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联合小关节复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50例

2016-01-27丁晓医

中医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肌筋小针刀腰背

丁晓医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小针刀联合小关节复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50例

丁晓医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小关节复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疼痛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50例,给予小针刀配合小关节复位手法进行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30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结论:小针刀联合小关节复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

腰背肌筋膜炎/治疗;小针刀;关节复位;维生素B1;维生素B12

腰背肌筋膜炎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疼痛部位模糊,患者不能明确地定位痛点,容易失治误治。随着病程的延长、炎性渗出的加重,肌肉粘连严重,末梢神经受到刺激而使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1]。该病属中医学“肌痹”范畴,病因多为寒冷、潮湿、急性和慢性劳损等,以广泛腰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弥漫性钝痛为特点,昼轻夜重,在腰背部能够找到“扳机点”,即明显的压痛点或阳性点,触压该点时,可引起疼痛扩散及加重。2015年3月—2016年5月,笔者采用小针刀联合小关节复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5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疼痛科的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平均(42.0±3.52)岁;病程平均(6.3±2.4)个月。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临床疼痛治疗学》[3]的标准。肌肉僵硬,腰背部出现酸痛,且伴有沉重的感。受天气影响,阴雨天气加重,劳累亦是;腰背部疼痛的部位固定或者较广泛,竖脊肌常发现条索状变化,大多部位活动仍正常。早期进行X射线检查,没有发现阳性体征,中后期的X射线检查会发现腰胸椎紊乱的后关节。

3 试验病例标准

3.1纳入病例标准

①以腰背部酸困、沉重、疼痛为主要症状。②检查体征为:在腰背部的肌肉劳损处可触及明显的肌肉板滞,僵硬或条索状痉挛,胸腰部的活动度即前屈活动度尚可,后伸时腰背部酸沉、疼痛感加重。③腰背部的局部压痛点显著,常可摸到长度为1.5~2.0 cm 的条索状硬结,压痛明显时可向下肢后侧放射。

3.2排除病例标准

X线、CT、化验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结核、椎管内肿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背痛。

4 治疗方法

先给予小针刀治疗。取穴:仔细在腰背部寻找压痛点或者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的阳性反应点,这些部位即为针刀的治疗点,根据症状及治疗次数共选点4~6处,局部定点并用记号笔标记。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术者带无菌手套,以10 mL注射器抽取质量分数为10 g/L的利多卡因2 mL、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0.1 mg、复方倍他米松4 mg和注射用水6 mL,配成10 mL混合液,在标记点局部注射,每处2 mL。注射时可以分4个方向向周围注射,以使药物向周围弥散。1~2 min后,患者无不适感,用无菌针刀严格按照汉章针刀医学的针刀治疗四部法进行操作,第1步:刀口线与脊柱纵行方向平行,向下按压,皮肤出现条形凹陷。第2步:刺入皮肤,当手下有明显的坚韧感即触及筋膜层,指间加压穿透筋膜(根据病人体质、胖瘦、疼痛部位的大小而定进针的深度,平均为1.5 cm,勿深刺)。局部的操作部位一般不超过6个,并以痛点为中心。第3步:纵行切割横行剥离,手下有松动感时治疗结束。如有硬结及条索状物,应切割硬结或条索状物数刀。第4步:出针刀并用消毒纱布按压针孔至不出血,贴敷创可贴。5 d后重复治疗,共治疗2次。

后给予胸腰椎小关节复位根据患者胸椎正、侧位X线片判断是否需要复位,如有小关节错位,则进行该法治疗。方法:患者俯卧,医者采用扌衮法、掌根揉法推法等方法进行局部放松。然后进行小关节复位:①患者俯卧位,枕头垫于胸部位置,嘱患者张口呼吸,精神放松,医者以一手掌根按于胸背部疼痛部位的两侧,另一手叠于其上,配合患者的呼吸,在患者呼气时突然用力,听到并感觉到“啪”的一声,手法即成功。②患者坐于凳子上,双手抱头置于脑后,医者站立于其后,双手扶其双腋下,用一膝部顶于错位小关节处,逐渐向后拉,等到有阻力时,突然发力,听到并感到“啪”的一声,手法成功,操作结束。上述操作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 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局部无压痛,无痛性结节、条索状物,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局部无压痛,无痛性结节、条索状物,劳累后偶有不适感,休息后可以缓解。好转:活动基本正常,局部压痛减轻,结节、条索状物减少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6 结 果

治愈30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

7 讨 论

腰背肌筋膜炎是由于寒冷、潮湿、长期负荷弯腰劳累、急性损伤等原因,导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组织反复磨损,无菌性炎症渗出增加,瘢痕组织形成,组织内的高压力及IL-6、IL-8等致痛物质刺激局部末梢神经,使腰背部产生广泛性顿痛的一组症候群[4]。该病的病因是病变点及其周围的肌肉组织及筋膜长期摩擦,无菌性炎性渗出增多,局部发生组织水肿、渗出及纤维化改变,局部软组织在病理改变刺激下处于高张力、高压力状态,破坏了病变点及其周围组织的力学平衡,筋膜及周围的肌肉组织出现撕裂性损伤,代偿性出现纤维样组织增生及收缩,进而挤压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由于疼痛刺激使局部肌肉挛缩,肌肉挛缩促使血管收缩加重,并进一步刺激末梢神经,痉挛-刺激-痉挛,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引起局部的疼痛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

生物力学理论认为:软组织的生物力学应力部位及应力大小的异常也是导致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的重要原因之一[5]。由于现代的工作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久坐等不良姿势使人体长期处于一种异常中,脊柱周围的软组织非正常牵拉,从而导致脊柱侧弯或腰椎小关节错位,加之椎间盘突出等使脊柱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加重了局部肌肉、韧带的处于异常应力的牵拉、压缩等状态,进而进一步导致疼痛与软组织紧张痉挛。肌肉紧张痉挛与炎性渗出,血管刺激两者相互影响,互相转换,症状反复出现并逐渐加重,因此脊柱小关节的错位成为脊柱关节应力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疗原则为:①改变脊柱的非正常生物力学;②解除软组织紧张痉挛;③消除局部炎性渗出,缓解疼痛。

笔者采用该方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制订的治疗方案,局部注射的药物中复方倍他米松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能够消除局部无菌性炎性,从而从根本上解除引起疼痛的原因;利多卡因是常用的局麻药,可以缓解局部的肌肉痉挛状态,并且具有镇痛的作用;维生素族类药物能够营养神经,改善末梢神经营养状况,诸药相互配合,能够很好的起到消炎、解痉、镇痛、改善营养的作用。针刀是中医针灸的现代化演变,对痛点的治疗即对“阿是穴”的治疗,松解病变部位的筋膜和肌肉组织,使局部筋膜腔内压力减小,筋膜表面张力降低,消除病理变化对感觉神经末梢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疼痛。本治疗方法充分考虑到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异常是导致疼痛产生的原因之一,采用关节整复使错位的脊柱小关节通过复位恢复到正常生理位置,使错位失稳的椎体得到矫正[6],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减轻周围韧带和肌肉组织的非正常牵拉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的目的。

[1]李仲廉,安建雄,倪家骧,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7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0-201.

[3]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76.

[4]梁杰群.小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0例[J].广西中医药,2004,27(4):40.

[5]吕发明,卢勇,孟庆才.应力学说与慢性软组织损伤诊疗学[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6]舒谦,陈建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J].中国骨伤,2005,18(6):378.

(编辑田晨辉)

1001-6910(2016)08-0073-03·针灸经络·

R2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8.35

2016-07-29

猜你喜欢

肌筋小针刀腰背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肌筋膜炎痛难忍 家庭自灸急缓解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