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好入门(十)行书元素

2016-01-27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行楷正点字旁

在书法艺术中,行书是最实用的书体,日常所说的连笔字,主要就是指行书。那么,如何来学习行书呢?我们认为,如果说动态的提按是行书的灵魂,那么静态的“行书元素”就是入门的关键。

一、从楷书到行书

首先的问题是,什么叫元素呢?这里借用的是化学的概念。按照中文的解释,元是本来,素是要素,元素就是本来的要素。行书元素,就是行书本来具有的基本要素。

所谓行书,就是“行云流水之书”。行书和篆隶楷不同,要气势飞动,一以贯之。行书中偏向于楷书的,叫作行楷;偏向于草书的,叫作行草。行楷既整洁又快速,所以是最实用的。既然叫行楷了,就一定具备了行书和楷书的双重特点。从一般情况来说,楷书元素占八成左右是最常见的行书元素,即作为行书的特征元素,只有20%,也就是两成。楷书写好了,把笔势连起来,就过渡到了行书。这就是我们学习行楷的思路。

按照上面的思路来学习行书元素。行书有多少和楷书不一样的元素呢?本书归纳为16种。16种有点多,把它们合并为4个字:分别叫作使、转、简、连。每一个字,引申出4种典型的元素。

二、行书元素之一——使

16种行书元素的第一组,称之为“使”。使是什么意思?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一句话,他认为写字无外乎4个本领,即“执、使、转、用”。用是用笔,执是执笔,转就是转圈,而使和转形成对应。行草书非常注重使转二字,使和转相辅相成,但含义不同。其实,使就是折,孙过庭定义为“所谓纵横牵掣是也”。也就是说,一个字形成的折角就是使。使就是折,只不过现在叫折,古代叫使。这种带折的元素,我们叫作使元素,共选4种。

使的第一种元素,主要是撇跟横的简化,也包括反点和横的简化。把两个笔画合并为一,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连贯了笔势,形成了一种元素。比如说金字旁,前两画是撇跟横连接,完全可以写成这种元素的形态,速度会变得非常快。用此元素简化的偏旁,还有角字头、欠字旁、食字旁、鱼字旁、牛字旁、矢字旁、句字框等。此外,秃宝盖的反点和横的连接,也可以如此简化。

下面来看使的第二种元素。它和第一种元素的形态正好相反,由两个外张的短画构成,二者一个力感向内,一个张力向外。具体来说,它包括几组简化符号。第一组是撇和点的简化。比如木字旁、禾字旁、米字旁,撇跟点通过写意的方法,一笔就完成了。最有特点的一个是示补旁,它完全打乱了笔顺,一个点接一个横,再把横接上了竖,而把撇和另外的点写意化地连出。此外还有竖心旁,反点和正点连在一起。

使的第三种元素,相当于横折。不过这个元素和折相比,含义更广泛。口字旁,下半部分的右侧是弯的,和下面的横形成折角,它将右侧的竖和下端的横合并在一起。石字旁也是如此。比如行书中王字旁的第一横和竖经常相连,之后再写中间的横,打乱了笔顺,加快了速度,也就是提高了书写的效率。

使的第四种元素,就是横折钩。行书的这个笔画,是可以让笔画之间有连带的,连带形成了钩。这个钩有两个作用,一是把方向转过来了,二是钩可以展示一个字的风骨,通过棱角来展现骨力,有钩就显得有力量。

三、行书元素之二——转

行书元素表的第二大类,叫作转。什么叫转呢?转(上声)就是转(去声),转动之义。转元素分4种符号:(1)逆时针旋转90°;(2)顺时针旋转90°;(3)顺时针旋转180°;(4)顺时针倒着转90°。不过,这4种元素,只是笔势连接形成的一些具体形态而已。

比如说转的第一个元素。提手旁的行书,右上角就是逆时针旋转90°的元素。这个位置横要翻上去一些,上面的竖去接它一些,二者就产生了一定的呼应关系,把它作为一个元素。再比如,车字旁、牛字旁、弋字框、戈字框等的右上角,都是这样一种最基本的旋转关系。

下面来看转的第二种元素。又字旁,撇和点的连接,就是顺时针旋转90°的元素符号。撇的弧度稍大一些,然后再空中落笔,这个元素就完成了。再如文字旁、女字旁、子字旁、牛字旁、提手旁、车字旁的左下角,也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种转的元素,是第二种的变形,由旋转90°变成180°。比如田字旁,中间部分是先写竖后写横,提高书写的速度。

第四种转的元素,顺时针从右下角倒着旋转90°。它也是自然地连接,中间要把笔提起来。比如贝字旁和页字旁,横折与撇的连接,就是这种元素。

四、行书元素之三——简

下面来看行书的简元素。所谓的简,这里特指同一种笔画的简化,主要是横、竖、撇、捺四个笔画的简化,也可称之为相似性简化。它包括4种元素,即两个以上横的简化、竖向笔画的简化、撇的简化,以及长捺变成反捺的简化。

简元素的第一种,是两个以上横的简化。两个以上的横,可以作为一个单元来看待,称为一种元素。如日字旁、月字旁、目字旁、且字旁、“具、直、真”等字的横的组合,都可视为一种元素。

第二种简元素,即两个竖向笔画的连接。之所以称“竖向”,因为这些笔画不限于竖,还包括撇、竖弯。比如皿字底、血字旁中间的两个竖可以相向连缀,形成一个元素符号,而“介、齐、川”等字则把撇也与竖组合在一起,“四、西”等字把撇和竖弯组合在一起。

简的第三种元素,是两个以上撇的连接。撇是行书中变化最大的笔画,为了节省书写时间,提高书写效率,所以,很多偏旁的撇消失了。例如,双立人、绞丝旁、三撇,都是把撇简化,变成了两个反点状的形态,从而形成自然而然的连接,将其作为一个元素。

简元素的第四种,就是捺的变化。捺经常可以写成长点,这个长点就叫作反捺。一个字,要雁不双飞。雁就是雁尾,也就是捺的代名词。一个字不能有俩捺,就叫雁不双飞。从章法的角度来考虑,相邻字之间,最好不要太雷同,要有所变化。既有长捺,又有反捺,就显得参差错落。如“齐天大圣”“天人合一”“春天来了”等短语。

五、行书元素之一——连

最后一组元素叫作连。什么叫连呢?连就是连接,这里所说的连,是以连为主要特征的 4种元素,包括上下的连接和左右的连接两大类。

连的第一种元素,就是点和提的连接。如两点水、三点水,就包含了这种元素。这是一种上下的连接,与楷书相比,点的收笔顿住之后,又提笔出锋,以与下端的提相连。而下端的提的起笔,与其空中落笔相接。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气韵生动的要求,楷书中提的起笔要作钝角,稍作停顿,形成内圆外方之势。

连的第二种元素,是上下的另外一种连接,即点和横的连接。点的尾巴甩过来,横的起笔接过去,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具有这种元素的偏旁,如点横头、言字旁、走之旁等。

连的第三种元素,是倒八字的连接。楷书中的倒八字,是正点和短撇的组合。具体的方法就是把撇变成了右转的形态,这种形态近似于把正点反过来,姑且称之为“反正点”。之后,再向右上方出锋,与右侧的撇形成呼应。例如火字旁、党字头、学字头等偏旁,以及“兰、羊、平”等字中,都可以简化成这样一组元素。

连的第四种元素,是正八字的变形。正八字是短撇和正点的组合,为了快速起见,把左边的撇变成弧度向左的“反反点”,然后出锋。这样的一种组合元素,书写起来就比较快捷流畅。例如穴字头、旁字头等偏旁,都具有这种形态的元素。此外,心字底、四点底属于特殊的情况,左面的反点要变成“反反点”,与正八字的撇的变形是一样的。而为了和右边的笔画合为一体,心字底中间的一个正点,以及四点底中的两个正点,都要变成弧度向右的“反正点”。

六、行书元素的简化

到此为止,已经讲完了行书和楷书最主要的形态差异,共由16个元素组成,归纳为使、转、简、连4组符号。如果抛除笔断意连形成的元素形态之外,行书元素表中只剩6个比较难掌握了,称为行书元素六重点。第一个就是短撇或反点和横的简化,是把短撇变成反点的形态。第二个是撇或反点和正点的组合,是把撇或反点变成“反反点”。第三个是竖和横的组合连接,近似于一个反点与一个正点的组合。第四个两个撇的简化,是把撇写成反点的形态。第五个是倒八字的组合,是把正点变成“反正点”。第六种是正八字的组合,是把短撇变成“反反点”。

关于行书元素六重点,如果去掉楷书中熟悉的撇,其余笔画只剩下点及其组合变化了。这些点的组合变化共4种,即正点、反正点、反点、反反点。反正点,就是正点之反,反反点,就是反点之反。这四个点可以排成一个序列,两两一对,互为关联。

这4个点还可以再抽绎,把它再简化1个笔画,即正点。正点会了,反点就会了;反点会了,反反点就会了;反反点会了,反正点就会了。可以说,正点会了,4种形态的点就都掌握了,进而行书元素六重点就掌握了,进而可以掌握16种与楷书不一样的元素,如果再加上前面所学的提按技巧的训练,以及楷书元素所占的80%内容,行楷就尽在掌握之中了。

猜你喜欢

行楷正点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复杂地形的动车组正点、节能优化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温应春
正点
趣味汉字——正点和整点
必须对中学生开展行楷书法教学
关于小学高年级硬笔行楷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