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效果观察及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探讨

2016-01-26温松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7期
关键词:腰段植骨椎体

温松江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效果观察及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探讨

温松江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及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方法选取79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比其手术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椎体高度,并评估其术后切口感染原因。结果治疗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椎体高度分别为(40.8±4.2)分和(18.2±1.9)mm,显著低于治疗后的(74.1±4.2)分和(24.8±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手术时间、术前合并症为术后切口感染高危因素。结论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确切,其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合并症等因素相关。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切口感染原因

近几年来交通事故的频发导致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发生率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1]。胸腰段爆裂骨折属于严重骨科疾病,往往伴随神经损伤,患者伤情危重,且手术难度较高,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本研究为探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及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对79例患者进行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9月~2014年7月入选本组研究的79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均经MRI和颈椎X线片等影像学检测确诊,排除合并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血常规异常者、神经学管受损者,79例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本组患者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5.5±6.3)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44例,坠落伤33例,重物砸伤2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取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疗法,其手术过程如下:患者维持俯卧位,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并在病变椎体部位取切口,暴露其受损椎体、棘突、关节突和椎板。如果患者关节脱位则给予复位护理。使用Roy-Camille法对受伤胸椎进展,并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妥善安装其螺钉连接杆,经后路撑开复位其椎体,拧紧其椎弓根的螺钉螺帽。在椎体受损部位压迫其测长椎板的间隙处,将部分椎板、关节突关节咬除后,暴露其椎弓根、神经根和硬膜囊,磨除受损椎体椎弓根的内侧皮质,使用磨钻予以磨除,解除患者的脊髓压迫,应用“L”形的骨杵在最大限度上恢复期椎管容积。完成椎管减压后,进行椎体小关节、棘突基底和椎板植骨融合术。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脊髓操作评分法[2]评估本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年的下肢运动功能,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越强,反之则越弱,并比较治疗前后椎体高度;②对比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和未感染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感染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椎体高度对比 治疗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椎体高度分别为(40.8±4.2)分和(18.2±1.9)mm,显著低于治疗后的(74.1±4.2)分和(24.8±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79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椎体高度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 40.8±4.2 74.1±4.2a平均椎体高度(mm) 18.2±1.9 24.8±2.3a

2.2 术后切口感染的感染因素评估 本组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者4例,其≥60岁患者比例为75.0%(3/4),高于未感染患者的2.7%(2/75);手术时间≥90min患者比例为100.0% (4/4),大于未感染患者的4.0%(3/75);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比例为50.0%(2/4),高于未感染患者的4.0%(3/75);上述因素感染与未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腰段爆裂骨折病理表现较为复杂,不仅可导致患者椎体前、中柱受损,严重时还会损伤椎体后柱,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同时,胸腰段爆裂骨折可在损伤患者脊髓的同时,还可使骨折碎骨块进入椎管中,导致其神经功能受损,因而行手术治疗时需格外小心,尽可能恢复患者椎体稳定性与脊髓功能。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属于骨科新型疗法,将其应用于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治疗中,可通过剥离患者胸腰段的后方肌肉,还可保留患者棘突韧带复合体结构,避免患者术后发生瘢痕组织粘连等症状,并促使其早日恢复神经功能,进而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术中出血少以及透视时间短等优势[3]。经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容易并发术后切口感染[4],由本组研究结果可知,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为高龄、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有术前合并症。①高龄患者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②手术时间过长,暴露污染机会增加,其感染危险系数也随之升高;③临床上已经证实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是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

据本组研究结果证明,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肯定,其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椎体高度,但术者需注意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重视对高龄、术前有合并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降低其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确切,其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合并症等因素相关。

[1]王春,杨明兴,翁伟,等.CYL 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评价.中华外科杂志,2012,50(1):142-143.

[2]肖建春.脊柱前路固定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分析.当代医学,2013,19(3):110-111.

[3]梅铁牛,罗飞,侯天勇,等.胸腰段爆裂骨折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方式的Meta分析.中华创伤杂志,2012,28(6):488-489.

[4]乔明甫.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114-11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029

2015-12-15]

472400 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腰段植骨椎体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小茴香热敷治疗腰段脊柱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健康宣教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