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临床如何应用有毒中药
2016-01-26姬令山刘志华李伟峰
姬令山 刘志华 李伟峰
浅议临床如何应用有毒中药
姬令山 刘志华 李伟峰
采用文献列举、教科书中应用、结合相关经验寻找查证有毒中药的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探索分析有毒中药在临床如何应用。发现有毒中药是含有毒化学成份的物质基础,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但规范、合理、个体化应用,确能为临床服务,提高疗效。提示药物自身的毒是客观的,关键在如何应用。
有毒中药;避免毒害;合理用药
中药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在运用前必须进行辨证分析,依据证候所属确定治则治法。结合中药的性能之偏来纠正机体之“偏”,从而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1]。随着人类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药品安全性认识的提高,有关对有毒中药的认识及对其安全性的再评价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所述中药之毒是指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概括。现代中医学理论认为毒害是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中药安全性的一种性能指标。有毒中药大多含有一定的有毒化学成份。毒性物质大体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毒性物质。①有机类毒性物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生物碱类,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等。b.糖苷类,如含强心苷的蟾酥等。c.二萜类,如含雷公藤二萜的雷公藤等。d.毒蛋白类,如含植物毒蛋白的巴豆;含动物毒蛋白的全蝎、蜈蚣、金钱白花蛇等。e.其他有机类毒性物质,如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广防己等。②无机类毒性物质:主要指重金属。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含重金属的矿物类中药,包括含砷类中药、含汞类中药、含铅类中药等;另外一方面是在药材种植过程中,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而导致的重金属残留[2]。
中药毒性的表现可分以下几种:①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表现为口唇麻木或全身麻木,如马钱子。②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表现为心悸、胸闷等,如蟾酥。③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等,如全蝎。④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如巴豆[3]。有毒中药的毒害是客观存在的,如应用不当,会出现毒性反应,对人的组织器官、功能结构产生损害,甚或引起死亡。了解这些有毒化学成份是正确认识和使用中药的前提。
但当患者体质、病证、药物使用是否规范等诸多因素掺杂一起来描述中药的毒害作用时,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否是药物本身的毒所致,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4]。这说明不是所有的有毒中药,作用于机体时一定出现毒性反应,对机体造成伤害。关键点之一在于如何应用,在此过程中,科学评价中药毒性尤为重要。
中药应用是一个以偏纠偏的过程,只有正视药物药性,合理应用,方能达到治病的目的。中药首先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辨证、辨病、辨体质,按理、法、方、药的统一,君、臣、佐、使的合理配伍,结合医师的经验和现代中药药理的研究结果应用中药,这样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中药的毒害发生。另外有毒中药的药性峻猛强烈,力挽沉病,运用得当,每获奇效。在“王新志教授运用乌头治疗中风的经验”文章中提出:不能见面部潮红就弃温热药而不用,谨记有是证,用是药。方中制川乌、制草乌既可引火归原而疗面部潮红,温摄下焦以司小便,又能温通血脉使补气活血化痰药物更好地发挥活血祛瘀、化痰通络的效果[5]。而目前在西医院有些临床医师见脑血管病急性期昏迷就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如果患者是阴闭或脱证就会加重病情,因为此丸仅适用于中风中脏腑阳闭实证[6]。
有些中药的有毒物质可分为两种情况:①有毒成份为非有效成份,将其去掉可以防止中毒。附子、天南星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毒性。②有毒成份是有效成份,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以减少毒性。如服用大剂量的马钱子会出现全身震颤,减少用量则不会。所以,有毒中药用之得当可以防治疾病,用之不当则会毒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7-9]。
药与毒是对立统一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毒性物质基础的角色可以发生转换。朱砂含有硫化汞,具有明确的镇心安神作用,单次使用朱砂毒性不强,多次使用应注意其累积肝、肾损害,所以肝肾功能异常者慎服[10,11]。有毒中药使用后,是否对机体造成损害,出现毒性反应,与机体的状态和临床是否合理应用相关。
总之,中医对有毒中药的认识是相对的,它对某些机体有毒害,而对另一些机体可能就没有毒害,不仅如此,有毒中药的毒害也可以减轻或改变,如通过炮制、调剂、配伍、剂量、品种变换等方法而得以改变。只有熟悉中药的毒性,辨证用药,严谨配伍,规范炮制,掌握用药剂量才能充分发挥中药的临床疗效,以达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之目的。在临床实践中,应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畏其毒性避而不用,也不可忽略其毒性盲目应用。应保证有毒中药应用的科学性、安全性和个体化,方可发挥有毒中药的功效。
[1]陈勇毅.中药毒性的研究思路探析.中医杂志,2009,50(1): 250-251.
[2]彭成.中药毒理学新论.中药与临床,2014,5(1):1.
[3]利顺欣,王世勋.试论中药之毒.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2): 163.
[4]刘鹏,张成博.中药“毒”的内涵解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7):787-788.
[5]王新志,朱盼龙.王新志教授运用乌头治疗中风的经验.中医临床研究,2012,4(23):96-97.
[6]姬令山,黄燕.临床运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常见问题及对策.中医研究,2014,27(8):1-2.
[7]邓家刚,范丽丽.从对附子的争议来探讨有毒中药毒性问题.河南中医,2010,30(9):925-926.
[8]吴皓,钟凌云.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刺激性作用比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8,33(4):380-384.
[9]唐迎雪.论有毒中药的配伍.中国中药杂志,1996,23(7):438-441.
[10]严亨波,肖新月,马双成,等.大戟科5种有毒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中国药师,2007,10(6):544-547.
[11]汪星,孙卫,张铁军.乌头类有毒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8):327-3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203
2015-12-1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项目编号:2011CB505300)
450002 河南省中医院(姬令山 刘志华);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李伟峰)
刘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