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免疫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6-01-27张国成
张国成
(辽宁省建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5300)
口蹄疫免疫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张国成
(辽宁省建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5300)
口蹄疫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也是强制免疫项目之一。近年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防范该病,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在散养户的免疫过程中问题比较突出,出现免疫后抗体不达标,免疫失败的现象较多。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防疫实践,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户不重视
强制免疫给养殖户的印象是,这是防疫员的活,自己只是配合,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认识不到对自身的好处。防疫员给打防疫针时,不愿配合,不抓猪、牛、羊,有的甚至看到防疫员进村后锁门躲开。
1.2 养殖环境差,污染严重,继发感染难脱离责任
农村散养户养殖环境较差,又不经常消毒,做完疫苗后,常出现发烧不吃食或注射部位感染,养殖户往往把责任推到防疫员身上,说是这些病都是防疫员给带进来的,这样一来动检所既要自掏腰包给治病,又要摊一身埋怨,有一头牛因局部感染发炎,甚至要让动检所给赔牛。
1.3 免疫操作细节有漏洞,常常造成免疫失败
一些养殖户怕防疫员进场会传进传染病,都是场内操作免疫,但由于不注重细节,使疫苗剂量不足或不能吸收,导致免疫失败。有个养猪大户,全场猪都是其一个人操作的,但小猪和育肥猪抗体都相当高,母猪却很差,查找原因得知,虽然用的疫苗都一样,但是不管多大猪都用的是12×20的针头注射的,很显然母猪由于针头短,只能注射在脂肪层,疫苗不能吸收,而使免疫失败。有人用的针头过粗,注射前又不推移皮肤使其错位,疫苗注射后,肌肉一紧张将疫苗从针眼挤出,也使免疫失败。
1.4 疫苗质量差异很大,过敏反应严重
口蹄疫疫苗有较多生物制品厂出品,质量差异较大,有些疫苗本身就有缺欠,免疫效果不确实,同时过敏反应的较多且很严重,有一家注射30头猪,相继过敏死亡13头,而且过敏死亡补贴很少,影响免疫工作的开展。
1.5 免疫干扰严重
我国猪群免疫项目太多,强制免疫的3针 (包括猪瘟和蓝耳)和养殖户自己制定的免疫程序里的项目常有冲突,3针间隔7天往往排不开,且养殖户对频繁抓猪 (牛、羊)也厌倦,有人3针或两针同时免疫,造成免疫干扰,同时一些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也会影响免疫力的产生。
1.6 疫苗的储运问题
很多养殖户对政府发放的口蹄疫疫苗不放心,宁可花高价在市场上买苗,主要认为周转环节太多,政府竞标购得的低价苗质量难保,有些村级防疫员缺乏储运设备,或不懂储藏知识,有人把油苗也放在冷冻室,反复冻融,疫苗失效还给注射,因此,不能产生免疫力。
1.7 抗体检测问题
抗体检测明明是养殖户了解免疫状态的最佳途径,但是由于需要采血,对猪牛羊造成较大的应激反应,养殖户多数不情愿,疫控中心的监测任务又很多,采血没补贴,监测难以顺利进行。
1.8 加强免疫的间隔时间确定难
实践证明,口蹄疫一免保护率并不高,因此需要二免,有人进行了二免和三免,但效果并不全理想,三免后保护率有的反倒低了,间隔一个月,刚刚产生的抗体是否和新的疫苗相中和,到底间隔多长时间合适,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来确定。
2 改进措施
2.1 提高养殖户的觉悟和主动性
加大宣传力度,多办培训班,使大家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提高自我操作能力,变强制免疫为主动免疫。
2.2 改变免疫方式
变强制为协助,变防疫员亲自注射为指导。尽量让养殖户主动承担自己的免疫责任,动监所和防疫员提供疫苗和技术服务。
2.3 加强冷链建设
完善各级储运条件,特别是乡村级,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2.4 探索一套适合当地的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
县乡技术部门加强实用技术研究,制定当地的免疫方案,指导养殖户按程序免疫,变春秋集中防疫为常年计划免疫。
总之,口蹄疫的免疫工作仍很艰难,如何防好,找出一套更经济可行的方案,是我们积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