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2016-01-27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棘突根型椎间

王 楠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 开封 475002



中医特色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王 楠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 开封 475002

目的 观察中医特色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中医特色手法、牵引、中频治疗,1次/d,10 d一疗程,2个疗程评定效果。结果 治愈28例,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治愈率46.7%,有效率95%。结论 中医特色手法配合牵引、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特色手法;牵引;中频

笔者2011-02—2013-06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手法、颈椎牵引、中频理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5岁,平均40岁。病程2 h~8 a,平均4 a。有明显外伤史10例,长期伏案28例,颈痛伴上肢疼痛与麻木22例,颈痛伴上肢痛8例,颈痛伴上肢麻木10例,单侧上肢痛6例。颈痛伴上肢疼痛6例,双上肢疼痛8例,颈椎代偿性畸形28例,上肢肌力减退4例,上肢肌肉萎缩2例。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年龄25~65岁;(2)颈、肩、臂部疼痛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3)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4)颈椎旁压痛;(5)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6)压顶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7)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X线可见颈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椎体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颈椎CT可见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骨赘形成。排除合并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结核、肿瘤及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不能按要求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中医特色手法:包括理筋手法和正骨手法。先理筋,患者端坐于治疗椅上,医者用双手握拳法,施术于颈肩部及双上肢往返9次,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施术于两侧风池穴及阳性反应点,每个点30 s。医者用手捏拿双侧上肢腋窝于三阴经处,重刺激弹拨3下。医者用拇指点按双侧、风池、风门、肩井、肩中俞、肩髃、曲池、内关、列缺、合谷、后溪及阿是穴。医者以中指置于患者的百会穴处,施以震颤手法,使之高频率振动1 min。待患者颈部肌肉放松后,行中医正骨术,采用冯天友的中医正骨手法:以患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首先用单拇指触诊法摸清偏歪的颈椎棘突,医者左手拇指的桡侧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让患者头颈部前屈35°,再向左侧偏45°,医者右手掌托扶患者左面颊及颏部。施手法时,医生右手掌向上用力使头颈沿矢状轴上旋45°,与此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侧水平方向顶颈椎偏歪棘突,可听到一响声,同时感觉到指下棘突向左移,最后让患者头中立位,顺压棘突和韧带,放松两侧,临床上不可强求响声,以免造成二次拉伤。理筋、正骨手法每天1次,10次一疗程。

1.3.2 颈椎牵引:患者坐位用枕颌带牵引时,牵引重量必须超过病人头本身质量,才有牵引效果,少数牵引力需增至25 kg,每次15~30 min,10次一疗程,除椎体后缘骨赘压迫脊髓,牵引角度须保持平直外,一般牵引是在头前屈20°~30°下进行,C6-7及C7~T1病变牵引时,前屈角度须增大至40°,而C1-2病变牵引时角度要以后仰5°~10°为佳,牵引量前屈牵引者要让病人后仰再松下牵引带,而后仰牵引者要让病人稍前屈再松下牵引带。

1.3.3 中频理疗:采用北京翔云有限公司生产的ECM99-ⅡA电脑中频治疗仪,2个电极片,均匀湿润后放置于痛点或颈部两侧神经走行路线,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灵活调节大小,20 min/次,10 d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原有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仍有轻微颈肌痛、手麻等症状;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缓解,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2.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60例中,治疗最短1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28例,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治愈率46.6%,有效率95.0%。

3 典型病例

王某,女,52岁,于2013-03就诊,主诉颈痛,连及右上肢剧痛2 h,2 h前外出买菜淋雨受凉后,突发上述症状,疼痛剧烈,颈部不能转动,热敷后稍缓解,仍疼痛难忍,起床时依靠别人扶才能起来。自我感到病情严重,遂来我科就诊。体格检查:颈部右侧软组织肿胀拒按,牵拉试验(+),压颈试验(+),X线示,颈椎曲度变直,颈右侧C4-5、C5-6椎间孔不同程度狭窄,椎体不同程度增生。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中医特色手法配合牵引、中频进行治疗,术后即感到颈部及右上肢疼痛明显缓解,颈部可轻轻转动,但仍受限。嘱患者治疗期间避风寒、劳累。按上述方法,连续治疗7次后,患者颈部及右上肢疼痛基本消失,颈部活动已接近正常范围,稍有酸痛再巩固2次治疗后,原有症状全部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我骨伤科门诊中十分常见,原因很多:劳损、头颈部外伤、不良姿势,慢性感染也可导致颈椎病发作,风寒湿因素侵袭机体,继之发生无菌性病症也可引起。向后侧方突出的椎间盘、骨唇、钩椎关节增生及变窄的椎间孔等骨性因素基础上,加之神经根周围软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有时无骨性因素,单纯神经根周围软组织病变,也可引起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症状,临床表现:颈枕部或颈肩部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或剧痛,沿受累颈脊神经的走行方向,有烧灼或刀割样痛或触电样或针刺样串麻感。当颈部活动或咳嗽、打喷嚏、用力使腹压增加时,症状加重。但病人也常能找到一定的减痛的特殊姿势,如使头颈固定于某种位置或提肩、收臂、屈肘形成的特殊姿势,同时感到上肢发沉麻木、虫爬感及无力等现象,颈部有不同程度的僵硬或痛性斜畸形。但其中最有诊断意义的为病变相应节段。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直臂抬高试验及引颈试验常呈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此外,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有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及肌腱反射改变。笔者用中医特色手法的机制:双手握拳法、一指禅推法、捏拿手三阴法,可解除颈肩部肌肉痉挛、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神经根水肿炎症的吸收。《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故用按法、点穴法于颈肩臂部,以祛寒除风、温经通络。正骨手法拨正偏歪的棘突,纠正了颈椎小关节的紊乱,使其恢复到解剖或代偿位置,使脊柱重新建立和恢复了内外平衡,减轻或消除了神经根的刺激、压迫、 牵拉,消除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可松解椎间组织紧张关系和改善曲度,同时可使颈椎移位得到纠正,失稳的椎间关节逐步趋于稳定。颈椎牵引的机制在于其能增大椎间孔与椎间隙,牵开有皱褶或骨化的韧带,从而使受压的神经根、脊髓得以缓解;持续的牵引力可牵开嵌顿的关节囊,以促进椎体滑脱和钩椎关节错位的整复。还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颈部血液供应,有助于消除炎症、水肿,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电脑中频治疗仪模拟中医手法,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有明显的镇痛、消炎、消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肌肉、增强和放松肌肉等作用。因此,用本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1] 覃惠.中医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1(3):99.

[2]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36-38.

[3] 王俊,龙启顺.新医正骨疗法配合民族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4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3):44-45.

[4] 柳登顺,张剑赤.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45;424-425;729.

[5] 杜洛民.正脊复位治疗仪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7):87.

(收稿2016-02-10)

R681.5+5

B

1673-5110(2016)23-0121-02

猜你喜欢

棘突根型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搓腰
——壮肾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腰椎间孔狭窄症致狭窄因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