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6-01-27周宇慧
周宇慧
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心理护理
周宇慧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临床活动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0月接受治疗因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资料52例,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和传统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患者出现耳鸣、中耳炎等后遗症,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中耳炎,通过检查和相应的治疗后良好恢复。结论 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治疗给予心理护理,可获得较高水平的治疗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外伤性鼓膜穿孔;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46(2015)10-0167-02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辽宁沈阳 110024
由于外伤性鼓膜穿孔大多数是由于意外或他人造成的,其内心充满愤怒、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并且对后期治疗持以紧张、焦虑等情绪,给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进行干预,从而确保临床治疗疗效。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外伤性鼓膜穿孔临床活动中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因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资料52例,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6~45岁,平均(34.3±2.3)岁;对照组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7~46岁,平均(34.6±2.4)岁。52例患者中,有16例因手掌击伤造成,15例因挖耳方式不当造成,12例爆炸鞭炮冲击伤造成,9例因车祸造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来院接受检查、复诊;嘱患者按时服用适量的抗感染药物,以防止出现感染[1]。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首先,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患者多为突发,其内心难免存在恐惧感,并且当疾病发生后,则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胀痛等症状,给其工作、学习和生活等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其沟通,以获得信任感,使患者能够认真倾听护理人员的耐心讲解,以稳定情绪。其次,有些患者的疾病发生是由于与他人发生口角手掌击伤后而造成,极易产生烦躁、情绪不稳的心理[2],护理人员需要调整自身心理状态,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有的放矢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需要向患者讲解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另一方面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和问候,以平复不良心理,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第三,当患者发生外伤性鼓膜穿孔后,其内心担心治疗结束后,会遗留多种症状,如耳鸣、中耳炎等,易表现出紧张、茶饭不思等状况[3],从而加重病情。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讲解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及康复的途径等,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第四,认真倾听患者疾病的发生原因,待情绪发泄完毕后,给予关心、体贴的问候,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并配合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信心,从而保障治疗效果[4]。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以及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干预效果以及临床指标,调查问卷中包括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耳鸣、中耳炎等后遗症的发生情况。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无1例患者出现耳鸣、中耳炎等后遗症,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中耳炎,通过检查和相应的治疗后良好恢复。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3 结论
鼓膜是人体中较薄的膜性结构,当人们的外耳道压力超过1.6×106dyn/cm2(1 dyn/cm2=0.1 Pa)时,其鼓膜就会遭到破裂,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鸣,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波及心理情绪,加重病情,并且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5]。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鼓膜破裂患者进行治疗,是帮助患者走出疾病阴影的关键。护理人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