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的魅力绽放数学课堂
2016-01-26王君婷
王君婷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决定着教师教学的成败!所以只有使教学语言更具有艺术魅力,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关键词】准确;精练;幽默;生动;探索
一、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要求
(一)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精确、规范
所谓准确,是指语言的科学性,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描述事物还是论述观点,无论是解释概念,还是讲解规律,都必须绝对正确,不允许把不科学、不准确的东西讲学生。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原理等叙述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推理、归纳和叙述必须准确和确切,尤其是关键性词语,不能随意变更。如把梯形廉洁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样就使概念外延扩大了。教学规则的表述中用语不当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如:把约分说成“把一个分数分子、分母成为互质数。”这样会使学生误认为“12/18=6/9”不是约分等。
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应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用语,各个知识点、关键的地方怎样表达,用什么词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用语要准确。如:“除”和“除以”“得”和“等于”“分”和“平均分”“整除”和“除尽”等。由于数学知识的确定性,要求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在教学过程中不说错话,不说模棱两可的话,以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教学语言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凡重复、多余的叙述应力求避免,但必须交代的事项则一定要阐述清楚,不能省略。如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可概括为: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基本数量关系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知道其中两个量,就能求第三个量;反过来,要求其中的一个量,必须知道另外两个量等。
(二)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不失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1.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解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2.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怒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3.继续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解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三)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不过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l)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2)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能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3)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4)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二、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特点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性、形象性
所谓生动,是指语言直观形象,富有表现力。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有直观形象的配合。首先教师的口头语要与图像语言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综合运用,有效输入信息,理解知识。其次,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利用表象来支持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用适当的表情与手势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教师言语要符合形象思想的规律和形式,用学生所熟悉的形象去加深他们对于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
(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通俗性、明白性
首先,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说话要深入浅出,即使很艰难的道理也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如:计算20以内的减法,一般是采用数的组成和加法互逆的关系计算的,但此阶段学生并不懂“互逆”“逆运算”,可告诉学生计算减法想加法,即“想加算减法”,11-3=?可想8+3=11或3+?=11由3+8=11可11-3=8。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三)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启发性、条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有效的教学不只是为了传递知识,不只是为了消除学生认识的不确定性,而且还要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启发性的言语对学生能起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它是同注入性的语言截然相反的,如演算“7+7+7+3+7+7+7”试题时,学生一般采用连加累计法,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再简便些?学生便积极思考,很快有人用“7×6+3”或者“7×7-4”等方法计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所以说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知活动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课堂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关系着学生学习质量。数学教师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可采取默讲、录音试讲、说课训练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以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数学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性也无止境,只要我们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使数学语言更具有艺术魅力,我们的教学水平也会不断地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