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林外史》歇后语运用特点和修辞效用分析

2016-01-28朱娜娜刘慧敏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名作欣赏 2016年20期
关键词:歇后语儒林外史

⊙朱娜娜 刘慧敏[宁波大学, 浙江 宁波 315211]

《儒林外史》歇后语运用特点和修辞效用分析

⊙朱娜娜刘慧敏[宁波大学, 浙江宁波315211]

《儒林外史》里的歇后语具有多样化和性格化的特点,其修辞效用主要表现在增强了人、事的立体感,达到了语言的形象化,塑造了人物形象,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儒林外史》 歇后语运用特点修辞效用

歇后语是汉语俗语中一类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因其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而为百姓所喜爱。歇后语最突出的修辞作用就是使语言具有形象性、诙谐性和讽刺性的特色。《儒林外史》这部代表着我国讽刺文学最高成就的文学名著,其中歇后语的运用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本文将就《儒林外史》中歇后语的运用特点和修辞效用进行分析。

一、歇后语的定义

歇后语名与实的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歇后语这个名称实际上指称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一种是将成语、典故或古书中的成句歇去后面要用的词,单将成语、典故等的一部分用在话中来代替要用的词,如用“友于”代“兄弟”、“杨柳细”代“腰”,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其称为歇后藏词语,认为这就是前人说的“歇后语”;另一种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后一部分是正题、是结论、是说明、是语义中心,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依据、是条件、是喻体,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陈望道将其称为譬解语,认为这是“新兴的歇后语”。前一种形式的歇后语由于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光彩,现在已基本上为后一种形式的歇后语所取代。因此,本文讨论的歇后语为后一种形式,前一种不包括在内。

二、《儒林外史》歇后语的运用特点

据笔者统计,《儒林外史》中运用的歇后语共有二十六条次,数量不算太多,但运用得十分得体恰当,每条歇后语都各司其职、各尽奇妙,与作品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多样化和性格化两个方面。

1.多样化 《儒林外史》中的歇后语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具有多样性。其使用的歇后语前一部分取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有以历史典故为描述对象的,如“塞翁失马,未知是福是祸”;有以动物为描述对象的,如“老鼠尾巴上害疖子——出脓也不多”;有以生活器物为描述对象的,如“马蹄刀飘里切菜——滴水也不漏”;有以鬼神为描述对象的,如“过了庙不下雨——忘恩负义”;有以某种动作、行为或现象为描述对象的,如“开弓不放箭——虚张声势”“水中捞月——一场空”;等等。这样广泛的取材,使歇后语前一部分所描述的形象显得生动活泼变化多端,也使歇后语后一部分要表达的语义重心形象、鲜明。

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前一部分除了表示某种附加意义之外,主要起“引子”的作用,从中引出后一部分;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注释与说明。“引子—注释”,就构成了歇后语特殊的结构形式。《儒林外史》将这一结构形式运用得非常多样灵活。有的歇后语“引子—注释”俱全。如(1)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儒林外史》第二回,周进)(2)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3)戴着斗笠亲嘴——差着一帽子。(《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差人)有的歇后语只出现前一部分,省去了后半部分,而且这一用法占了大多数,如(4)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儒林外史》第三回,胡屠户),省去了注释部分“心高妄想”;(5)滚水泼老鼠(《儒林外史》第五十回,凤四老爹),省了“一窝死”;(6)开弓不放箭(《儒林外史》13回,差人),省了“虚张声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歇后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使用得非常广泛,为人熟知,略去后半部分,既节省笔墨,又留有余味,让人思索。有的将前后两部分倒置使用,如(7)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差人)先说注释部分,再说“引子”,强调了语义重心“钱到公事办”。有时还将歇后语拆开活用。如第三回范进想去乡试,因没有路费而去同他丈人胡屠户商议,结果遭到胡屠户的一顿讥骂:“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心高妄想”拆开活用为“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似乎前一句已不能完全表达他对范进的鄙薄,癞蛤蟆都能想吃天鹅肉,而范进只能想吃天鹅屁,连癞蛤蟆的资格都没有。这条歇后语的活用将胡屠户粗鄙、刻薄、势利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2.性格化 《儒林外史》中的歇后语一共有二十六条,这些歇后语主要被用于人物的对话中,用在作者叙述中的极少,即使是用在作者的叙述中,也大多是用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周进听了这话,自己想:‘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有甚亏负我?’”(《儒林外史》第二回,周进)这种内心独白实际上也可以算在口语中。这二十六条歇后语不是平均分配到每个人物的语言中,而是依据人物的性格、文化层次、社会环境决定用与不用、用多用少。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学著作,作品中描述了众多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但使用歇后语的却很少是这些儒生们,而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文化教养较低的屠户、差人、开米店的、扯银炉的、媒婆、武夫、算命的、卖参的等。也不是说书中所有的儒生都因为文化层次较高而不用歇后语,其实书中也有不少假“名士”,这些人虽没有多少真学识,但为了附庸风雅,他们也极力避免使用歇后语这种民间俗语,但有时候作者又故意让他们“穿帮”。如严贡生,他可谓是书中最坏的读书人了,但他与同是读书人的张静斋、范进、王任、王德等人说话时,却极力地咬文嚼字以显示自己的文质彬彬,而一旦与其他人说话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他因想赖掉船钱与船家争论时就一连使用了两条歇后语。而书中那些真贤人庄绍光、虞博士、迟衡山、杜少卿等则是一句歇后语都不曾使用,萧云仙使用了一条,还是“塞翁失马,未知是福是祸”这种来自成语典故中的歇后语,用来也是妥帖恰当、雅而不俗的。这与他们的文化教养、性格、身份等也是分不开的。

三、《儒林外史》歇后语的修辞效用

1.增强人、事立体感,达到语言形象化歇后语在运用上的语言形象化是通过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双关的方法完成的。它的基本途径是把抽象的事物表达成具体的事物,或者把无形的事物表达成有形的事物,从而使语言表达形象化,使人、事具有立体感。《儒林外史》的作者充分利用发挥了这一点。

第二回里讲到周进失了馆,在家艰难度日,他姐夫金有余来看他,劝他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不如同他们几个去省城做买卖,周进听了这话“自己想:‘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有甚亏负我?’随即应允了”。这条歇后语的运用形象地揭示了周进此时的心理状态,六十多岁的人了,还不曾中举,连秀才都不是,又刚刚失了馆,贫困潦倒至极,虽然做生意是为当时的读书人所不齿的事情,但是对周进来说都一样了,此时的他就像瘫子一样,掉在井里是坐,捞起来也是坐,反正都一样。歇后语的运用使得这些抽象的思想活动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2.塑造人物形象,增强讽刺效果在实际运用中,歇后语运用诙谐、幽默、婉转的手法可以收到讽刺嘲笑的效果,而在同生动深刻的人物描绘融合在一起时,这种效果则会更加突出。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就用了不少准确、鲜明、简练、形象的歇后语来刻画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达到了惊人的讽刺效果。

第六回里,严贡生租了两只大船回高要县,途中头晕吃了几片云片糕,故意剩下几片搁在厚鹅石板上,半日也不去查点。掌舵的害馋痨,拈来吃了,他只作不见。而当下船时,严贡生却找起他所谓的药来,抓住掌舵的骂了一顿“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胡说他的几片云片糕值几十两银子,还要写帖子告衙里先打他几十板子。后来按了掌舵的磕了几个头,严贡生“骂毕,扬长上了轿,行李和小厮跟着一哄去了。船家眼睁睁看着他走去了”,而上船前立契要给的十二两银子也跟着乌云上了青天。两条歇后语是严贡生用来讽刺掌舵的,而实际上,“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是他,“枪头子”“攮到贼肚里”的也是他,多么可恶、多么讽刺!严贡生的丑恶灵魂也暴露无遗。

同样具有强烈讽刺性的还有第十四回,官府的差人因为知道了遽公孙曾结交过朝廷钦犯王惠并藏有他的钦赃——旧枕箱,因此想乘机敲诈其一笔银子,于是找到遽公孙的相与马二先生。马二先生古道热肠,想把要状告遽公孙的呈子按下来,但差人狮子大开口,要二三百两银子,而马二先生只愿出二三十两银子,于是差人恼了,连用两条歇后语来挖苦马二先生,不过事实上它倒是彻底暴露了差人那种油头滑脑的财迷相。差人讽刺马二“瞒天讨价,就地还钱”,却暴露了差人见财没命的心理;后面两条歇后语“戴着斗笠亲嘴——差着一帽子”“老鼠尾巴上害疖子——出脓也不多”是差人讽刺马二穷、吝啬,实际上也暴露了差人美梦落空的心理。歇后语的巧妙运用将差人那市井无赖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好像他从书面上跳了下来,站在我们面前,使人恶心并嗤之以鼻。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马国凡,高歌东.歇后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

[3]温端政.歇后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吴敬梓.儒林外史[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

作者:朱娜娜,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刘慧敏,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歇后语儒林外史
论《儒林外史》序跋的批评价值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狗年话狗之歇后语
歇后语知多少
单宝塔诗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
“鸡当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