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1-27孙淑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研究组

孙淑贞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孙淑贞

目的观察分析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必要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很大缓解,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OL)各项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冠心病心绞痛;生活质量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症,是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1]。该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常见诱因为劳累、受寒、情绪激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患者疼痛常发展至颈、背、手臂等部位,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多数患者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继而加重病情。因此,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同时,还应针对性的辅以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调整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帮助。本次本院以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选取标准:①经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②文化水平能够完成评分调查;③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此次研究;④排除其他疾病影响。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3.6±6.5)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8±1.1)年;对照组男41例,女9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54.3±5.9)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4±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护、观察用药不良反应、保持环境安静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 ①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的诱因、机制及防治进行详细讲解;②指导患者的饮食、用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定期开展活动,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增加患者的信心;④引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

1.2.2心理护理 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②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③鼓励家属与患者多沟通,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抵触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④建立心理帮助小组,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引导患者完成量表评分调查。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治疗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或焦虑越严重,评分<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60~70分为中度,评分>70分为重度;采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情绪、角色、身体和社会4个功能及总生活质量共5个方面,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DS评分正常28例,轻度11例,中度9例,重度2例;SAS评分正常29例,轻度13例,中度7例,重度1例。对照组SDS评分正常15例,轻度13例,中度15例,重度7例;SAS评分正常17例,轻度15例,中度10例,重度8例;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QOL各项因子评分分别为(1.88±0.59)、(1.93±0.37)、(2.28±0.56)、(1.65±0.52)、(7.74±1.45)分;对照组QOL各项因子评分分别为(1.38±0.54)、(1.39±0.42)、(1.91±0.43)、(1.48±0.36)、(6.12±1.27)分;研究组各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产生的疼痛会降低患者的活动耐力,妨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3],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是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重要诱因,且老年人是该病发作的主要群体,由于对疾病缺乏相应的了解,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和抑郁的不良情绪,不仅不利于治疗还有很大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本次研究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常规必要护理的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整,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心理负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依从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系统的健康教育则为患者了解疾病提供了很大方便,改变了患者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帮助患者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以更加积极稳定的心态接受医师的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研究组的QOL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张连英.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6):72-73.

[2]王寒冰.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4,9(4):240-241.

[3]马艳.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吉林医学,2014,35(1):190-1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200

2015-07-27]

473000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三病区

猜你喜欢

心绞痛冠心病研究组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