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2016-01-26刘海波
刘海波
河南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灵宝 472500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刘海波
河南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灵宝472500
【摘要】目的分析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01—2014-01间收治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LIF治疗。观察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及随访等情况。结果本组38例患者手术时间(112.20±5.40)min,术中出血量(220.22±40.68)mL,术后住院时间(12.82±3.24)d。患者随访期间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增高。未发生机械不稳引起的椎体滑脱、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螺钉断裂及松动等。结论 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肯定。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背部或腰骶部的疼痛为主诉的一种症状,同时伴不同程度下肢放射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1]。2011-01—2014-01间,我科对收治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采用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2~70岁,平均56.36岁。病程2~7 a,平均4.62 a;单节段病变18例,多节段病变20例,合并腰椎管狭窄12例、腰椎滑脱6例(均为I度退变性滑脱)、节段不稳10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3例,单纯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6例,合并腰椎侧凸1例。术前均有腰痛,伴有不同程度下肢放射痛或麻木。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病变节段分布:L2~32例、L3~4者9例、L4~5者16例、L5~S1者11例。术前均行腰椎CT或MRI确诊并明确责任间隙及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情况,排除糖尿病及心肺疾病患者。
1.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取俯卧位,垫空腹部。以病变节段为中心,经后正中入路,逐层切开。从上下正常组织向病变间隙处汇合剥离椎旁肌,清除病变椎间隙残余椎间盘组织后,显露双侧椎板及关节突关节。C臂X线机定位下拟融合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双侧安装连接杆撑开椎体间,恢复椎间高度。骨凿和枪钳切除全部下关节突及上关节突上部,切除黄韧带,显露上下神经根、硬膜囊及下方椎间盘。将突出髓核组织摘除,清除病变间隙纤维环、髓核及软骨终板,至终板下骨床,椎间隙前半部分用减压所得自体骨碎骨片填塞后于椎间隙置入融合器,松开撑开后抱紧并安装横连。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闭切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 d,术后1~2 d去除负压引流,术后3 d适量运动,2个月内避免增加腰部负担。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2~18个月,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1 a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2结果
本组38例患者手术时间(112.20±5.40)min,术中出血量(220.22±40.68)mL,术后住院时间(12.82±3.24)d。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随访期间无机械不稳引起的椎体滑脱,无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无螺钉断裂及松动等发生。后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增高,见表1。
3讨论
表1 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VAS评分
注:与术前比较*P<0.05
目前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未达到共识。传统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使椎间盘及其上、下椎体所形成的坚强统一体被破坏。腰椎运动节段矢状面稳定性改变,造成该节段潜在不稳,是术后同间隙复发及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对神经根刺激及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效果较好,可切除增生肥厚韧带,消除椎管及侧隐窝狭窄,防止术后神经再压迫及激惹。但减压不融合固定可能会导致或加重腰椎退变,腰椎退变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和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PLIF治疗通过后路减压和髓核摘除术,对融合的椎间隙进行植骨以达椎体间融合。有效减少该病变节段活动,降低其机械负荷,预防复发。其中短节段手术中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椎间融合器可撑开椎间隙、恢复椎间高度及腰椎生理曲度。尤其是矢状位生理序列,使载荷分配趋于正常。克服单纯植骨后植骨块的吸收、椎体间隙狭窄、术后卧床时间过长的缺点,并减缓退变过程,降低再手术率[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明显提高术后腰椎节段稳定性及融合率[3]。符合腰椎生物力学特性,提高椎间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次我们应用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高,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生明显病变节段椎体滑脱或原有滑脱加重。但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创伤大,经济负担重,操作不规范易损伤神经根等,有报道手术节段融合后仍可能引发邻近节段退变[4],故临床诊疗中对患者病情综合评价,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等资料,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参考文献4
[1]范华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41(22):2 607-2 610.
[2]游辉.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04-105.
[3]潘兵,卢一生,许文根,等.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J].东南国防医药,2004,6(6):404-406.
[4]徐宝山.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免疫病理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66-71.
(收稿2015-05-11)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5)06-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