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6-01-26华媛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7期
关键词:躯干肌群偏瘫

华媛媛

·康复医疗·

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的影响分析

华媛媛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悬吊训练。对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结果以及下肢Fugl-Meyer评分(FMA)运动功能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18.3±8.1)、(42.6±7.8)分,治疗前后下肢FMA评分分别为(15.8±6.3)、(26.4±5.6)分;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BS评分分别为(18.1±7.8)、(33.8±7.5)分,治疗前后下肢FMA评分分别为(15.3±6.6)、(24.8±5.1)分;治疗后两组患者BBS及下肢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患者的BB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具有良性影响,能够显著改善平衡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悬吊训练;脑卒中偏瘫;躯干功能;平衡功能

脑卒中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临床中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肢体功能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弹力带、悬吊训练系统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本文主要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的作用,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康复科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实验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2.5±7.3)岁;其中左侧偏瘫患者25例,右侧偏瘫患者14例。参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1.8±7.7)岁;其中左侧偏瘫患者23例,右侧偏瘫患者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和耐力训练等,30 min/次,2次/d,坚持6 d/周。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悬吊训练治疗,具体方法为: ①首先对患者进行减重处理,随后指导其进行分离动作、诱发训练。要求患者采取仰卧位,将患者自关节使用悬吊绳进行固定后缓慢开关髋关节的锻炼,要求患者缓缓将髋关节展开、然后内收,以耐受危险,不要过分强求角度;随后协助患者将体位变换为侧卧位,悬吊绳的位置处于膝关节的前方,在这一体位状态下指导患者前屈与后伸[2]。②腰背控制训练:患者同样先采用仰卧位,尽量将身体伸直,在腰背部位置使用弹力带,利用弹力将患者悬吊起来,不断对位置和力臂进行调整,达到满意的结果之后开始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保持挺背的动作20 s,每个动作保持3组;随后在仰卧状态下进行患侧单腿悬挂、健侧下肢水平外展,3次/组,10下/次。随后要求患者采取患侧侧卧位进行腰部侧弯动作,缓慢的将髋关节抬高[3],离开床面,逐渐增加难度。③腹部肌群的锻炼:要求患者采取俯卧位,将其胸部、髋部和膝部均使用悬吊绳吊起,身体离开床面之后指导患者收腹抱膝,6次/组,共做3组。④下肢肌群抗阻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位,四肢保持平展,然后使用弹力绳将肢体足部及远端悬吊起来,这一过程中患者尽量将下肢甚至,增强髋关节后伸的活动能力,10次/组,共做3组。

1.3观察指标 ①平衡功能:采用BBS对患者功能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有坐下、站起、无支持站起等,总分为56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平衡功能越好。②运动功能:采用简易下肢FMA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18.3±8.1)、(42.6±7.8)分,治疗前后的下肢FMA评分分别为(15.8±6.3)、(26.4±5.6)分;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BS评分分别为(18.1±7.8)、(33.8±7.5)分,治疗前后的下肢FMA评分分别为(15.3±6.6)、(24.8±5.1)分;治疗后两组患者BBS及下肢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患者的BB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悬吊运动训练指通过强化躯干肌肉以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功能等方式提高肢体运动平衡控制能力,进而改善具体核心稳定性的手段。据相关资料报道,脑卒中发生之后,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核心肌群是人体运动功能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可以看做其他肢体活动的基础。通过合理的训练改善核心肌群的功能对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也是恢复脊柱功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活动。悬吊训练系统通过绳索悬挂提供不稳定支点,或者使用弹力绳对患者的辅助程度进行调节,从而改善训练质量。但能够促进中央躯干、髋部深层肌肉力量的提高,这种不稳定状态下开展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肌群和肌肉的收缩能力,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本组中,对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悬吊训练,加强了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整合功能提高躯体在运动中的平衡能力。结果提示,实验组BBS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悬吊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躯体功能具有较好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平衡功能的恢复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顾昭华,龚晨,伊文超,等.多点多轴悬吊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5):452-454.

[2]傅建明,童仕高,陈迎春,等.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2): 926-927.

[3]席向朝,陈金春,李刚,等.脑卒中偏瘫患者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下肢康复训练效果分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3):231-2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189

2016-05-09]

114031 鞍山市汤岗子医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躯干肌群偏瘫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树与人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