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研究

2016-01-27汪茂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全肺合并症血氧

汪茂林

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研究

汪茂林

目的探讨施行开胸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82例施行开胸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78例)和对照组(104例)。分析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血氧饱和度、术前合并症、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淋巴结清扫及全肺切除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除了混杂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高龄(年龄≥65岁)、吸烟、血氧饱和度低(<95%)、术前有合并症、术前FEV1/FVC低(≤70%)及进行全肺切除是开胸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65岁)、有吸烟史、血氧饱和度低(<95%)、术前有合并症、术前FEV1/FVC低(≤70%)及进行全肺切除是开胸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胸外科;开胸术;心律失常;危险因素

开胸手术由于其手术部位和方式特点等原因,往往给患者机体造成较大损伤,术后患者不可避免要面临各种并发症的威胁[1]。心律失常作为开胸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则加重患者病情影响预后,重则造成心脏衰竭进而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影响[2]。因此了解开胸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和危险因素,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探讨了本院开胸术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引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开胸术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施行开胸手术患者182例,均无手术禁忌证,全身状况可以(术前有心肺疾病或其他合并症者,均经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术前无心电图异常,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且术后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方法来控制疼痛。排除标准:术前肺功能严重受损(FEV1≤50%)者;合并心、脑、肾等严重气质性病变者;未能按规定完成术前的呼吸训练者。182例患者中,男102例,女80例;年龄35~75岁。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78例,已排除与术前有相同心律失常者)和对照组(104例)。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对182例施行开胸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以及疾病类型等信息。另外,比较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有无合并症、FEV1/FVC、术中是否实施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

1.2.2 心律的监测 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必要时给予心脏彩超检测,确保患者术前无心电图异常。术后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节律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1.3 心律失常判断标准 心律失常主要类型包括期前收缩、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心动过缓。主要依据《心脏病学》[3]相关标准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开胸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单因素分析 心律失常组中男45例,女33例;≥65岁56例,<65岁22例;吸烟49例;饮酒34例;肺癌、食管癌等癌症34例,肺部等良性病变31例,开胸探查及其他原因13例;≥95% 15例,<95% 28例;术前有合并症55例;术前 FEV1/FVC>70% 28例;实施淋巴结清扫42例;进行全肺切除40例;术中出血量<400ml 65例;手术时间<4 h 53例。

对照组中男57例,女47例;≥65岁51例,<65岁53例;吸烟43例;饮酒37例;肺癌、食管癌等癌症39例,肺部等良性病变44例,开胸探查及其他原因21例;≥95% 78例,<95% 61例;术前有合并症29例;术前 FEV1/FVC>70% 55例;实施淋巴结清扫75例;进行全肺切除15例;术中出血量<400ml 75例;手术时间<4 h 7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血氧饱和度、术前合并症、术前FEV1/FVC、淋巴结清扫、全肺切除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饮酒、疾病类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响开胸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排除了混杂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高龄(年龄≥65岁)、吸烟、血氧饱和度低(<95%)、术前有合并症、术前FEV1/FVC低(≤70%)及进行全肺切除是开胸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62、1.965、2.864、1.427、3.651、2.968,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的任一异常,主要类型包括期前收缩、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心动过缓等[4]。心律失常是开胸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开胸术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0%~54%[5]。心律失常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预后,还会威胁其生命健康。故了解开胸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降低其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发现高龄是开胸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这可能与高龄患者心脏传导束神经纤维密度及窦房结细胞减少,身体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上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其机体不足以代偿开胸手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尤其是患者对术中麻醉及创伤等情况的耐受差,容易引起心肌收缩,故而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相关并发症。

本研究还发现,术后血氧饱和度偏低,脑、心脏等器官供氧不足导致功能受损,也会增加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高龄患者由于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下降,往往伴随一些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本身这些疾病就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弱,故会增加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加之患者的代偿能力降低,故难以耐受手术的创伤,术后也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本研究中心律失常组患者术前70.5%(55/78)的患者有合并症,而对照组仅27.9%(29/104)的患者有合并症。这也说明术前如果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患者本身心肌收缩力就降低,手术创伤引起自主神经失衡,使得交感神经兴奋性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因其自律性改变而发生心律失常。

另外,术前患者术前FEV1/FVC≤70%也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因为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本身大多存在小气道的阻塞性改变,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以术前FEV1/ FVC低,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研究中心律失常组患者术前FEV1/FVC≤70%者占64.1%(50/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1%(49/104)。再者,手术方式也对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产生影响。本研究中心律失常组51.3%(40/78)的患者进行了全肺切除术,而对照组仅14.4%(15/104)进行了全肺切除。多因素分析也显示全肺切除是开胸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因为全肺切除后,肺循环血管骤减,导致血流灌注的重新分配,使得健侧肺部血流量增加,故心脏的后负荷增加。所以全肺切除的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心律失常。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是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高龄、吸烟、血氧饱和度低(<95%)、术前有合并症、术前FEV1/FVC低及进行全肺切除是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施行开胸手术的重症患者,要根据相应的危险因素,从心理、环境等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1]黄孝迈.现代胸外科学.第2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1-568.

[2]陆海燕,陈翠杰,娄丽艳,等.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09-210.

[3]毛焕生,曹林生.心脏病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47.

[4]陈鸿运.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2014,20(3):106-108.

[5]林跃跃,尤捷,林晓铭.普胸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系统的建立.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4):278-2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52

2016-09-12]

475000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教处

猜你喜欢

全肺合并症血氧
汉防己甲素片联合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的疗效观察及炎性因子水平影响分析
安庆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的影响因素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常见妊娠合并症的诊治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减重手术可减轻肥胖相关合并症
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疗效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