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伪狂犬病和白痢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6-01-27韦国芝
韦国芝
(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鸭塘街道农业服务中心5556000)
一例猪伪狂犬病和白痢混合感染的诊治
韦国芝
(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鸭塘街道农业服务中心5556000)
贵州省凯里市某养猪场发生以发热、呼吸困难、腹泻、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诊断为猪伪狂犬病、猪白痢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猪伪狂犬病;猪白痢;混合感染;病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5年12月,气温在2℃左右,贵州省凯里市某养猪场存栏母猪40头,母猪配种前分别免疫了猪瘟、猪蓝耳、猪口蹄疫疫苗。发病时,母猪未见异常,所产仔猪基本正常,有个别死胎。约20头仔猪13d日龄出现拉白色稀便,断奶时仔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1~42℃,精神不振,后躯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运动失调,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发病的20头仔猪相继死亡,随后病猪逐渐增多,用庆大霉素注射以及口服土链霉素治疗无效。
2 病理剖检
对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其结果如下:病死仔猪全身苍白,耳朵、四肢末端皮肤发绀。肺两侧呈紫红色,肺肿大。肝脏表面有坏死灶。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胃底部胃壁增厚,有胶冻样液体,条状出血斑和出血点。脑充血和水肿。
3 实验室检验
3.1 细菌学检查
3.1 .1分离培养
将病死猪送往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实验室诊断。取死亡仔猪肝、肺、淋巴结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37℃培养20h。普通琼脂平板上有菌落生成,为圆形、边缘整齐光滑、灰白色。
3.1 .2生化鉴定
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表明能分解发酵乳糖、麦芽糖、葡萄糖甘露醇,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不分解尿素,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3.2 病毒PCR和RT-PCR检测
取病死猪的肝、肺、淋巴结组织病料,研磨后用病毒基因组DNA/R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总DNA和RNA。用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双重RT-PCR试剂盒进行猪瘟和猪蓝耳诊断[1];用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3重PCR试剂盒检测这3中病毒[2]。结果从5头母猪和病死的仔猪均检出猪伪狂犬病毒为阳性,其余4种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3 药敏试验
应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分离菌株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该菌对头孢噻吩、头孢拉定头孢唑林、氟苯尼考敏感,链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利福平、恩诺沙星、氟哌酸、痢特灵、卡那霉素、土霉素、林可霉素、磺胺二甲嘧啶钠不敏感。
4 诊断结果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确诊该疫情为猪伪狂犬病和猪白痢混合感染。
5 防治措施
确诊后,对猪伪狂犬病毒阳性的5头母猪进行淘汰,未感染猪群紧急注射PRV疫苗,腹泻严重的用氟苯尼考进行注射,对发病不严重的用氟苯尼考拌入饲料或饮水。同时饮水中添加VC、电解多维、葡萄糖,连用7d。猪舍进行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对发病猪进行严格隔离。加强饲养管理,30d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6 小结与讨论
随着,近几年贵州大力发展养猪,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生猪的疫病越来严重,特别是仔猪腹泻,造成大力的仔猪死亡。而近几年,生猪养殖的疫病往往是几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本次病例中养殖场饲养管理不好,冬季缺乏对仔猪有效的保温措施,对母猪免疫的疫苗效果也缺乏监测,可能是造成本次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猪伪狂犬病毒直接危害畜体外,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造成多种疫病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药物的有效性差,以及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因此,病例中对母猪进行了淘汰[3]。针对目前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复杂局面,树立保健和预防观念,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对疫苗的免疫水平的监测,建立完善的预防方案,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辨证施治,综合治疗,才能很好的控制生猪疫病的发生。
[1]余波,谭诗文,冉懋韬,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乙型脑炎双重一步法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J].广东农业科学,2013(10):152-154.
[2]余波,谭诗文,冉懋韬,等.检测 PRV野毒株、PCV-2及PPV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畜牧与兽医,2010(5):15-18.
[3]郝昭远,孔令芳.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J].山东畜牧兽医,2009,30(7):46-47.
韦国芝 (1964-),女,贵州省凯里市人,大专,高级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