,其中补益药使用最多,其中补气类占多数,此类药物多具有补益脾胃之气的作用;其次为清热药,其中清热燥湿类药物使用较多。见表2。

表2 使用频次较高的52味中药分类情况

2.9方剂使用频次由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UC的频次最多,其次为痛泻要方、乌梅丸、白头翁汤、四神丸等,与以上常见的证型呈统一关系,可见中医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方用药,显示出中药复方口服治疗UC的独特优势。频次在3以上的方剂分别为: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乌梅丸、白头翁汤、四神丸、芍药汤、真人养脏汤、健脾清肠汤、补中益气汤、葛根芩连汤、四逆散、四君子汤、半夏泻心肠。

2.10基金情况基金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涵盖范围比较广泛,但是数量较少,与作者机构及期刊多位于河北、陕西、河南等地呈现出一致性。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项目1项,张家口市科学技术和地震局2010年第一批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1项,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1项,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项,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河南科技大学人才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项,陕西中医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攻关项目1项。

3讨论

中医学虽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对其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飨泄,久为肠澼。”之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丰富发展,归属于“下利”、“肠痈”、“痢疾”、“泄泻”的范畴〔3〕,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贯穿此类疾病,与文献分析一致。

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志失调成为UC的主要病因〔4〕,其病位在脾,与肾、肝密切相关,分析中药复方组成可见,使用较多的为黄连,其次为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党参、木香、当归、陈皮、黄芪、炙甘草、薏苡仁、白头翁、乌梅、黄芩、干姜等;分析频次较高的中药可见,其归属于补益类、清热类、温里类、理气类、收涩类中药,补益类中以补脾气药物最多,清热药中清热燥湿药物最多,说明治疗UC的药物多为甘温、寒凉及辛热之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气药如白术、甘草、党参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溃疡等作用〔5~7〕,清热燥湿中药如黄连、黄芩具有解热抗炎、抗溃疡、调节免疫等作用〔8,9〕;温里药如干姜、肉桂具有抗溃疡抗炎、镇痛等作用〔10,11〕,为临床复方用药提供了依据。

方剂分析发现中药复方多由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乌梅丸、白头翁汤、半夏泻心汤化裁而来,可见其病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结合用药组方得出,中药复方治疗UC多应用健脾祛湿、温肾止泻、理气活血、平调寒热之法。

本文显示对UC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医临床研究还需在循证医学的原则下,更加规范化。河北、陕西、河南省成为研究UC的热点区域,可见其临床经验丰富,研究的层次水平相对较高。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然而本文显示对UC分型所占比例不足1/4。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开展结合中医证型的多中心、大样本RCT,以发挥中医药治疗UC的特色作用。

参考文献4

1Meier J,Sturm A.Current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27):3204-12.

2刘媛,苏娟萍.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3;29(5):53-4,60.

3张声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1-5.

4李梅,张苏闽.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分析及预防〔J〕.中医学报,2012;27(10):1343-5.

5陈冰冰.白术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101-2.

6田莉,曾斌芳,燕雪花.甘草在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新疆中医药,2009;27(4):91-3.

7元艺兰.党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9):113-4.

8张春静.黄连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5(1):101.

9宋旦哥,孟庆刚.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述评〔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8):1619-22.

10周静,杨卫平.干姜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2):70-2.

11方琴.肉桂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3):249-52.

〔2015-01-25修回〕

(编辑袁左鸣)

·消化、呼吸系统疾病·

Document analysis of composing or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treating ulcerative colitis from 2004 to 2013

ZHANG Yan, CUI Li-Jun, SONG Xiao-Li,et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 Shando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ocument research status of composing or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for ulcerative colitis (UC) an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The clinical literatures on the treatment of UC with or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2004 to December 2013 by CNKI. The situation including the document type, research type, age, magazine, the drug frequency in the prescriptions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etc were analyzed.Results374 articles were internalized, which mostly included periodicals(90.64%), followed by dissertations (6.15%); which mostly included semi-random control trials(53.4%) followed by non-random control trials(34.4%),which mostly magazines (13.9%) on 2011 followed by 2008(11.2%),which mostly included (5.0%), followed by (3.7%). Coptis was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an Atractylodes, Licorice, Radix Paeoniae , Alba,Poria cocos, Codonopsis pilosula, Aucklandiae,Angelica sinensis, Citrus reticulate, which mostly included endoretention of damp heat count in 31.3%,followed by hypofunction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count in 17.5%.ConclusionsThe hot research area is always that composing or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for UC, applying the method on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eliminating dampness, warming the kidney and antidiarrhea,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s well as adjusting cold and heat, so the medicines belong to the tonic, the clearing heat, the warming internal and the regulating qi.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Ulcerative colitis; Document analysis

通讯作者:韩涛(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方剂临床应用及疗效客观化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102550);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ZR2010HQ028;ZR2011HM056)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1-6159-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075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复方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复方肝舒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寒湿瘀阻证336例随机对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