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疗效分析

2016-01-26韩俞袁雨刘相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7期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肝胎儿

韩俞 袁雨 刘相波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疗效分析

韩俞 袁雨 刘相波

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82例乙肝孕妇,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比组孕妇采用常规妊娠期治疗;研究组孕妇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乙肝感染率为2.44%(1/41),明显低于对比组的87.80%(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乙肝病毒宫内传播阻断率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比组的12.20%(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宫内传播。

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病毒;宫内传播

乙肝是当前常见的高传染性肝脏疾病,并且可以通过子宫传染给新生儿,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也为乙肝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不便。本文即是对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乙肝孕妇,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比组孕妇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1.28±3.22)岁,乙肝病程3~13个月,平均病程(6.81±2.22)个月。研究组孕妇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31.09±3.15)岁,乙肝病程3~13个月,平均病程(6.72±2.19)个月。两组孕妇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孕妇采用常规妊娠期治疗;研究组孕妇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研究组孕妇在怀孕16周后开始接受治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位置在上臂三角肌肉区,注射频率为每4周1次,共需连续注射3次,注射剂量应控制在200 IU/次;对比组则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外的药物进行同期注射治疗。对所有孕妇分娩后的新生儿的脐血和身体血液进行采集,测量其乙肝病毒的感染[HBsAg(+)、HBeAg(+)、HBV-DNA(+)]几率。抽取脐血时需要注意,应该先用碘伏棉球对脐带的表面进行消毒,在严格遵照医院无菌操作标准的情况下进行抽取,并且需要避免在采集过程中孕妇血液对样本造成的污染。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新生儿大三阳,即HBsAg(+)、HBeAg(+)、HBV-DNA(+)的检查显示。研究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当中,仅有1例出现了大三阳情况,乙肝病毒感染率为2.44%(1/41);对比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36例出现大三阳情况,乙肝病毒感染率为87.80%(36/41)。研究组乙肝病毒宫内传播阻断率为97.56% (40/41),明显高于对比组的12.20%(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乙肝本身属于高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对患者肝脏器官的破坏程度较大,甚至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病症。随着当前乙肝病毒传播情况的改变,乙肝患者妊娠的风险问题也被逐渐重视[1-3]。我国医学界认为凡在临床检测过程中确定为大三阳的女性,应该在经过标准治疗后,确诊HBV-DNA转阴后方可考虑妊娠。但实际上我国很多孕妇是在妊娠后产检时才发现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并未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究其原因与免疫耐受有关。这类免疫现象大多发生在女性妊娠期和分娩期阶段,因为这类阶段内女性本身的新陈代谢会出现改变,因而可能会抑制乙肝病毒的扩散或表征,目前尚无深入的研究对其进行解释。但可以明确的是,如果女性在妊娠期处于乙肝感染阶段,那么其必然会对胎儿造成影响,轻则破坏胎儿的免疫系统,严重时会导致先天性乙型肝炎病症,并且这类患者肝硬化和癌变几率更大。乙肝免疫球蛋白本身属于浓缩型的乙肝病毒,其能够有效地组织乙肝病毒在侵入人体后的自我复制,也可以清除已经引入的游离性病毒,避免了乙肝的定位感染性。这种免疫制剂是从健康人群血液当中提取出来的,主要为乙肝表面抗体,通过浓缩技术使每毫升免疫制剂内均含有>100个单位的抗-HBs。根据现代病毒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在侵入人体后3 d就能够在肝脏细胞内检查出抗体。而传统的乙肝疫苗在注射入人体后还需要4 d的时间通过循环系统生成抗体,此时已经侵入的乙肝疫苗已经具有了繁殖基点,很难被清除。而乙肝免疫球蛋白本身就是乙肝的抗体,在进入人体后可以立即参与到自身免疫系统建立的工作当中,达到快速清除乙肝病毒的治疗目的。目前临床医学当中认为检测出大三阳的孕妇、意外感染乙肝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部分免疫力低下人群均需要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防治。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是在子宫内进行的,可以分为宫内、产前两个时段,但也有少部分新生儿是在产后哺乳期受到感染。宫内感染是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应对这类病症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阻断乙肝病毒的宫内传播。根据国内医学界研究结果显示,孕妇体内羊水、阴道分泌物以及新生儿血液当中乙肝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48%、53%以及49%,其中公认传播几率最大的就是胎盘内血液污染。免疫耐受情况是女性围生期阶段发生率较高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也是由于胎儿正处于全身生长状态,各器官和组织均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乙肝病毒的侵袭。而如果乙肝病毒在患儿未发育成熟前即感染,就会对肝脏造成更大的损伤,因为乙肝病毒会随着胎儿肝脏的生长而逐渐扩散,进而感染绝大多数肝脏细胞。因此国际医学组织也认为,宫内传染是当前乙肝传染率最高的途径,在治疗这种疾病时应以阻断宫内传染为核心目标,并且大多数医学家认为宫内传染是透过胎盘进行的。

子宫内胎盘的功能较为复杂,其不仅起到了物质转换、新陈代谢、激素合成、免疫调节等功能,而且还是胎儿从母体内吸收营养的中转站,绝大多数的大分子、免疫球蛋白均可以轻易地通过胎盘由母体运输到新生儿体内,因此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时能够起到宫内阻断的效果[4,5]。这种治疗方法一般选择在孕妇妊娠期20~24周时开展,其原因在于该阶段胎儿基本发育,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胎盘被运输给新生儿,以使被动免疫效果达到最佳。现代研究显示,女性在怀孕约20周时,就可以透过宫内胎盘为胎儿提供免疫球蛋白,此时也是为孕妇提供免疫球蛋白制剂的最佳时机。医学界将这种免疫形式称为被动免疫,即胎儿从母体被动地接受免疫因子,从而达到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在为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前,必须利用子宫B超或彩超的方式检查胎儿的生理指标,以免免疫制剂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而在分娩的过程中要保证羊水或母体血液不会对胎儿造成宫外感染,有效提升免疫的成功几率。

也有少部分研究者认为,孕妇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这类物质有一部分被母体利用,所产生的复合物对其有害,同时这类免疫球蛋白还可能引发母体内乙肝病毒的变异,使其产生耐药性,对后期孕妇的治疗起到了阻碍作用。但是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使乙肝病毒产生变异,不能因为这种普遍存在的可能而放弃治疗。但也需要注意,围生期孕妇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时,会对其肾脏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产生负担,部分孕妇还可能出现皮肤红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这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且大多数人在疫苗接种完毕后就会自行减退。如果孕妇本身对乙肝免疫球蛋白存在局部过敏反应,则不应该继续开展治疗,待确定过敏源不是免疫制剂后方可继续。在注射疫苗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需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禁止食用或饮用任何刺激性食物。从本次研究结果当中也可以看出,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的研究组新生儿大三阳阳性率仅2.44%,明显低于未注射的对比组,说明在妊娠期阶段利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在子宫内的传播,降低新生儿先天性乙肝的发生率。

[1]郭玲,张爱兰,於利刚.孕妇HBV-DNA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中国医药导报,2009,6(8):49-50.

[2]陈晓芳.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62.

[3]Gambarin-Gelwan M.Hepatitis Bin pregnancy.Clin Liver Dis,2007,11(4):945-963.

[4]王芳,庄东明,于广福,等.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的Meta分析.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3):171-172.

[5]杨翠丽,焦瑞芬,王斯,等.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自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效果分析.河北医药,2009,31(4):4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144

2016-07-18]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肝炎科

猜你喜欢

乙肝病毒乙肝胎儿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