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村花鼓调的特征剖析

2016-01-27温州大学325000

大众文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曲调艺术特征

高 群 (温州大学 325000)



磁村花鼓调的特征剖析

高群(温州大学325000)

摘要:磁村花鼓是诞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源于淄川区磁村镇。磁村花鼓在发展过程中记录着鲁中地区百余年来的历史文化,民间风俗,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浓缩着当地人民的艺术智慧,在研究过程中充分领悟其中所包含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磁村花鼓;曲调;艺术特征

一、磁村花鼓的起源与发展

据记载,磁村花鼓最早见于1873年,称为“打花鼓”。是外地行乞的艺人来到磁村,村里一些对文艺比较喜爱的人便拜这些乞丐做师傅,向他们学打花鼓,此后这种花鼓的表演方式一代代流传了下来,经清同治末年到抗日战争前、解放后到文革前、文革之后至今三个阶段的发展而流传至今成名为磁村花鼓。

二、磁村花鼓曲调特点

1.唱词内容

磁村花鼓唱词内容简洁,幽默风趣,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唱段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由四句组成,前段部分内容固定,后段则由表演者视情况即兴发挥,也可以把体现时代信息的新词添加进去,随意性很强。现代的花鼓词多以幽默搞笑的唱词开头,唱词充分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征,将时代的发展变化容纳其中,记录着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变迁。语言用的都是当地人的口头语,生活气息浓郁,写的大都是些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生活琐事,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特色。

2.唱词中衬词的使用

衬词是为了能够完整的表达歌曲的思想而穿插在歌词里面的语气词、形容词、谐音词、称谓等。衬词大都与正词无直接的联系,也不属于其正词的基本句式之内,但和正词搭配歌唱起来的时候,会表现出鲜明的感情和特色。衬词的使用是花鼓调的色彩更加鲜明,以下则是衬词在花鼓调中的运用和体现:(1)谐音词的使用,如“这面花鼓圆又圆,两边都是(皮尔幔)”;(2)因其花鼓调比较短小,一般有句首衬词、句中衬词、句间衬词和句末衬词。其使用的(哎)(来)语气词是比较多的:①句首衬词的使用使结构更加的具有圆满性和稳定性,如“(哎)俺的丈夫打花鼓”;“(哎)他的老婆敲小锣”等。②句间衬词,是一种“加垛”的手法,常作为句语句之间的一种连接或间隔。如“鼓点打出辛酸事,(哎),今日对着父老唱”。③句中衬词主要是用来扩充曲调句式,在一句唱词中间穿插其衬词,如“好命薄(来)好命薄”;“打花鼓(哎)进了庄(哎)”。④句末衬词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弥补基本句式的不足,如“这面花鼓是圆又圆(哎)”;“好命苦(来)好命苦(哎)”。其衬词的频繁使用,使得磁村花鼓调唱词更加通俗日常化。

3.唱词中儿化音的使用

儿化音的存在和使用也是其特色之一。儿化音的运用不仅仅体现除了当地民歌的一种特色,而且也是唱词听起来更加的委婉动听。山东方言儿化音主要在曲调中的使用有两种:一种是单独拿出来使用,另一种是字后缀加儿化音使用于同一个音调中。在磁村花鼓调中主要运用的是第二种儿化音,如“鼓儿越打心越甜”;“两头都是皮尔幔”等,唱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和动听。

4.乐器的使用

磁村花鼓的曲调以“花鼓调”“十二花季”为主,唱腔悠扬、悦耳、高亢、朴实,有强烈的抒情色彩。随着磁村花鼓的发展,曲调也大为改变,以前的曲调大多是悲凉的曲调,曲调演奏形式也过于单一,没有管弦,一般有舞者手持鼓和镲边敲击边舞动,通常舞一段唱一段。后来又增添了鼓、锣、镲、二胡、扬琴、笛子、唢呐等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各种乐器相互配合,整体旋律轻快流畅动感十足,节奏的律动清新欢快。

5.音调的使用

音阶的种类在我国山东民歌中的使用是非常频繁和丰富的,主要是民族调式的使用: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在这四种音节类型中,其六声音阶的使用是最为普遍的。通过对仅有的谱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磁村花鼓调符合山东民歌的特点,以民族调式六声音阶的使用为主。以下结合其中一篇谱例加以分析:

以《磁村花鼓》为代表,从上述谱例中可以看出磁村的花鼓调属六声音阶G徵调式(加变宫),只出现了六个音,不仅在《磁村花鼓》是这样排列的,在此村所有的花鼓调中都是如此,这是磁村花鼓调的一重要特征。进一步的结合磁村的花鼓调研究还可以发现磁村花鼓调的音程关系在这里体现出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级进,在小三度内进行,这一种在磁村花鼓调中出现和使用的比较多,另一种则是五度的跳进,偶尔会出现。结合资料,磁村花鼓调为简单的二句式结构,比较短小,上下两句相互呼应,有的会加变化句来结束。

三、磁村花鼓的保护与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磁村花鼓艺术人员对其进行了研究整理,发现磁村花鼓已流传100多年,在花鼓曲调、唱腔、唱词方面已经几乎没有任何的资料记载,会最早的花鼓打法和会唱花鼓调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为了保护磁村花鼓珍贵的民间艺术,在当地专门成立了磁村花鼓保护组织。并制定了针对磁村花鼓的保护措施,使得磁村花鼓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并于2006年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地不仅成立了艺术团,而且从2001年开始,磁村镇党委政府就在镇中学开设了专门课程,利用课间、假期对学生进行学习培训,为花鼓的表演和演唱培养后备人员,使磁村花鼓能够后继有人。

四、结语

磁村花鼓是一种诞生于街头巷尾的民间表演艺术,是在当地小调和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完整客观地记录下了一百多年来山东鲁中地区人民生活和风俗民情的变迁,充分地表达了磁村人民积极乐观追求美好生活的群体感情。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娱乐活动的多样化,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收到了冲击,由卖艺求生的杂耍艺人流传并发展起来的磁村花鼓,亟需拯救保护,得以更好的传承发扬。深入研究磁村花鼓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艺术特点等,对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民族地方文化艺术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皓.软槌敲响盛世乐,鼓舞艺苑开奇葩[J].《大众文艺》,2012(11).

[2]王继训,陈传孝.古老土地上的喧腾[J].《时代文学》,1989(3).

[3]孙爱菊.磁村花鼓:鼓舞艺苑一奇葩[J].《中国音乐》,2009(2).

[4]崔俊涛,崔凤远.散发着泥土馨香的鼓乐之花——磁村花鼓[J].乐器,1991(2).

[5]张欣.磁村花鼓软槌敲出背上曲[M].鲁中晨报,2006.

[6]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编中国民间歌舞[M].上海文学出版社,1957.

[7]王冰.论磁村花鼓的艺术价值[J],民族艺术,2012.

猜你喜欢

曲调艺术特征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鸟Birds
空隙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