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床旁端坐位护理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研究

2016-01-27陈明君丁群力陈益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35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陈明君 丁群力 陈益峰

[摘要] 目的 探討床旁端坐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床旁端坐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PaO2、PaCO2、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O2、PaCO2、SpO2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成功撤机率为85.4%,高于对照组的64.6%,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床旁端坐位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通气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床旁端坐位;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5-012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influences of bedside sitting nursing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ur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Methods Ninety six patients with COPD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who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bedside sitting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applied in the control group,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uratio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changes in blood and vigor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s of PaO2, PaCO2 and SpO2 level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nursing (P>0.05); and PaO2, PaCO2 and SpO2 level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dexe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urat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ccessful removal of respirator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hit was 85.4%, was higher than 64.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was 4.2%, was lower than 22.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bedside sitting posi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ventila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 reduce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vival, delivering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Bedside sitting posi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发生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肺部气肿、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下降,从而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且其血氧含量较低,急性加重期时常合并呼吸衰竭,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目前,临床以呼吸支持治疗为主,如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但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且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和住院时间[3]。鉴于此,笔者以9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床旁端坐位对其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5~72岁,平均(62.5±5.2)岁,病程2~6年,平均(2.3±0.7)年;觀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54~76岁,平均(61.5±4.9)岁;病程2~5年,平均(2.1±0.6)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标》[4]中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为中度呼吸困难,其呼吸频率≥25次/min,PaO2≤50 mmHg;其神智清楚,可配合护理。排除意识不清、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高度误吸风险者。入选患者知情同意分组方法,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临床常规处理,包括给予患者抗感染、平喘、解痉、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疗措施。此外给予患者飞利浦伟康公司所生产的BiPAP S/T双水平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通气模式调节为S/T模式,气道正压吸气调节为9~7 cmH2O,气道正压呼气调节为4 cmH2O,每隔10分钟将气道正压吸气调高2 cmH2O,气道正压呼气调高2 cmH2O,氧流量(2~8)L/min。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包括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其血气指标、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情况;治疗过程中指导并协助患者咳嗽,促进排痰,必要时协助患者饮水或雾化治疗,以排出黏痰,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将室内温度调节至18℃~22℃,湿度控制在50%~60%左右,保持床单干净整洁,定时通风换气,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基础护理:饮食方面,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并指导患者补充水分。定时清洁患者口腔1~2次,早晚清洗鼻腔,防止干燥结痂;每隔一周更换呼吸机管道,保持鼻面罩的清洁,若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避免感染。治疗期间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神志外,还应观察呼吸机管道有无扭曲受压等,做好常规护理。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床旁端坐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患者在护士协助下接受床上主动或被动全范围的关节活动15 min;②如果患者可耐受则展开进一步的床上活动,将床头抬高45°~60°,鼓励和训练患者四肢主动活动的独立能力(上肢抓500 mL的输液袋上举,下肢主动抬高),训练15 min;③经评估患者仍可耐受活动再进入下一步,转移到椅子上坐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端坐10~30 min。实施过程中始终有医护人员陪伴,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以确保患者安全。若在进行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活动应暂停施行,次日评估后再施行。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1 撤机成功标准[5] 停机24~48 h未出现呼吸窘迫,患者感觉舒适,且心率、呼吸无明显增加,血气分析无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1.5.2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aO2(氧合状态)、PaCO2(二氧化碳分压)、SpO2(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②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撤机成功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aO2、PaCO2、SpO2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PaO2、PaCO2、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O2、PaCO2、SpO2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呼吸机撤机成功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成功撤机率为85.4%,高于对照组的64.6%,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是一种以气流阻塞性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6]。该病在老年人的患病率中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位,且还具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患者病情可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可演变为肺心病或呼吸衰竭,对其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7,8]。采用药物治疗的时间长且效果不佳,而常规的气管切开或插管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近年来,无创通气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临床的肯定[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尚无完全根治的办法,其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进行性减退,提高其生活质量[10]。目前,临床以呼吸支持为主,多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组织供氧,纠正缺氧情况,降低病死率。但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不仅治疗成本高,而且易产生不良症状[11,12]。有文献报道[13],恰当的体位护理对治疗疾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各种检查、预防疾病、减轻患者痛苦等均具有较好的作用。另外有学者也通过研究表明[14],不同体位对患者通气功能可产生不同的影响机制,引导肺组织通气的重新分布。本次研究以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经过护理后,观察组PaO2、PaCO2、SpO2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成功撤机率为85.4%,高于对照组的64.6%,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显著(P<0.05),说明床旁端坐位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谭美群[15]通过研究也表明,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与其基本一致,由于体位能够影响肺血流的分布情况。受重力影响,若患者为仰卧位时,其背部肺组织的血流比较多,前胸至后背存在胸腔压力梯度,负值可逐渐变小,肺压力受影响也相应减少,背部肺组织发生闭陷情况,从而导致患者通气不畅,致使通气、血流的比例失去平衡[16,17]。而当患者处于床旁端坐位时,受重力影响可使纵隔位于胸腔下部,在胸骨部位施重,从而改善机械通气增加动态潮气量,减少形成动态肺过度充气(DPH)的情况,同时使呼吸肌疲劳得以缓解[18,19]。此外,床旁端坐位还能有效减少误吸与反流的情况出现,能提升咳嗽力度以利于痰液的引流,在降低呼吸负荷的同时为控制感染创造条件[20,21]。另外,患者处于床旁端坐位时,其心理上容易放松,医护人员和患者面对面沟通更容易,可潜在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综上所述,床旁端坐位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气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俞超,王薇. ICU体位护理对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21-22.

[2] 葛媚. 体位护理在高原呼吸衰竭小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804-805.

[3] 刘卫英,廖清华,王祝芳,等. 體位护理在小儿呼衰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5-7.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5] 肖鹏妹,廖绿梅,蔡芬,等. 体位护理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J]. 现代护理,2006,12(13):1177-1178.

[6] 胡炜科,邵利江,虞松平,等. 肺部感染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1):8-10,15.

[7] 陈英,陈艳. 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222-3223.

[8] 常仙爱,胡晓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84-86.

[9] 王丽,张爱华,王婧,等. 体位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33-334.

[10] Szalai Z,Molnár TF,Lorinczy D,et al.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of blood serum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A new diagnostic tool ahead[J].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2013,113(1):259-264.

[11] 张俊丽,周丽娟,林琳,等. 侧向旋转体位护理策略对吸入性肺炎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5(22):22-24.

[12] 何山. 体位护理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115-116.

[13] 胡建花,陆华东. 人性化护理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6):145-147,151.

[14] 陈先云,周娟,王晓敏,等. 改良式体位护理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研究[J]. 西部医学,2011,23(8):1581-1583.

[15] 谭美群. 体位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3,(7):1259,1261.

[16] Sezginifti,Ebnem Düzgün,B Burak Babu Erkan,et al.Risk analysis 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with respect to provinces in Turkey[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2014,259(Pt.B):413-424.

[17] 董泽华,于帮旭,孙运波,等. 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的患者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0):1153-1156.

[18] 孟立波,张自茹.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病人的疗效观察[J]. 护理研究,2013,27(3):229-230.

[19] 王鑫,郝志芳,李莉,等. 无创正压通气下运动锻炼在严重COPD病人肺康复中的应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1):62-67.

[20] 孙师元,潘龙飞,万林,等. Ti/Ttot和f/VT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作用[J]. 陕西医学杂志,2013, 42(2):198-199.

[21] 齐向飞,韩志强,陈荣昌.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151-153.

(收稿日期:2015-09-22)

猜你喜欢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床头抬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2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