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众创业形势下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

2016-01-28马钟范

东疆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大学生

马钟范

[摘要] 着眼于当前我国大众创业新形势,以大学生就业为宏观视角,切入大学生创业心理微观课题,按照述内涵、找问题、析原因、寻良策的思路,认清大众创业产生的时代背景,理性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现状、问题及原因,探讨大众创业形势下塑造、矫正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有效路径,以期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心理;大众创业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5)04-0091-04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高校毕业生中常有这样的感叹——毕业即失业。我们暂且不评论这句话的是与非、对与错,单从其语义分析,就能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切身感受到一些大学生创业心理的茫然与彷徨。基于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岗位供应不足、创业空间相对狭小等问题,2015年的全国“两会”首次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与实施,及在至今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国家领导一线检查指导,地方政府频出新规,社会各单位广拓就业空间,大学生在政策给力、就业助力、保障得力的新形势下,创业观念得到逐步转变,心理障碍不断化解。当前,要加快实现“中国梦”进程,就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就业资源,补齐创业短板。否则,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的递增,高校劳动力供给与社会需求错位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创业主客体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对于如何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确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地生根,国家有要求,地方政府有政策,社会各单位也有具体的落实措施。然而,在其“接地气”过程中,有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正确把握的关键点,这就是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形势

(一)供应总量持续趋缓

从理论上讲,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才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我国人才供给量总体上显性递减,和10年前甚至5年前相比,当前人才供给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业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剩问题转为结构问题。据2015年全国“两会”报告分析,截至3月份,全国符合劳动年龄的人数为9亿,在人口宏观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度改革,社会劳动力输出数量将显性下降,15年后可能出现8亿劳动力的保障数。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大学毕业生日益成为就业新成长劳动力,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保持在700多万人高位,2015年更是达到了749万人,加之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中职生、城乡初高中毕业不能继续升学人员和每年留学回国30~40万人员的影响,都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年轻劳动力的问题在减少,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大幅提升,这意味着中低等技能的劳动力供应量大幅下降。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对中专、职高、技校的求人倍率在1.3以上,有的甚至在2.0以上;对于初中以下的低技能人员在1.1以上,而对于本科毕业生则跌至0.8以下。在这样的特殊就业境况下,社会岗位需求与大学生实际就业,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加之,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粗放型中小企业较多,劳动力需求仍以一线工人为主,而绝大多数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实际动手能力相对偏弱,与岗位需求存在着明显差距。根据对5所本科类及3所专科类高校22个专业221名大学生的调查情况,理科创业好于文科,尤其土木、电气工程及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明显好于中文、数学、生物等专业。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理科专业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契合面大,而对于文科类、生物类等专业来讲,社会就业岗位对其需求量相对较少。

(三)创业取向发生偏移

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迅速拉动了对技工的巨大需求,但农民工往往达不到岗位对年龄与技能的要求。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具备了切合不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素质,但由于存在“精英”意识,导致他们对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盲目提升创业期望值,造成理想与现实脱节。另外,在我国化解产能过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隐性失业显性化,部分企业因困难加重而导致裁员量增加,一些大学生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理上犹豫不决,不急于毕业时找到工作,而是宁愿花更多时间来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自愿失业的比例上升。事实上,导致大学生“有事没人干”问题的原因较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就业态度不够端正,创业理念滞后,主动作为意识不强。这一现象既主观折射了现阶段大学生职业价值理念,又客观反映了社会、高校等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二、创业心理现状分析

(一)创业政策需拓展,观望心理

近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中,我国一直致力于运行体系的完善、经济机制的规范、就业保障制度的健全,尤其在计划分配、岗位保障向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转变的进程中,调整就业劳动力资源,优化大学生就业资源配置,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在大学生与社会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下,国家关于激励大众创业的政策已经出台,万众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空间逐渐扩大。在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新的起点上,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大学毕业生数量逐步增多,要解决创业难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围绕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创业取向、创业动机等问题,笔者对2家中型、1家小微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经分析,当前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量大,然而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国家人才建设路径衔接还不够通畅,尤其在户口、编制等大学生普遍揪心的问题上显得“有心无力”,一些大学生拒而远之。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32.8%的人倾向于较为稳定的国家行政单位,31.8%的人对大型企业比较青睐。在大众创业深入推进实施进程中,大学生心理上受到了“震动”,想为不敢为的观望心理仍然存在。

(二)创业秩序需规范,等待心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必将引起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度改革,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的吸引力,为扩大就业面、提升就业率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当前,虽然一些企业解决了“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但由于工资起步较低,与大学生心理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在低工资、低待遇的工作条件下,积累工作经验,厚实创业基础。加之,一些大学生个性突出,宁愿闲着没事干、当“啃老族”,也不愿意放下面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自觉主动去创业,等待新政策出台以及观望创业形势的心理隐性存在。另外,一些高校对国家政策、社会岗位需求等新形势把握不准,反应比较迟钝,在人才培养路径、内容、目标上难以与社会发展完全匹配,从而导致大学生创业知识体系落后于社会需求。本质上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旨在搭建创业平台,浓郁创业环境,规范创业秩序,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在具体落实中,与大学生创业实际相同步的相关政策、制度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尤其在其创业方式方法和手段运用上,还缺乏一定的精准度和规范力。为此,在传统就业基本饱和的背景下,拓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创业空间,规范创业秩序,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供求的错位矛盾,进一步消解创业等待心理。

(三)创业价值有偏差,功利心理

创业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创业的态度和看法。创业价值观归属于人生观范畴,是职业价值观的折射和体现。受当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价值追求错位,过于注重物质化、利益化、享乐化,从而导致价值取向的天平失衡,功利性与集体主义矛盾客观存在。在意识形态的多元空间里,自我价值逐步消解深厚的政治文化底蕴,淡化集体主义精神,极易被职业活动的功利价值所侵蚀,从而导致就业价值观的蜕变。一些大学生能够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但又不愿意丢弃自身利益,奉献与索取关系难以平衡;不计个人得失的大公无私理念少之又少,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获得相应的利益。由于受职业活动本身的功利价值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错误的就业价值理念驱使下,其思想上追求拜金、本位主义,行为上崇尚享乐、利已主义,尤其在职业规划中,以工作实惠、生活安逸、福利薪酬较高为标准,重职业的经济实效,轻就业的理想价值;追求时尚,攀比消费,忽略勤俭本分做人,不良价值行为依然存在,非“高富帅”不嫁、非“白富美”不娶的思想行为屡见不鲜。据调查分析,当前大学毕业生中,认为通过创业,能够服务社会、有益人民、能使他人感到幸福的,比值超过一半以上;51.2%的大学生希望获得福利好、工作轻松、有利于自我发展的职业,他们倾向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发展,不愿到艰苦的中西部地区创业。为此,塑造、矫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帮其自觉克服功利心理,引导其步入良性的创业轨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创业动力待激发,安稳心理

大学生创业动力的激发,既来自国家的宏观引导、社会就业的保障、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等外在因素,又取决于其自身创业的动机和取向。当前,一些大学生不把创业作为一种职业,传统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往往倾向于一步到位,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据对5所本科类及3所专科类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在所调查的371名本科类毕业生中,223人能够对自身有一个很好的定位,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和适应当前就业难的形势,占60.1%;19人表示压力太大,无法适应,占5.1%。在被调查的56名专科毕业生中,32人认为虽然当前就业总体压力较大,但国家、政府、高校一直在努力帮助解决,形势看好,占57.2%;16人认为到企业基层能够找到就业岗位,但工资起步相对偏低,工作待遇不尽如人意,对就业工作忧心忡忡,占28.6%。大学毕业生刚跨出高校大门,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对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环境不熟悉,其创业硬件设施及软件基础不健全,尚不具备创业的基础条件。另外,一些大学生担心受到挫折和失败,以先就业后创业为策略,规划自己的人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待有了工作基础和经验后,再考虑创业。大学生这种求稳妥求安稳的创业心理动机,可以有效规避盲目性、投机性创业所带来的各类风险,但创业意识相对保守,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不仅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不符合,而且会加剧产业结构、岗位需求、创业路径之间的矛盾升级,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

三、大众创业形势下塑造、矫正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有效路径

(一)找准心理定位的“点”,打牢思想根基

准确定位个体创业的立足点,可以有效消除大学生创业的焦虑失落感和等待观望心理,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创业心态。一要夯实创业的落脚点。人们在创业前,大都会考虑到要于什么、怎么干、于到什么效果的问题,比如决定在哪些地区创业,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在中西部,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这是从地域上讲的。另外,依托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对于企业,有的人可能倾向于大型企业,有的人看好“三资”或者是合资企业,这是从创业依托性质来讲的。大学生要对自己和社会创业需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主动寻找个体与创业路径的匹配点。二要分析创业路径的抑制点。在确定创业的落脚点后,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创业的抑制、驱动因素。对于大学生新创产业来讲,大多关注的是新兴市场,这就不如一些传统的市场稳妥。为此,要意识到影响创业市场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哪些因素是抑制的,哪些因素是驱动的,进而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一个新的理解和把握。三要找准创业市场的需求点。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分析创业路径抑制点基础上,对主攻市场进行归类梳理,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掌握市场整体行情,认真分析客户增长总体形势。同时,针对一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偏差,生活追求安逸享乐等问题,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创业引导、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区域、内容、路径的有效引导,使其身心融入市场,克服创业无抓手的心理障碍。

(二)链接创业培育的“线”,筑实育心结构

针对社会、高校、家庭共育创业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要筑实教育链条。高校根据其心理动态、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在校表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有效利用微信、QQ群、网站、热线电话等有效载体,宣传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政策。家庭要加强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创业动态信息,对于创业取向偏差、核心价值理念脱轨等问题,要抱着不解决问题不放松的原则,积极融入教育主体范畴,排解心理困惑,纠正认识偏差。二要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要在充分熟悉创业渠道、掌握创业技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大学生创业价值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并从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人手,使大学生感受到教育氛围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人格、性格和品格,为大学生认清形势、明确职业生涯定位、更好地处理创业过程中义利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高校要端正大学生创业态度,以理性的创业价值观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重点加强大学生挫折耐受力的培养,因为坚强的耐受力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三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要充分发挥创业教育辅助功能,尤其针对创业诚信缺失、法规缺失等问题,要及时跟上去,做好心理疏导和行为纠偏工作,为其顺畅步入创业轨道注入“正能量”。

(三)拓展创业生成的“面”,提升心理素质

立国之道,唯在富民。针对大学生创业结构不完善问题,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深入实施创业优先战略,逐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以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创业目标的驱动,引导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使其在大众创业的新形势下能够较快适应、良性生存和发展。一要加快结构调整。稳增长就是保创业。通过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深化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性调整、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来驱动经济增长,努力实现经济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尤其要大力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造新业态、构建新商业模式,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力。二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作为就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激励,通过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方法,立标杆、树榜样,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功能,激发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要加强创业培训。当前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继续取消和下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审批事项,大幅降低创业门槛,对于大学生“草根”创业,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有效缓解“技工荒”、“大学生数量多”等结构性创业矛盾。要穿插搞好创业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活动,及时克服和解决创业进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山西省创业创新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问题与对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