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2016-01-27陈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2期
关键词:脂蛋白类药物胆固醇

陈曦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陈曦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收集与分析他汀类药物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文献,结合本院临床治疗体会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四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在高血脂症(HLP)中的应用;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对肾具有保护作用,服用他汀类药物尚需要遵守注意事项。结论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具有降脂治疗的作用,在千变万化的临床情况中,应遵循个体化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性,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也在逐年递增。曾红英[1]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预防一级和二级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他汀类药物是上世纪70年代开发的降胆固醇新药,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2]。国际上多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确定了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次研究探讨分析了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治疗效果,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查阅的资料有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2005年1月~2015年10月)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1.2 方法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本院临床治疗体会,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3-羟-3-甲戊二酯辅酶A还原酶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①胆固醇合成的过程中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天然底物HMG-CoA与他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的侧链结构相似,因此他汀类药物中的侧链可跟酶的活性部分相结合,变为酶的竞争性抑制剂,通过对它的抑制来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使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减少。调节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受体活力,促进消除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和其前体物质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消除。②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Apo-B100。增加血浆中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葡萄糖酸内酯(GDL)和ApoAI的浓度含量。③减少甲羟戊酸(MVA)代谢途径中产生的其他中间代谢产物。如类异戊二稀类物质,其对于蛋白质的翻译后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④通过降低血脂,可使动脉弱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减少,抑制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粘附,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得到改善,减少血管壁上皮细胞沉积和形成胆固醇,进而延迟或防止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2 临床应用情况

2.2.1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①防治心力衰竭,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细胞的功能,从而促进形成缺血区新生血管,可使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下调,进而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功能。而交感神经的兴奋、迷走神经抑制可使人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他汀类药物可使自主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使心力衰竭患者降低中炎性因子的分泌。对防治心力衰竭起到一定的作用。②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a.通过稳定斑块及抗炎作用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早期进行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较短时间内有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总病死率;b.可动员骨髓源的内皮前体细胞(EPCs),使梗死面积减小,梗死后缺血事件的发生得到降低。对血脂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来说,常规治疗联合他汀类药物则可显著减少缺血相关事件。③可使冠脉介入后的血栓及再狭窄情况的发生减少。有实验证实,氟伐他汀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联合使用可使心脏不良事件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大大降低。④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一项多中心的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30%的心血管病史患者的卒中发病率。⑤一、二级预防冠心病:有5项具有里程碑的长期临床试验(其中包括2项用于一级预防的试验——AFCAPS/TexCAPS和西苏格兰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也可在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中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

2.2.2 在HLP中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可显著减少患者肝细胞中胆固醇的合成[3],促进LDL受体的活性提高,使LDL的他解代谢加速,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化成LDL的几率,从而降低LDL-C的水平。因此该类药物在高血脂症中的临床应用很广泛。

2.2.3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他汀类药物对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使骨密度增加,对显微结构具有修复作用,使骨折的危险性降低,所以临床也常应用于骨折、骨质疏松症、转移性骨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2.2.4 对肾具有保护作用 他汀类药物具有非依赖性降脂肾保护作用,对肾脏细胞产生直接作用,减轻肾小球的硬化而使肾功能衰竭得到延缓,所以临床中常应用于对糖尿病及肾衰的治疗。

2.3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他汀类药物前,应对脂蛋白水平、肌酸激酶(CK)、血脂、肝功能进行检查,服药7周时复查;②开始用药时应小剂量服用,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剂量上的调整;③随时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肌痛或肌无力现象,如CK高于正常10倍以上者,应立即停止用药;只是有肌肉症状而CK增高程度为中度或无增高,应随时监测患者的CK水平及症状;④监测到患者CK水平连续有升高时可暂停或减剂量用药,视患者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3 讨论

他汀类药物目前是降低胆固醇的最佳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预防药物[4],使冠心病发展相关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但应合理应用以减少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用药,如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人、糖尿病、肌病家族史、甲状腺功能降低、药物性肌病史等人群是发生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应密切关注,定期随访,如发生肌痛或肌无力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检查肌酸激酶。用药期间定期对肝功能进行检查,与用药前进行比较,定期监测肾功能、肝酶、CK,如有升高为用药前2倍以上则应停止用药。对药物剂量适当调整,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呈剂量依赖性,药剂量增大则会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和肝功能异常,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尽量在最小剂量范围内达到治疗的目的。医生应严格把握此类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尽可能不超剂量用药。如有必须联合用药时,应及时告之患者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具有降脂治疗的作用,在千变万化的临床情况中,应遵循个体化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

[1]曾红英.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5):43-45.

[2]滑卫红,张国栋.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分析和评价.中国医药指南,2013(14):75-76.

[3]齐嵘.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154-155.

[4]韩建波.临床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1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2.122

2016-03-17]

831100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

猜你喜欢

脂蛋白类药物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低密度脂蛋白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