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川芎嗪辅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的疗效探析
2016-01-27王克晓
王克晓
盐酸川芎嗪辅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的疗效探析
王克晓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辅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25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辅助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液粘滞度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辅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粘滞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盐酸川芎嗪;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辅助治疗;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等慢性肺部基础上发展形成,在发展终末阶段,血管床遭受严重破坏,造成血管床大量减少,以至通气血流比发生严重失衡,且发生CO2潴留,导致机体组织及器官严重缺氧,患者最后往往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盐酸川芎嗪辅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呼吸科就诊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25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防治指南》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伴有浓性痰液,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少数痰中带血,肺前、后胫间隙和肋间隙呈扩大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37例)和对照组(113例)。其中观察组男79例,女58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9.6±7.7)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6.2±3.3)年;对照组男62例,女51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8.4±8.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3±3.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立即予以低流量氧气吸入,严重者予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并予以二羟丙茶碱或氨茶碱解痉,必要时予以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合并心功能障碍患者予以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学培养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使用抗生素。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辅助治疗,40mg与9%葡萄糖溶液250ml混合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2周后清晨取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血液粘滞度和临床治疗效果。血液粘滞度观察指标包括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不复发。②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半年内发作次数减少≥50%。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血液粘滞度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高切粘度为(7.55±1.34)mPa·s/200s;低切粘度为(10.94±2.03)mPa·s/s;血浆粘度为(1.79±0.21)mPa·s/100s;红细胞变形指数为(1.25± 0.07)。观察组高切粘度为(4.82±0.93)mPa·s/200s;低切粘度为(7.26±1.53)mPa·s/s;血浆粘度为(1.59±0.16)mPa·s/100s;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82±0.06)。观察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68例(49.6%),有效53例(38.7%),无效16例(11.7%),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中,显效37例(32.7%),有效43例(38.1%),无效33例(29.2%),总有效率为70.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般认为肺气肿是由多种原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一般继发于其他疾病,患者往往有感染史,随着病情的发展及恶化,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早期患者一般无呼吸困难症状或个别可出现呼吸障碍,但随着病情恶化以及患者大量运动,可发生气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间断咳嗽、咳痰等症状。多数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病情急剧加重,呼吸困难甚至觉得无法呼吸,即使予以及时治疗但临床预后较差。现阶段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肺部组织受到病理破坏较为显著,治疗效果欠佳,且容易反复发作。
盐酸川芎嗪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药物,其有效成分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四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是一种活性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增进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盐酸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抑制肿瘤转移、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盐酸川芎嗪能够增进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过氧化脂生成,从而起到预防相关疾病的作用,并可以清除体内氧自由基,降低其对机体的损害[3]。同时盐酸川芎嗪是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抑制剂,可改善肺部循环,减少机体耗氧量,提高缺氧耐受力,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70.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盐酸川芎嗪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在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盐酸川芎嗪对血液流变学具有调节作用,减轻血液阻力,改善血液循环。血液流变学中,血液粘稠度越高则表示血流阻力越大,高切粘度和低切粘度越高,血浆粘度越高,红细胞变形性越差,则表明机体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越严重。本研究显示,盐酸川芎嗪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效增进机体血循环,改善机体组织及器官缺氧状态,从而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盐酸川芎嗪辅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液粘滞度,值得临床推广。
[1]汪朝晖.盐酸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观察.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6):135-136.
[2]陈梦宣,李秀.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研究,2014,6(4):211-213.
[3]赵卫刚,王静,时增红.浅谈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体会.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272-2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77
2016-09-13]
122100 朝阳北票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