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2016-01-26方小林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方小林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从化510900)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补充,有利于拓宽高等教育的办学渠道,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其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培养出来的是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的模式,认为可以从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和校内合作等四个方面进行协同培养,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

当前高等教育正经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独立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它凭借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民营运作的机制优势迅速崛起,[1]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新生力量,不仅实现了高校在本科招生规模上的增加,而且实现了人才培养类型的补充,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3]其专业的设置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课程的设计考虑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出来的人才动手能力比较强。

一、协同培养内涵

2014年4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印发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政策支持意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暂行办法》等三个文件,要求各地方、高校及相关部门要依据三个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的规划、组织和培育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部署,围绕国家、行业以及区域的重大需求,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

协同培养模式是高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采取与国内外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等进行合作的形式,实现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的协同,通过校内外教育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4]

二、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思路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领导在2014年新年讲话中提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了很好地贯彻学院领导会议精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经济管理系计划采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与企业联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其它高校合作、与学校内部其他其它部门之间的合作等形式创新人才培养,进行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改革。

三、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重要性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经济管理系现有的资源以及已开展的协同创新前期工作的基础,结合目前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协调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通知,经济管理系进行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增强师资队伍

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领导到经济管理系担任课程的教学,或者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理论知识之外更广阔的天空。这支队伍将为经济管理系补充新鲜血液,使经济管理系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可以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参观、访谈、模拟,还可以进行学徒式实践,顶岗实践和管理培训实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让学生领受到现场实际操作的气氛,掌握各种实际操作的技能,提高学生处理各种紧急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一批双师型的老师

鉴于经济管理系具有双师型资格的老师比率偏低的情况,通过这种协同培养的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增强经济管理系老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四)提高教学质量

无论是聘请校方专家授课,还是原有师资队伍自身能力的提高,都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了,而将辅以更丰富的实践操作。

四、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实践

为了加强协同创新培养,经济管理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手策略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其他高校和校内其它部门进行协同培养,采取了许多措施,其协同培养模式如下图:

(一)与企业或行业合作协同培养

经济管理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通过学院CDC部门的联系,经济管理系与广州(埃森)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初步落实合作的相关事宜;经济管理系与广州浚汇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经济管理系组织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与策划)1101班,共48名学生前往广东长通仓库码头有限公司参观学习;经济管理系与广东燕窝协会洽谈多项校企合作项目,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二)与政府部门合作协同培养

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协同创新,实现共赢发展。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经济管理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经济管理系与广州检验检疫局加强合作,请该部门李锐文教授给我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举办《国际贸易原产地规则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李锐文教授还将担任我系《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的教学;经济管理系两次派老师参与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科协举办的第二届营销大赛筹备会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营销大赛。

(三)与其它高校合作协同培养

经济管理系依托自身的资源,开展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聘用其他高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教学工作,共同搭建应用型才培养平台。在教务处领导的帮助下,本学期母体学校--华南农业大学派来了凌璐、陈世礼等老师支援经济管理系的教学工作;加强与南洋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请林庆言、周楠等学生评价比较好的老师分别担任《证卷投资学》和《服务营销》等课程的教学;通过与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请李志刚担任《投资组合管理》课程的教学;我系派出李立涛、成蓬蓬和刘文杰等三位老师参观学习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物流仓储实验室。

(四)与学院其他部门的协同培养

经济管理系既充分利用现有的与外语系、财会系、信工系、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和基础部等部门的联系,进行协同培养,同时还加强与终身教育学院的协同培养。经济管理系开设的英语、计算机、会计学原理、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都需要其他系部老师的支持;经济管理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考试,获取几个技能证书,鉴于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下属终身教育学院有许多与专业相关的考证项目,例如证卷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外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报关员、市场营销经理助理和计算机等技能证书,这些资源极大地符合经济管理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五、完善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协同培养要注重经济效益

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实体,他们采取的行动取决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他们不会免费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他们需要更多地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分析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产生的经济效益与所发生的成本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使用学生的成本比较低,甚至是低成本,但是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比较大的时候,他们才会愿意与学校进行合作,才会愿意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因此,在与企业进行协同培养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的需求,考虑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这样校企协同培养才能得以进行。

(二)协同培养要落到实处

与企合作,不能只是挂一个校外实训教学基地牌子,应该落到实处,能给学生带来利益,能够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实习,或者能让学生在企业参观访谈,学到一些感性知识。

(二)要拓宽协同培养渠道并且形式多样化

要充分利用校内老师资源,利用他们已有的关系网络,拓宽协同培养渠道,与更多的企业进行合作,与政府部门合作,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在协同培养渠道多样化基础上,协同培养形式尽可能多样化,与企业的协同培养可以采取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企业到学校做讲座、授课、举办各种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技能比赛、校企共同编写教材和开设与企业相关的课程;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培养也可以采取学生去参观实习、政府人员举办讲座和授课等形式;与高校的协同培养可以采用互聘师资队伍、聘请高校教授做讲座或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四)协同培养要有利于师资队伍的提升和改造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也有实践技能,双师型老师比率要达到40%,目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经济管理系双师型老师只有32%,这些双师型的老师动手操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更何况那些非双师型的老师。因此在协同培养过程中,老师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得到提升,丰富实践教学的经验。

六、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独立学院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是独立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而做出的选择。国内对于应用型人才有诸多表述,共计有“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应用设计型人才”和“应用服务型人才”等说法,这些说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实质都是大同小异,都是要注重于学生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珠三角独立学院学生知识‘碎片’平台的构建及优化管理研究,项目编号:hzkj201213;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项目编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302)

参考文献:

[1]梅平乐,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

[2]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5-18

[3]何全旭,张小东.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0-31.

[4]李晓钟,俞晓诺,唐建荣.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7):46-46.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