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41例

2016-01-27张生玉彭碧文刘哨兵陈益敏廖康林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电针偏瘫中风

张生玉,彭碧文,刘哨兵,陈益敏,廖康林

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2.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41例

张生玉1,彭碧文1,刘哨兵2,陈益敏2,廖康林2

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2.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肢肢体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电针;康复训练;中风;偏瘫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的病症,是中医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统称,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高,后遗症多,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偏瘫,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完全不能活动或乏力、活动不利,常伴有感觉障碍,多表现为患侧深浅感觉丧失或减退[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偏瘫的关键,近几年笔者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4年10月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就诊的71例中风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中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MRI确诊。排除有严重智力障碍;合并有严重心、肝、肺、肾等疾病;恶性肿瘤或心脏有起搏器及惧怕针灸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1例,女性17例,男性24例,年龄51~78岁,平均(58.50±12.27)岁;病程2~15 d,平均(5.30±1.77)d;脑出血12例,脑梗死29例。肌力:0级4肢,I级18肢,Ⅱ级13肢,Ⅲ级6肢。对照组30例,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2.43±12.24)岁;病程3~15 d,平均(5.56±1.32)d;脑出血7例,脑梗死23例。肌力:0级3肢,I级15肢,Ⅱ级9肢,Ⅲ级3肢。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种及肌力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并进行患肢肢体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在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康复评定、疗效评估。

1.2.1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1.2.1.1电针治疗患者仰卧位,取患侧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后溪、合谷;患侧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太溪。口角歪斜者加地仓、颊车、下关等穴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 mm×40 mm~0.3 mm×75 mm不锈钢一次性针灸针进行针刺,上下肢腧穴直刺,面部地仓透颊车,下关直刺,得气后接上G6805-2A型电针治疗仪:肩髃、曲池一组,手三里、合谷一组,环跳、阳陵泉一组;足三里、解溪一组;地仓、下关一组,选择连续波,电流以使患侧肢体产生跳动感、患者能耐受为度。1次/d,每次20 min,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1.2.1.2康复训练卧床期功能训练:①正确的肢体摆放,即良肢位摆放; ②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训练:医者给予患肢各个关节各个方向被动运动;③健侧肢体主动辅助患侧肢体活动训练;患侧肢体抗阻力训练;上肢训练时注意Bobath握手,即两手交叉握手时患手大拇指在最上面;④腰腹肌力量锻炼;桥式运动:包括单桥及双桥运动; ⑤床上向健侧及向患侧翻身训练;⑥从卧位向健侧或向患侧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⑦从坐位到站立、从站立到坐下训练,即坐站转换训练;⑧日常功能活动能力训练,如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离床期功能训练:①站立平衡训练, 包括重心转移、单腿站立训练、弓箭步练习;②跨步练习及平路行走训练,注意正确的行走姿势;③上、下楼梯训练,注意上楼梯时健侧下肢在前,下楼梯时患侧下肢在前; ④肩、肘、腕关节正确运动模式的功能训练;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自己穿脱衣、洗漱、盛饭、吃饭、夹菜、如厕、处理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手工及娱乐文体训练。1次/d,每次40 min,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4个疗程。每次以关节活动无疼痛及患者不感疲劳或轻微疲劳为原则。

1.2.2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操作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

1.3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修改制定[4]。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0%~100%,病残程度0~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能力基本恢复;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36%~79%,病残程度2~4级,部分生活能自理,但需要帮助;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36%以内,生活基本完全不能自理,需人随时照料。FMA及MBI评价标准: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5],上肢66分,下肢34分,满分100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6],满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FMA及MB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MBI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偏瘫患者多因气血逆乱,造成风痰瘀血阻滞经脉,导致脑脉痹阻,肢体失用[7],为中风常见后遗症。因患者肢体失用,活动不能或不利,行走、日常生活等需要别人帮助,易致患者性情急躁或心情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是治疗的关键。治疗中主要采取疏通经络的方法,根据“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针刺多取阳明经腧穴,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使气血通畅,肢体肌肉得以濡养,从而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提高肢体肌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电针是电针仪输出低频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人体经络腧穴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选用连续波能兴奋肌肉,使局部的肌肉产生收缩及被动运动,模仿局部肌肉的自主运动,促使瘫痪的肌肉肌力得以恢复,从而促进患者偏瘫肢体活动功能康复。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所致偏瘫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去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正常运动传导受到干扰所致,而康复功能训练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建立新的运动投射区,逐渐具备发放运动神经冲动的功能,从而使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作用机理归结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患者的学习代偿[8-9]。因患者在脑卒中后机体会很快在功能或结构方面出现适应性改变,故主张及早地进行针灸及正确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损伤后的适应性改变,通过反复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形成新的神经网络比如靠近损伤区正常轴突侧枝长牙以支配损伤区域、病灶周围组织代偿、潜伏通路和突触启用等,从而使受损的病灶功能得以重建,使主司的功能得以恢复。

[参考文献]

[1]杜伟.巨刺加电针疏密波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86-87.

[2]中华神经科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4.

[5]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4-467.

[6]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0-372.

[7]荣军,王永亮.推拿经筋结点结合关节活动治疗中风偏瘫上肢痉挛25例[J].中医药信息,2011,28(2):82-83.

[8]Haeuber E,Shaughnessy M,Forrester LW,et al.Accelerometer monitoring of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ambulatory activity after st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4,85(12):1 997-2 001.

[9]郝双阶,肖文武.四肢联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步行能力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1):28-30.

收稿日期:2014-11-03责任编辑:艾茜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64(2015)01-0077-02

猜你喜欢

电针偏瘫中风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