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轧神仙”庙会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当代价值

2016-01-27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215006

大众文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庙会当代价值保护

冯 菲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215006)



“轧神仙”庙会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当代价值

冯菲(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215006)

摘要:轧神仙庙会源于“轧神仙”民俗,发生在苏州阊门一带,以神仙庙为中心。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民间就有到福济观为吕仙庆寿的习俗,并逐渐发展成了苏州特有的“轧神仙”民俗庙会。2009年6月,苏州“轧神仙”庙会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12月,苏州“轧神仙”庙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苏州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6个深化改革试点城市中唯一以“城乡一体化”为主题的深化改革试点城市。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轧神仙”庙会的内容形式、组织结构、未来存续状况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轧神仙”庙会的概况、庙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下一步庙会文化保护的主要举措和庙会文化保护的当代意义等方面,做一些思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轧神仙”庙会;保护;传承;当代价值

一、“轧神仙”庙会的概况

1.“轧神仙”庙会的起源。“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现象,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于一体,尤其与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动联系十分密切。”庙会形成的源头和发生核心主要是在宗教场所,宗教信仰是庙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民间传说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吕仙的生日,当天吕洞宾要化身下凡,来点化世人。因此大家都到福济观(俗称神仙庙)去进香,为吕仙庆寿,希望“轧”到神仙,消灾祛病,交上好运,后来在苏州阊门一带,逐渐发展成了苏州特有的“轧神仙”民俗庙会。庙会在清代尤为兴盛。顾禄的《清嘉录》中对“轧神仙”庙会有具体记载,“轧神仙”庙会至今已历经800余年历史。

2.“轧神仙”庙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世纪30年代新文化运动以来,学者们将民间信仰的现实表现界定为迷信、封建糟粕而加以批判,大肆拆庙毁像。2006年12月发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中,民俗信仰赫然其中,民间信仰重获“合法性”身份。2009年6月,苏州“轧神仙”庙会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认可,不仅提升了“轧神仙”庙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更是给予庙会发展壮大的“合法”空间。道教打吕祖醮祈福仪式、江南道教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群体传承团队保存较好。“轧神仙”庙会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存续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庙会上有各级非遗项目20多项,是苏州春夏之交的重要民俗节日盛典。

3.“轧神仙”庙会的信仰。宗教信仰是庙会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轧神仙”庙会的信仰主要是吕祖信仰。原位于苏州古城内西北隅阊门内下塘的福济观,也称吕祖庙,民间俗称神仙庙,主要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文革期间,福济观全部毁坏。1999年经市政府批准,于南浩街中段重建福济观,民间又称新神仙庙。明清时期吕祖信仰较为兴盛,一般到农历四月十三日晚上,香客们走水路经京杭运河停泊于万人码头,次日一大早赶到城内福济观(原神仙庙)烧头香。神仙庙移建后,与万人码头相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吕祖信仰慢慢淡化。

4.“轧神仙”庙会的主要内容。“轧神仙”庙会,于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举办。四月十三日,小吃、花市、民间手工艺人开始在庙周围设摊,市民开始争相来逛,轧神仙拉开序幕。四月十四日,吕祖诞正日,打吕祖醮、中医药界祭祀、民间表演队伍自发巡游,民众烧香供奉赞神歌,狂欢祈福达到高潮。四月十五日,市民意犹未尽逛庙会,吃喝游艺,市井狂欢。至凌晨始散。活动期间,有民间管理机构“会首组织”,负责管理捐赠、防火、防止意外事故。参与群众遍及四市六区和无锡、上海、杭嘉湖等地。据近年五年来统计,每年来参加“轧神仙”活动的人数都在100万人以上。《“轧神仙”庙会活动汇编本》,自1999年以来每年一本(2003年无),合计15册。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轧神仙”庙会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6月,苏州“轧神仙”庙会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12月,苏州“轧神仙”庙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十分珍视这一苏州本地民俗项目。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启动“文化苏州”建设工程,虎丘街道组建有民俗仿古出会巡游队,“轧神仙”庙会活动的扶持经费,每年约100万元。该庙会是中国古老宗教道教在民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历经800年风雨变幻,仍然保持着江南民间的文化生态。是研究江南道教、苏州乃至江南地区社会状态、民间生活和手工技艺、商业发展状况的鲜活素材。

但是,当下苏州城市化进程加剧。2008年,苏州被列为江苏省惟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2014年,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6个深化改革试点城市中唯一以“城乡一体化”为主题的深化改革试点城市,计划至“十二五”期末,苏州的城市化率将达75%,至“十三五”期末,城市化率将达到85%。庙会文化主要依赖传统的农耕文化空间,在城乡一体化大踏步前进的形势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流行文化的冲击,“轧神仙”庙会发展至今,看似未曾改变的庙会中涉及到的信仰部分实际上发生了微妙的转变。目前,苏州“轧神仙”庙会,主要是由政府行政力量在推进,庙会的宗教意味,民间信仰浓度逐渐减少,来参加“轧神仙”活动的人中,真正了解“吕祖信仰”的人已经少之又少,许多蕴含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曲艺、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生存环境,商业化开发过度,来的人往往图了个热闹,对庙会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变迁中的庙会文化内涵悄然发生改变,长久以往,“轧神仙”庙会会不会沦为一个表演性的活动,成为政府招徕各方来客的一面招牌,进而丧失其作为原生态民间信仰的特色十分值得商榷。

三、下一步“轧神仙”庙会文化保护的重点任务

2015年,“轧神仙”庙会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工程试点项目,这对全方位抢救整理记录相关资料、优化节日文化的生态环境、创设改善民间技艺的传承条件、提高区域内民众自发保护意识,使“轧神仙”庙会项目在有效保护保存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较为合理完整的民俗文化生态传承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下一步“轧神仙”庙会文化保护的重点任务主要有八项。一是通过普查、收集、考证、保存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抢救“轧神仙”庙会的各种文化内涵和形式,将“轧神仙”庙会从单纯的要保护提升为一种文化空间上的整体性自觉保护。二是加大对“轧神仙”庙会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相关陈列馆(区),尽可能详细的展出“轧神仙”庙会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和过程。建立“轧神仙”庙会的网站,在网站详细介绍庙会的各个情况,并配以视频。一有活动就第一时间在网站发布,最大限度得扩大“轧神仙”庙会的对外宣传。三是利用现代科技保护、传播、建立和逐步完善“轧神仙”庙会的文化数据库,2016年开始启动数据库建设,争取5年内建成。进行视频拍摄和文字记录,形成长期完整的影像资料,建立完整的“轧神仙”庙会档案数据库,方便后人对这段历史予以查询。四是从2016年开始,以石路阊门为依托,建立“轧神仙”庙会活态保护基地,预计2018年建成。并加大和旅游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协调,将“轧神仙”庙会打造成为具有苏州浓郁地方特色的庙会文化主题旅游项目。五是将“轧神仙”庙会的项目保护和姑苏区当地的各级文化资源保护兼顾起来,适时申报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该庙会文化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六是强化庙会文化研究与交流,特别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与传播的研究。优化本地庙会文化交流互动机制,加强与苏州金村庙会、东山庙会、上方山庙会、虎丘庙会等的联系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互派研究人员到对方采风调研,进行保护专题交流等。2017年筹备建立苏州庙会文化研究会,并在此基础上,适时打造苏州庙会文化品牌,定期举办中国庙会文化研究高峰论坛。

四、“轧神仙”庙会文化保护的当代意义

1.保护“轧神仙”庙会对挖掘传承阊门地区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乾隆年间的名画《姑苏繁华图》中完整表现了当时阊门至枫桥的十里长街,万商云集的盛况,繁盛的经济促进了吴地文化的高度发展,也为庙会的存续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轧神仙”庙会至今已历经800余年历史。庙会现由苏州市石路街道负责主办,以南浩街新神仙庙为核心,辐射至石路步行街、石路美食街、渡僧桥、山塘历史保护街区,即包括整个石路阊门地区,并拓展到山塘街周边地区。山塘街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石路街道紧扣区委、区政府“文化立区”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阊门、山塘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方位支持庙会活动的长效开展。2012年,苏州市委宣传部坚持融合共享、递进拓展原则,正式启动“家在苏州”文化品牌建设,针对性地研究“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对实际生活的需求,积极推进苏州这个“家”对三个不同群体的包容、服务与共荣,激发三个不同群体建设家园的主人翁意识,凝心聚力,共同推进我市“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根据调查,目前参加庙会活动的人群中,老苏州、新苏州和在苏工作的流动外来人口分别占50%、30%和20%。自1999年经市政府批准于南浩街中段重建福济观以来,“轧神仙”庙会已经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承载着苏州市民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期盼,同时成为集苏州民俗、节庆、旅游文化于一体,全面展示吴地悠久历史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2.保护“轧神仙”庙会对整合当地民间艺术、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实践具有重要价值。“轧神仙”庙会融道教、传统医药、民间技艺、花市、民间小吃、表演等多个文化内涵于一体,是中国古老宗教道教在民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研究江南道教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另外,因为庙会始终保持着江南民间的文化生态,对研究苏州乃至江南地区社会状态、民间生活和手工技艺、商业发展状况等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苏州民众对吕祖的膜拜和喜爱,体现了吴人乐观的生活智慧和古人倡导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这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古城文化空间的文化记忆,有着城市文化“活化石”的科学价值。姑苏区文化馆作为项目保护单位,可以尝试将“轧神仙”庙会的项目保护和姑苏区当地的各级文化资源保护兼顾起来,适时申报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轧神仙”庙会文化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轧神仙”庙会的原生态文化空间。

冯菲,硕士,中级,现在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非遗科从事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研究工作。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庙会当代价值保护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庙会经济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闹中取“景”话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