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讲座(十)
2016-01-27
三国以后,中国的北方陷入了“五胡十六国”的纷争,所谓“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有别于汉民族的异族,“十六国”则是以五胡为主体的十六个极为短暂的政权:
1.前赵(304—329,匈奴。刘渊初立于左国成,后迁平阳,初称汉;310年,刘渊族子刘曜打破洛阳;312年,弑杀晋怀帝,怀帝弟愍帝于长安;316年又被刘渊攻破,转年弑杀愍帝,西晋亡改称赵。)
2.后赵(319—351,羯。后赵之主石勒初为群盗,表面归降刘渊,实乃尽并东方;329年,先擒刘曜,后灭前赵,史称后赵。)
3.前燕(337—370,鲜卑)
4.前秦(351—394,氐)
5.西秦(384—431,鲜卑)
6.后秦(394—417,羌)
7.后燕(384—409,鲜卑)
8.南燕(398—410,鲜卑)
9.北燕(409—436,汉族)
10.夏(407—431,匈奴)
11.成(304—347,氐。李寿时改称汉,史家亦称蜀)
12.前凉(317—376,汉族)
13.后凉(386—403,氐)
14.南凉(397—414,鲜卑)
15.西凉(400—427,汉族)
16.北凉(407—439,匈奴)
从公元304年前赵自立起,至439年北凉灭亡,136年里,又大约分为五期:前赵、后赵对立时代,后赵独盛时代,前燕、前秦对立时代,前秦独盛时代,后燕、后秦对立时代。此间先是桓温、殷浩相继北伐,无功而返;383年,前秦主苻坚举兵征晋,大败于谢玄、谢石的军队,正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此后的北方诸族纷纷自立。从这样一个繁杂离乱的时局中,如何寻找到书法名作的踪迹呢?在此只能试举二三,聊备参考吧。
1.前秦《广武将军碑》
《广武将军碑》,又称《张产碑》,立于前秦建元四年(368年,时东晋太和三年)。康有为跋此碑云:“北碑新近出土以此石为古雅第一,《关中金石志》名为《广武将军》,则非也,乃广武将军曾孙产耳。惟碑为苻秦建元四年,去王右军《兰亭》仅十二年。于字多隶体,实开《灵庙碑》之先,渊茂且过之,用与《好大王碑》并驰先。此拓有碑额,碑阴尤为完美,碑阴字似《流沙坠简》,古逸至异,吾拟名此碑曰《秦建元四年产碑》。此碑在陕,亦为关中隶楷冠。……”于右任有《广武将军复出土歌》云:“慕容文重庾开府,道家像贵《姚伯多》,增以《广武》真三绝。”
▲ 前秦·广武将军碑
2.北凉《沮渠安周造像碑》
《沮渠安周造像碑》,又称《沮渠安周功德记》,立于北凉安周承平三年(445年),原石于清末在新疆出土时中断,1903年被德国人盗往德国,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馆;1905年端方考察欧洲,特许手拓,堪为宇内孤本。此碑字形扁方,波磔显著,完全采用隶书的体势,但细观其点画,却多以楷法为之,不妨视作“楷笔而隶势”兼容状态。从稍早的《田弘造像塔柱发愿文残石》(429年)、《程段儿造塔发愿文》(436年)、《高善穆造塔发愿文》(438年)和稍晚的《大凉承平十三年沮渠封戴墓表》(455年),所能发现这一独特风格,被有的学者称作“北凉体。”
3.北凉《优婆塞戒经》残卷
北凉《优婆塞戒经》残卷,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书于北凉玄始十六年(427年)。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安弘嵩《大智度论》,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书于承平十五年的《佛说菩萨藏经第一》,均属北凉时期的写经佳作。
4.《高昌墓表》
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公元前48—公元327年,两汉、魏晋戊己校尉即屯兵于此。公元327年,前凉张骏设郡,治高昌城;而后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皆置高昌郡;公元442年,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攻占高昌,于次年自立为凉王,此高昌建国之始。460—497年间,阚伯周、张孟明、马儒先后王高昌;497年,麹嘉王高昌后,传九世十王144年,至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被唐灭,置为西州。
《高昌墓表》是近百年来陆续出土于此地的墓砖,材质包括石质、木质、泥坯多种,又称“高昌墓砖”或“高昌砖”。此一系墓表不仅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数百年间“高昌”一带书法风格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保留着以朱砂、白粉(少数用墨)书写于方形砖的原迹,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毛笔书写与砖石刊刻之间的真实关系。出土总计三百余方,标明纪年最早的是《大凉承平十三年(455年)沮渠封戴墓表》,最晚的至唐神龙元年(705年)的《史建洛妻马氏墓表》。
高昌墓表而外,1975年出土于武威西7.5公里的赵家磨村的《梁舒墓表》刊于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此墓表记述前凉晋昌郡(治所在宴安县,即令瓜州县东南锁阳城)太守梁舒的籍贯、官爵及其夫人的门第及姓名。有益于考定十六国时期前凉、前秦的职官制度以及关陇士人流徒河西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崔遹(yù)墓表》(395年)、《吕他墓表》(402年)等亦可资参证。
▲ 北凉·沮渠安周造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