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对延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2016-01-28林今淑尹鲁

东疆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延边州因果关系经济增长

林今淑++尹鲁

[摘要] 通过分析延边地区储蓄率变化、储蓄投资转化系数变化、各项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同GDP的比值、金融业增加值与GDP的比值等一系列数据,可以发现,金融制约延边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有:金融资产总量少,存贷比过高、资金流出趋势明显,直接融资不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限制了经济活力、大量民间资本“休眠”与流失、延边金融体系本身存在问题等。为扩大金融对延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完善延边的金融体系和配套设施,优化金融环境。

[关键词] 延边州;经济增长;金融增长;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 F12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5)04-0078-07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金融通过其特有的杠杆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如何积极发展延边的金融业,为延边经济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有效促进资本的形成,并带动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的聚集和流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金融对延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索性地提出“以金融适度超前发展带动延边经济增长”的观点,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金融对延边经济增长的贡献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要素投入量和促进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金融业通过自身产值的增长直接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下面利用2006年至2014年的数据,从以上三个方面研究金融对延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延边金融业促进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情况

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主要是指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是影响劳动量的主要因素,影响资本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现代社会金融对提高要素投入量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区域内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二是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三是促进劳动就业量的增加。

1.延边金融在促进资本投入量增加方面的作用

在现实经济发展中,储蓄率的高低是影响资本投入量的关键因素。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高储蓄率才能够带来较高的投资率,一般来说储蓄率与投资率成正比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2013年,全国储蓄率高达52%(《2013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而2006年至2013年,延边地区的平均储蓄率为36%,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延边地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旺盛。

2.延边金融在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方面的作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说明,储蓄率是影响资本投资量的重要因素,但储蓄率的提高不一定完全代表资本转化程度的提高,现实的投资数量还依赖于储蓄转化为资本的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完善与金融市场的发达,能够有效地解决特定经济单位资金运动中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从而聚集储蓄,促使更高比例的储蓄转化为投资。

本文用存贷款余额的比值近似描述延边的储蓄投资转化系数。2006年至2014年延边储蓄投资转化系数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2006年至2014年,虽然存贷款余额每年都在增长,但相比而言,存款余额增长的幅度更大,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相对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延边的资金收益率较低,因此导致资金的外逃,存货差逐年增大,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系数呈下降趋势。

(二)延边金融业对提高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程度

1.延边金融业促进技术进步状况

2006年至2014年期间,延边存款余额和GDP每年均在增长,但存款余额增长的幅度比GDP增长的幅度略小,存款余额占GDP比重的年均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数据表明,金融在促进延边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不明显,由于金融抑制,甚至有制约技术进步的趋势。

2.延边金融促进资源再配置情况

金融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外部融资的成本。企业从外部融资一般采取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方式,间接融资是指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采取向金融机构借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本文采用2006年到2014年期间,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变化率来衡量延边金融促进资源再配置情况。

2006年至2014年期间,延边贷款余额和GDP每年均在增长,但是,贷款余额增长的幅度比GDP增长的幅度小,延边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数据表明,金融在促进资源再配置和规模节约方面没有发挥促进作用,由于资金投向和资金效益方面的问题,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投资效益较差。

在此,我们用B1代表金融通过资金投入量来促进技术进步对延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B2代表金融通过促进资源再配置对延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T2代表金融通过提高要素生产率对延边经济的贡献度。因此,T2=B1+B2=(-0.0210)+(-0.0313)=-0.0523。该数据表明,目前延边金融业发展水平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制约了延边的经济增长。

3.延边金融在促进劳动投入量增长方面的作用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对劳动投入的增长作用是通过促进就业比重来体现的。金融通过促进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2006年至2013年,延边金融业从业人数的比重变化不大,年平均增长为-0.0112,如表5所示。

在此,我们用A1代表储蓄率上升对延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用A2代表储蓄向投资转化系数的提高对延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用A3代表金融业就业比重的增长对延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由于2006年至2014年延边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6.23%,因此:

A1=0.03184/0. 1398=0.22775:

A2=-0.03162/0.1398=-0.22618:

A3=-0.00009/0.1398=-0.00064

金融通过促进要素投入量增加而对延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T1为:T1=A1+A2+A3=0.22775+(-0.22618)+(-0.00064)=0.00093。数据表明,由于金融业欠发达,金融在促进生产要素向延边地区聚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延边金融业对延边地区经济总量的直接贡献

2006至2013年,延边金融业增加值和GDP每年均在增长,但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的幅度比GDP增长的幅度略小,延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假设T3代表金融的直接贡献对延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由于2006年至2013年延边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6.23%,因此,T3=-0.00082/0.1398=-0.00587。单纯从金融业的增加值看,虽然2006至2013年的金融业增加值每年都在增长,但相对于GDP的增长率处于滞后状态。

用T代表2006年至2013年间金融对延边经济增长率的总体贡献,则:T=T1+T2+T3=0.00222+(-0.07525)+(-0.00587)=-0.0789,即-7.89%。因此,2006年至2013年期间,金融业牵制了延边整体经济增长近1.1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延边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GDP的高速增长,本地金融业发展相对缓慢。金融发展方面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的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制约了延边的经济增长。

二、金融制约延边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资产总量少,存贷比过高

2014年末,延边存款余额1286.02亿元,贷款余额658.83亿元,财险全年承保金额1752.04亿元,保费收入6.51亿元,融资性担保在保余额12.8亿元,小额贷款业务约16.7亿元,典当余额约0.85亿元。相对于延边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资产总量偏少。改革开放以来,延边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延边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延边经济总体欠发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城乡居民收入不高,经济结构不优,产业趋同化严重,特色不鲜明,产业之间相关度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方面。因此,经济的客观水平制约了延边金融的发展。

另外,虽然存贷款余额每年都在增长,但相比而言,存款余额增长的幅度更大,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延边存贷比约为51.23%,比全省72.59%低21.36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的存贷比较低,都在35%以下。

延边地区金融存贷比过低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的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延边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靠外力推动的,财政是延边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在政府财力有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今天,经济运行从财政主导型在向金融主导型转变,而延边对于金融发展缺少足够的关注。一些部门和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向政府讨政策、要资金上,“没钱找市长”,而不是“缺钱找市场”。

(二)资金流出趋势明显,直接融资不足

相对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延边的资金收益率较低,由于资金的逐利属性,导致资金外逃。延边资金流出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出。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通过银行资金上解或同业拆借市场导致资金流出。二是企业的资金流出。企业为追逐高利润,利用延边当地的资金到外省进行投资。三是居民部门的资金流出。居民通过购买理财、基金、证券等产品,将资金投向其它地区。以票据融资业务为例说明延边资金的流出情况,2014年,延边票据贴现余额为8.9亿元,同比增长11%。但从实际情况看,90%以上的贴现是金融机构为外地企业办理的业务(即延边的金融机构通过票据贴现将资金贴现给外地企业使用)。延边资金的净流出,加剧了延边与其它发达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

延边的直接融资比重偏小,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截至2014年末,吉林敖东股票共计募集资金4.49亿元,债券融资尚属空白。石岘纸业因为业绩为负所以没有募集资金。相对于延边的贷款余额(658.83亿元),直接融资仅为间接融资的0.68%。

(三)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限制了经济活力

2013年,延边548.16亿元贷款余额中,微型企业贷款29亿元,占比5.2%;小型企业贷款133亿元,占比24.26%;中型企业贷款139亿元,占比25.34%;大型企业贷款69亿元,占比12.59%。截至2014年末,延边658.83亿元贷款余额中,初步预计微型企业贷款占比5%,小型企业贷款占比31%,中型企业贷款占比20%,大型企业贷款占比11%。大型企业贷款中,工、农、中、建、交5家银行的贷款余额超过大型企业全部贷款余额的90%,由此说明大型优质企业仍是国有银行的重点客户,国有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比重低。

(四)大量民间资本“休眠”与流失

延边地区由于出国劳务人员很多,带回国内大量的资金,但这些民间资本对当地的投资欲望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延边地区工业不太发达,出国劳务回国人员可投资的领域有限,导致这些人员创业积极性不高,出国挣回的外汇大多进入到购买住宅、娱乐业等非生产性领域,对生产性领域投资不多,影响了延边经济的发展。

(五)延边金融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金融管理条块分割。目前,延边金融行业的管理分散在多个部门,其中,银监局负责银行业监管,工信局负责担保公司的业务管理,金融办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管理,商务局负责典当行的业务管理。证券业、期货业的管理在延边还属空白,人民银行维护宏观金融稳定的职能缺乏有效的抓手,各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成本较高。

其次,金融组织体系单一。延边金融组织体系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机构占有相对垄断地位,金融机构对于民营资本的门槛过高,金融领域缺乏包括新兴商业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资银行以及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形式、多功能、多所有制金融机构。在现有格局中,延边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几乎没有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竞争不足必然导致金融创新的不足和金融业效率的低下,缺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的最直接的动力。

再次,产权交易和产业投资基金的缺失。截至目前,延边还没有产权交易市场——即为非证券化的技术产权转让、企业并购等交易服务的实物性产权交易市场,也没有创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

三、促进金融对延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延边地区的资本形成和金融资产结构的一个严重缺陷就在于直接融资薄弱,间接融资比率过大。这不仅造成银行负债单一,而且导致企业资金普遍短缺,融资成本高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直接融资的力度,把加快发展直接融资作为现阶段促进延边地区资本形成的重大战略措施。在股票融资方面,要大力支持本地优质企业上市,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和龙头带动作用;在债券融资方面,要鼓励通过企业债券、项目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式筹集资金。直接融资要立足于延边实际和发展战略,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将那些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或具有地区优势的产业作为融资重点,从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二)加强对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中小企业的融资

自2009年“中国图们江开发规划”实施以来,延边地区对俄、对朝跨境经济合作正在积极发展之中,中朝珲春一罗先经贸合作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目前我州境内企业难以获得境外投资贷款。因此,银行部门应从延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强对国际贸易、境外投资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积极开展对俄、韩、日、朝等国的金融业务,大力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支持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贸易融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等人民币投融资业务;为外汇和人民币的汇兑、兑换提供便利。

积极搞活中小企业融资,主要的方式包括: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新型信贷管理机制,促进银行贷款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创新并完善银企对接,加强政府、金融部门和企业的联动,利用各政府管理部门所掌握的信息优势,组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由政府和银企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对接办公室。三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利用“区域集优”融资、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式,加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若想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要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按照“法无禁忌,即可为”的原则,探讨新的金融融资机制。

(三)完善金融体系

首先,积极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集中服务于当地经济,满足地方建设资金需要。

其次,积极引入国内外金融机构。引入金融机构或使其在延边设置分支机构,可以鼓励金融机构适度竞争和金融创新,增强储蓄的“机构弹性”效应。通过外资银行的引入(特别是韩、日、俄等国的金融机构),可以为延边开放性经济创造完善的金融中介环境,从而有力地带动外资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

再次,加快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出台各项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发展和完善现有担保公司,逐步完善管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担保。

(四)完善配套设施,优化金融环境

一是加强金融发展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利用民族自治的优势,遵循金融适度先行的原则,从法律制度层面鼓励并扶持金融的发展,完善适合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议由政府牵头,依托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联动。信用体系的建设重点在于加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让信用信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切实的作用,真正做到“有信行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

三是加强支付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第二代支付系统,逐步提高延边的非现金支付和电子支付比例,减小现金漏损,优化支付环境。

四是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共享。由金融办牵头,人民银行、银监局、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等多部门参与并建立金融业信息共享平台,汇总整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形成金融产品和金融客户之间的双向信息互动,及时对金融业进行运行监测和调度。

猜你喜欢

延边州因果关系经济增长
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共青团延边州委开展“2018+2019”圆梦“微心愿”活动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探究刑法的因果关系
共青团吉林省延边州委积极组织抗洪抢险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从哲学中的因果关系到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