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现代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塑造
2016-01-28张松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066100
张松竹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066100)
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现代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塑造
张松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066100)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偏重技术教育,忽视学生人文教育的倾向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从长远看,善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塑造面向现实的紧迫需要,更是高职院校直面教育改革、塑造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实现其历史使命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人文精神
本文系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2015年度规划课题“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020150017
“高素质、高技能”是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会做人、会做事”是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把职业技能培养作为硬件来抓,而人文素质培养则极有弹性。即便是两手一起抓,“高素质”也远没有“高技能”那么容易“达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中出现了偏重技术教育,忽视学生人文教育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存在和发展,偏离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从长远看,直接影响着将来学生的就业以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教学生“做事”的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一、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塑造现代高职院校人文精神
对于高职院校人文精神而言,涵盖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和谐、兼容、道德思想以及经世致用等层面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些基础上结合中了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经验以及智慧结晶,侧重于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道德教育。然而,在当前文化缺失以及全媒体时代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背景下,一部分人对于道德教育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误认为道德教育就是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种种限制,却没有意识到有道德的生活才是高度文明的、真正幸福的生活。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文精神的构建,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正是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职业精神、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的教育。这也充分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达成了高度契合。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高职院校的人文精神正是在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与发展出来的一种具有时代性的高职人文精神。现代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塑造,需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及知识进行积累与内化。充分发挥出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人文以及人道价值观的教育作用,结合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方式,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其能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关系,培养其能够养成理性地对待并处理遇到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让其能够在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中,成为一名适合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文明人,从而才能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精神塑造。
二、调整知识体系结构,树立高职学生全面的人文品格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品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应成为其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调整其知识结构,树立其人文品格将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中国传统文化所表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同时还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思维、生活、风俗、信仰等等。对于当前的高职教育而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高职毕业生在一些社会工作职业基本技能的表现并不弱,但是从以往的毕业生来观察,有部分高职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及工作责任感。许多企业在进行反馈时,经常会出现反应学生职业技能相对稳定,但人格品质亟待提升的现象。现代高职教育所需要培养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需要我们除了要培养其能够掌握相应的谋生技能之外,还需在课程建设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放眼国家发展需求的长远目标,结合当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下,让高职学生具备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的人格品质和全面的民族文化素质,让其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着力多元文化教育,探索高职人文教育新途径
1.搭建适应学情的多元化教育平台
未来,建设不断适应时代和高职院校学情需要的多元化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将成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如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结合地方文化史、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同时,全面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校园文化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依托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2.转化人文知识形成自觉性
人文精神需要在不断地总结与内化中形成,这需要有大量的人文知识的支撑。人文精神是蕴藏于人内心世界当中,需要以行动以及动作来把人文知识进行转化,才能够形成内在的主体的精神成果。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虽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人文知识,但是还没有具备能够把其知识进行转化为人文精神的能力。面对这样的问题,高职院校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递之外,要引导学生把所接受到的人文知识内化与整合,从而才能够转化成为了其自身的主体意识以及生命体验。在开展人文知识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老师可以通过知识教育、活动开展等多种形式,让高职院校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让其能够通过自觉性来对人文知识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不再是泛泛而谈的口头知识。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知识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在培养其人文精神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具备丰富的理性知识背景。在丰富知识内容的支持下,把人文知识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素质,真正意义地转变成为自身的意识、情感、行为。所以,高职院校老师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思想和善行进行相结合。充分发挥出知识孕育精神的真实作用,让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备的人文知识的真正价值得以体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继承和传扬我国传统文化,这不但是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加强自身素质素养的需求,更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诚然,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塑造现代高职院校人文精神,无法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高职院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全面准确地认识了塑造高职学生人文精神这项艰巨的工作的重要性,中国现代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一定会朝着更加持续而久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英.高职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1).
[2]王茜.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构建问题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1).
张松竹,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