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二三四五”模式的构建

2016-01-26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大学

徐 佳

(河南农业大学 学生处,郑州 450002)



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二三四五”模式的构建

徐佳

(河南农业大学 学生处,郑州 450002)

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大学多校区办学成为新常态。多校区共存的格局,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当前大学普遍多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搭建一种科学、合理、协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分析了当前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基于多校区背景下“一二三四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强调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学校规模急剧扩张,学生人数快速增多,高等学校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多校区办学模式与单一校区办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更大的挑战,也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构建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工作小组牵头、两种运行模式结合、三个工作体系协同、四支队伍齐抓、五级网络支撑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

一、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遵循科学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要求,采取课程教育、团体活动、咨询辅导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教育、引导、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增强其面对挫折、压力、心理冲突等事件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多校区大学通常指的是具有一个独立的法人地位、有至少两个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的大学。[1]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具有多个校区的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各个校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二、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硬件建设投入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型,高校的学生人数快速增多,对硬件建设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的要求非常迫切。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受众面广、专业性强的长期性的工作,必须要投入足够的场地、资金和设备,建立办公场地、档案室、个体聊天室、团队活动室、音乐治疗室、沙盘模拟室、情绪宣泄室等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载体。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大众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有限,加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收益和成果具备长期性的特点,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在硬件建设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充分或投入滞后,导致出现专业设备不齐全、办公及活动场地不充足等各种问题。对于多校区大学而言,客观上必然要求在各校区都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许多高校认为多校区均配备同样的硬件设备,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因此不愿投入足够的专项经费,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物力资源相对缺乏,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专业人员需求倍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整体情况来看,专业人才的相对缺乏,为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高等学校每2000~3000名大学生需配有1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家。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一些人数在2万人规模的高校,仅配有1~2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标准相去甚远。而同比在美国,每4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家已成为一些高校的标准配置。因我国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须同时承担课程教学、心理咨询、活动组织等各方面工作,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导致只能上大课、做讲座,很难与学生面对面个别交流、深度交流、针对性指导,严重制约了教育效果。繁忙的工作任务还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囿于诸多具体事务,影响了其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探索。多校区大学相比较单一校区的大学,需要在每个校区都配备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能正常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对于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明显不足的现状,显然是个更大的挑战。

(三)资源分配易失均衡

受学校的定位、发展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校区在大学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受到学校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导致高校领导者在进行资源配置时会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和行为。[3]有的大学新规划的校区离主校区较为偏远,处于城市郊区甚至在另一个城市,不仅交通不便利,而且不受主校区的领导和师生重视,导致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愿意前往或者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有的学校未来主要发展新校区,便将资源侧重在新校区建设上,逐渐弱化或减少对老校区的投入,忽略了老校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需求。有的学校新校区还处于建设初期,发展规划还在反复论证中,资源配置不到位导致条件跟不上。有的学校新校区虽然已建成,但只有大楼而没有大师、大树,只有高大上的硬件却没有相应的软件跟上,以至于虽然有非常完善的硬件设备却不能发挥出正常应有的作用。

(四)教育成本显著增多

对于单一校区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一个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配备一支有领导、有梯队、有保障、专兼职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相对于多校区大学,无论是场地、设备投入,还是人员队伍的配备和培训,这些都要加大支持力度,从而兼顾多校区大学各校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此外,在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活动中,多校区大学如果需要协同开展,除了工作任务的重复以外,也会带来成本的相应增加。比如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或开展活动,因邀请知名专家不容易,如果要尽量扩大全校受众面,或者专家要到每个校区分别开展活动,或者把各校区需要参加的师生集中在一个校区,这都会造成教育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加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现实需求的矛盾。再比如,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如果在多校区同时开展,无疑会增加办公、宣传等活动经费的开支。

三、构建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二三四五”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领导体制建设——一个小组牵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高校的其他工作一样,必须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和完善的工作机构。同时,作为多校区大学,区别于单一校区大学,必须立足本校实际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学校、各分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从体制上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应由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领导总负责,由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宣传部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院(系)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等担任成员,统筹规划全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负责建立学校和各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专门机构,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任职资格、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学校有地位、有任务、有制度、有保障。同时,领导小组要多方争取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备的硬件设施和工作经费,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二)运行机制建设——两种模式结合

在运行机制方面,学校与各个校区以及各个校区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常见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管理模式,把管理机构设在主校区,分别在各个校区设立办公室。这种模式便于各校区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工作统一开展,有利于资源均衡分配;其缺点是管理中心和工作中心是分离的,管理层次多,信息转递环节多,降低了工作效率,且容易模糊不同校区的特殊性问题。另一种是分散管理模式,各校区均设立相应的具有较大自主权的机构。这种模式有助于每个校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实现工作的高效能和针对性;其缺点是各自为营,难以形成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统筹发展以及各校区之间竞争发展的格局。

实行集中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两方面的不足,更适合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首先,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作为校级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各校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便于搭建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畅通资源共享的渠道,规划指导学校工作的开展,并对各校区的工作进展状况进行监管和评估。也就是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只是管理中心,发挥领导、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能,各校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支机构(分中心)才是工作中心,具体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同时,各个校区的学生以及同一校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其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会有差异,各分校区在学校的统一管理和部署下,可以结合该校区学生的年级、专业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教育专题,从而实现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工作体系建设——三个体系协同

对于多校区大学而言,无论是哪一个校区,都要通过打造三个体系,实现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协同。一是教学体系。首先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在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全校一盘棋”,积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案例教学、组织体验活动和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抓好课程学习。二是咨询体系。要结合校区文化和学生特点,比如分别以文科、工科、农科、艺术类等不同类别大学生为主的分校区,就应该搭建不同类别的咨询体系。在咨询服务方面,紧密结合各校区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因教学资源、生活环境或学习压力不同等因素造成的不同心理问题,加强其心理易感时段的工作力度,提供针对性优质咨询服务。三是活动体系。既可以有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的集体性教育活动,也可以通过成立各校区心理协会,并在各院(系)设立分会,充分发挥社团和学生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在三个体系的建设中,教学体系因面向所有校区的大学生,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不存在心理上的差异化问题。而在咨询体系和活动体系建设中,要尤为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新建校区,二是相比较主校区而言的分校区或弱势校区。这两种校区的学生,或因校区建设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程度的郁闷等失衡心理,或因感觉自身不是主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更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咨询体系建设上,不仅要注重其校区特点因地制宜,还要从硬件配备、人员队伍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同等对待。在活动体系建设上,既要注重发挥其积极性,打造个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要注重加强与老校区、主校区的协同,实现多校区的良性互动。

(四)人员队伍建设——四支队伍齐抓

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要求,每个校区都要着力建好四支队伍,从而满足各校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教师队伍,即专职人员队伍。根据各校区的学生人数和不同特点,各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中心应建立一支人手足、业务精的专职教师队伍,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同时,领导小组要组织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组织专职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二是咨询师队伍。领导小组应提供培训和考试费用,鼓励辅导员或兼职辅导员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获得相关任职资格,从而把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工作的辅导员纳入心理咨询师队伍。要加强咨询师队伍建设,制定咨询师培训计划,组织咨询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参加省级以上主管部门以及二级以上心理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接受一定学时的专业督导,不断提高咨询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心理委员。要参照班委会、团支部的设立方式,在每个学生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并对学生心理委员进行工作指导和定期培训,帮助其掌握扎实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应对常见心理问题的预警和甄别能力,确保其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反映问题。四是心理社团。各校区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要招募、组建大学生心理社团,充分发挥社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社团成员采用微信、微博、QQ群、飞信群等多种媒介,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社团中来,降低常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五)工作网络建设——五级网络支撑

建立“学校——校区——学院——班级——宿舍”五级工作网络。在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统一规划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校区成立负责本校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分中心,各学院成立院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班级设立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委员,学生宿舍设立心理信息员,负责搜集宿舍内同学发生重大事件、家庭变故、生活或心理状态异常等信息。

各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中心,接受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领导,指导本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积极加强各校区心理教育工作的协同和互动,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宣传和推广个别校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条件适合的上升为学校行为,实现多校区联动和共同进步。

四、结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和发展性的工作。多校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全发展是多校区高校实现根本教育任务的保证,也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4]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实现“1+l>2”。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制度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是决定性的因素。作为多校区大学,应当充分结合当前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勇于应对多校区办学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时,多校区大学在实施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不能步子迈得太大,盲目推进,而要根据学校实际,逐步推行、量力而行,在论证实践中前进,并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反馈系统,对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唯有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和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在新时期、新问题下的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才能不断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江.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2]郑小琴.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分析与策略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4]邵宁.多校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7).

(责任编辑姚虹)

收稿日期:2016-05-22

作者简介:徐佳(1977—),女,河南开封人,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德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3.020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6)03-0102-04

Construction of “12345” Mod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Multi-campus University

XU Jia

(Students’ Affairs Offic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building multi-campus university becomes the new normal. The pattern of multi-campus coexistence has brought many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or colleg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multi-campus university education, building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coordinated, and effective mod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urg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multi-campus universities,and then “12345” Mod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Multi-campus University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multi-campus;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