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舞蹈科学角度浅谈“舞蹈身体的原点”——“丹田”与“核心”

2016-01-28杨欣欣杭州师范大学311121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丹田核心

杨欣欣 (杭州师范大学 311121)



从舞蹈科学角度浅谈“舞蹈身体的原点”——“丹田”与“核心”

杨欣欣(杭州师范大学311121)

摘要:在舞蹈训练中,尤其是现代舞训练中教师经常强调“气沉丹田”“丹田发力”,但是学生在练习与领悟起来却着实困难。中国古人把“丹田”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非常的高度,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让这个博大精神的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专业术语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本文试图从舞蹈解剖、舞蹈训练学的角度出发,以现代舞基训为例,选取“气沉丹田”和玛莎格雷姆的“腹部”两个舞蹈身体的“原点”来谈对“原点”训练的认识。了解何谓丹田、丹田的位置,“丹田”与“核心”的异同?以期为舞蹈基本功训练与教学提供相关理论与方法,以此丰富舞蹈学科内容。

关键词:丹田;核心;舞蹈训练;舞蹈科学

“原点”即世界万事万物的“出发点”,也既是其自身存在的理由。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建立起自身的种种文化形态,每一种文化形态的发生,必然有其最初的原点,即其文化支撑点。从“这一点”出发,人类达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种种目的,而人类每一行为的发生都有自身的出发点,换言之,舞蹈的“原点”,即出发点来自于生命的需要及其目的,这些需要和目的也呈现出动作发力点的各异。

譬如,邓肯的舞蹈出发点——“原点”在于表现人的情感,因此她的动作发力点在胸口的“太阳神经丛”。玛莎格雷姆的舞蹈出发点“原点”在于揭示人的种种欲望,于是她的发力点在子宫或者腹部。中国人体运动主张“气沉丹田”,或者说发力点在丹田,因为追求生命的自然和谐是其出发点,也即“原点”。

一、“气沉丹田”

丹田位于肚脐下三寸处,其既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小腹内的一个圆形腔体。这个圆形腔体的中心点应位于腹部能调整和稳定人体重心的那个部位。即人体的重心点。从人体解剖的中来看一般认为人在静止状态下处于自然直立时,重心在接近人体中央矢状面内,稍偏向右侧与第三骶椎上缘平齐并位于其前方七厘米处。

丹田的主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气神的汇聚之处,为人生之本;

2.气机升降之枢纽,即气上升起于丹田,下降归于丹田;

3.男子生精、女子养胎之处,为生命的动力源;

4.为呼吸之根,太极拳通过丹田内转来调整呼吸即根于此。

在我们的舞蹈训练中,“丹田”这个词也被反复使用,老师经常强调“气沉丹田”“丹田发力”,但是学生在练习与领悟起来着实有困难,中国古人把“丹田”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非常的高度,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让这个博大精神的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专业术语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其实,人体的一切运动和一切形式的发劲,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做功的结果。有些动作不是一块或一组肌肉收缩完成,必须是由多个或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共同收缩,并有丹田的控制下共同完成。

清代太极拳名家李亦畬在太极拳论五字诀中写道:“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跟,发于腿,主宰在腰,形于指,发于脊背。”“劲起于脚跟”人体运动时,支撑反作用力是引起运动的唯一外力,人体只有借助外力才能够把内力发挥出来,所以发劲时由神经中枢控制人体内力作用与地面,外界的反支撑作用力作用于脚部开始;这就是我们在上现代舞基训课时,老师会提醒我们在做例如“Releve”时要感觉双脚站在沙滩上,脚踝以下部分陷入了沙堆。即双脚要建立与地面的亲密关系,稳稳扎在地面,地盘稳固。“主宰在腰”,腰部是人体的中枢环节,也是人体最大的环节,外力由脚部通过下肢传递给腰部,通过腰部的运动把力传递于相邻的远端环节,在做某些练习时,老师会要求我们把骨盆固定,从腰部发力配合呼吸手臂从下往上抬起,而不是直接把手臂抬起来。这两种质感从外形上看,前一种是有感觉手臂有重量感地从根基抬起,而后者毫无质感地凭空抬起。

“形于手指”,发劲最终是在人体的远端环节发放出来,产生打击力,这也就是太极拳讲究的“节节贯穿”。就是说用腰胯的力量把腿踢出去,同时用腰胯的力量把手臂甩出去,这就是整体发力。这便是核心力量。

如果我们在舞蹈时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丹田的位置所在并且有足够的肌肉能力锁住丹田,保持了身体核心力量的稳定,那么做出的动作质感,肯定要优于用肌肉使蛮劲做动作。

“锁住丹田”的肌肉有哪些?应该如何训练呢?

二、“核心力量”

首先我们把丹田周围的那群肌肉称为“核心肌肉”。“核心肌肉”是指环绕在我们躯干周围的肌肉,包括腹肌,髋部肌群,与脊椎,骨盆联结的肌肉。当我们手和腿活动的时候,这些核心肌肉会帮助身体保持稳定,也可以使身体保持正直。也有人称这些肌肉为“能量来源”(Power House)。因为整个人体排列就好像一个运动链一样,而核心部位它连接了人体的上下两个部分,好像是一座桥。如果这座“桥”出现了问题,那麽很有可能会导致上、下半身乃至整个运动链出现问题。这与我们在上文说的太极拳中“节节贯穿”是同样的道理。

在核心肌肉当中有两部分肌肉需要特别关注。其中之一是腹横肌:是四块腹肌中最深层的肌肉,它的肌肉纤维是横向的,所以当它收缩时,好象腰带一样,压缩内脏,给背部以支持。强有力的腹横肌对於预防腰背损伤和提高运动表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体会到哪里是深层的腹肌,当你大笑时,下腹部向内收缩震动的部位就是腹横肌。收缩腹横肌,可以想像将肚脐用力靠向脊椎,用力向内收。

要想训练核心肌肉群,就要故意“制造”不平衡,让身体在维持稳定的过程中提高力量。当然,仅仅训练核心稳定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力量和稳定性结合起来。

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凝神修炼,这个以人体重心点为圆心的腔体——丹田就可以像机械上的万向轴一样,能围绕经过它的中心点的三条运动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的交点(重心点),作出任意方向、任意角度的转动;其转动的轨迹可以是绕垂直轴的平圆、绕矢状轴和冠状轴的立圆,以至绕中心点的椭圆或∞形。这也就是刘青弋老师书中论述到拉班提出的“高中低”平面和“门”平面、“轮”平面和“桌”平面方向的运动。

在我们纷纷讨论与运用来自国外的核心力量理论时,我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丹田”其实并不仅仅是物理客观层面的某些核心部位的肌肉。而包含了更多意念以及精神层面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华文化精髓。练习起来与身心学的理念有点相似,也就是用意念去想象身体中那个人生之本、动力之源的“丹田”进而来训练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中轴稳定,四肢向外扩张。所以说,“核心”并不等于“丹田”并不能简单意义地把这两者划等号。“丹田”应该是包含“核心”在内的、人体虚实(精神与身体)相生的区域。

最后,明确训练部位以及训练的方式,再结合舞蹈训练之余的一些针对性辅助训练,就能够帮助我们更有目的地训练舞蹈身体的“原点”肌肉力量并且提高其训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云.舞蹈解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胡杨.体能训练新理念新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3]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杨欣欣,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舞蹈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丹田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