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画院专业画家艺术探究

2016-01-27王岚岚国泰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40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画院传承创作

王岚岚 (国泰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 400000)



重庆画院专业画家艺术探究

王岚岚(国泰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400000)

摘要:现代画院,则是在建国之后,由周恩来总理主持,首先成立了北京中国画院和上海中国画院。其“具体任务是繁荣国画创作,培养国画专门人才;并对国画作理论的探讨及负责院外国画创作的推动和辅导工作。”随着语境变幻,各地的中国画院在现代社会中也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综合画种的画院机构,其目的就是在当代文化中探索具有民族性、本土性的艺术主题与艺术语言。重庆画院自然不例外。

关键词:画院;创作;传承;创新

一、绪论

画院,古之遗产,大多属政府职能机构。据考证,早在夏商两朝已有宫廷绘画雏形;于汉,已有画师专属官职;于五代,始有“翰林图画院”;至宋,画院一度繁盛。客观的讲,古代画院在履行政府职能之余,很好的传承了中国艺术的传统,毕竟画院在完成皇室的绘制事宜之余,还要承担皇室的藏鉴工作与学徒培养。

1.现代画院的产生

至于现代画院,则是在建国之后,针对传统中国画创作和发展遇到的困境,即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画的现实主义语言转换成为一个难题,由周恩来总理主持,首先成立了北京中国画院和上海中国画院。其“具体任务是繁荣国画创作,培养国画专门人才;并对国画作理论的探讨及负责院外国画创作的推动和辅导工作。”随着语境变幻,各地的中国画院在现代社会中也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综合画种的画院机构,其目的就是在当代文化中探索具有民族性、本土性的艺术主题与艺术语言。重庆画院自然不例外。

2.重庆画院的形成

重庆国画院成立于1981年,2006年改建为重庆画院,其学术主张是结合重庆美术事业现状,以国、油、版、雕、理论研究在内的多种形式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学术脉络。

自2014年起,重庆画院就在积极筹划,希望通过展览全面的呈现画院自改建以来所形成的学术成果。通过画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作品去阐释当下画院的创作、研究方向与现状。毕竟,在艺术机构耸立的当下,画院作为一种公益性的学术研究机构,可以更为客观的站在文化的立场上思考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向度,在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中为文艺繁荣贡献力量。当然,也是重庆画院结合自身,对传统文化与当下语境、艺术本体与社会介入、艺术传承与语言创新等诸多课题的一一探索与研究,也希望通过展览获得社会的反馈,不至于闭门造车而形成研究盲区。

二、重庆画院的特色

1.激活传统

重庆画院,前身为重庆国画院,故传统自然源远流长。重庆老一辈的艺术大家如谭学楷、冯建吴、苏葆桢、杨鸿坤、晏济元、朱宣咸、李文信、郭克等,其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给当代画院艺术家的创作研究和继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那么,现任艺术家在传统文化转型中如何深入探索,有效的发现和激活传统元素,以文化批判和文化延续的方式与当下语境中发生关联,即在传统自身中寻求新变机制的先河,便是首当其冲的。

2.介入当代

重庆画院从国画院衍变至今,吸收了油画、版画、雕塑门类的艺术家的加入,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角度探索在当代文化情境中的表达与呈现方式,以鲜明独特的个性介入当下,关注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现实,借助传统的表现方式,立足于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人生价值的思考与人性欲望的揭示。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日常琐碎的生活是他们人生的全部意义。与观念化宏大历史叙事相比,低视角的具象生活及生活细节的摹写更为接近生活。艺术的发展往往是继承创新的过程,也是艺术语言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代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因素,因为观念的介入,和对当代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反思,势必能够体现当下人的生存意识。

有的创作,对于中国数量庞大的写实油画的当代转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将个人的生活经验有效的介入到时代情感中,这并不是程式化的抽象、归纳公共心理与情感,而是使隐秘的自我构成了社会的心理认同。从生活现象的模拟到个人情感的呈现,庞茂琨一直延续着他对于生命精神的持续思考与探索。有的作品是其生活的折射,画中的城市女郎、苦力劳工、时尚青年等等都是沉浸于城市之中、游走在生活身边的情景,工笔人物造型严谨精准,设色淡雅,细节丰富生动。有的在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之间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道路:在技术上研究、探索与创新,将粉印版画推到了极致,又保持了綦江版画朴实、灵动、幽默的构成设计。有的善于描写现实琐碎生活的瞬间体会,小情小景小笔触却饱含了对于生活的热爱与不冷漠。高冠峰对于普通劳动人民的特殊情感深深地融入在血液之中,用中国传统的笔墨语言,以中国画的形式表现普通劳动者形象,这是他内心深处的本源表达。

3.材料与意象的探索

以材料为媒介进行的艺术创作,可以分两个层面进行讨论,一是以材料为材料,换句话说,就是把材料当成创作工具,为了追求视觉上的强烈感官刺激,注重形式和语言,不断的探索研究,把材料性能发挥极致。二是把材料进行物质和精神双层面的探讨,把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思考,运用材料物质的性格加以引伸扩大,从而增加绘画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这两种讨论都是围绕材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的绘画载体,它不光是对传统审美的标准的延伸,而且还是作为独立表达的形式所在,于是,便具有了一定的超越性的作用。这是一种抛开形式语言,材料本质之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体现。作品中材料的介入,难得可贵的是二者都能在其作品中呈现。

材料的运用,然后便是作品背后那强烈的人文情怀,以及对当下人类生存空间的焦虑。从绘画形式和风格上看,我们很容易被带进抽象领域内去寻找作品的价值所在,从而无法体验其材料中的意象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形式转换,是个质的转换过程,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冒险精神的。长期以来,传统的绘画模式带给艺术家的不再是创作中愉悦而是压抑和煎熬,不断努力探索,寻找新的契机。材料的运用,意象的表达,使艺术家获得重生。这种不可预知的,不断创新的制作过程,让艺术家激动兴奋,从而更能贴近其内心的情感,能够充分表达心灵体验和精神感悟。现在绘画中的材料,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了,它是一个点的放大和转换,具有了质的升华。这种转换所形成的独特陌生感,却给观者以前所未有的视觉愉悦和心理刺激。

三、结语

重庆画院就是以致力于学术研究的方式,以艺术本体论与社会发生学的方式呈现近十年来全体艺术家的学术成果,借此一方面完成自身的学术梳理,另一方面也表述自身的学术主张。当然,也是一种开放的学术立场,与当下社会做一种开放的学术交流。

猜你喜欢

画院传承创作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守正创新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展
《一墙之隔》创作谈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创作随笔
[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