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临床分析

2016-01-26朱卫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7期
关键词:阴式盆腔开腹

朱卫华

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临床分析

朱卫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分析。方法60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为33.3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操作容易、安全可靠、手术中出血量少、恢复较快、方便掌握等优势。

子宫肌瘤;次全子宫切除;阴式手术;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治疗妇科严重器质性疾病的重要术式,与子宫全切术相比,子宫次全切术可以满足宫颈良好、相对年轻患者的生理机能保留需求,对于患者机体损伤也较小,故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当前,大子宫次全切除术式较为多样,其中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已经广泛应用临床,并逐渐取代了一些开腹术式[1]。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分析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6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9.29±10.36)岁;原发病:15例慢性炎性反应,6例严重盆腔粘连,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盆腔结核。对照组患者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9.13±10.24)岁;原发病:14例慢性炎性反应,7例严重盆腔粘连,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盆腔结核。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取患者膀胱截石位,经由阴道显现宫颈,牵扯宫颈,常规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如术中引导前出现子宫后壁膨出现象,要迅速展开修补手术。对于引流要根据手术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决定,阴道内压油纱条,尿管留置。

1.2.2观察组 行腹腔镜辅助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前灌肠清洁肠道、常规备品、禁饮水饮食,患者体格检查符合手术指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作腹部脐孔,建立CO2气体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术野清晰后,探查盆腔脏器,确定盆腔病变位置,作子宫病变位置切除,止血后,再次检查有无出血点,行腹腔冲洗,再次充气检查止血是否彻底,术毕[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未见术中中转开腹者,术中出血量为(7.23±81.35)ml;对照组术中中转开腹4例,术中出血量为(87.62±22.14)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9.13±4.25)min,住院时间为(5.23±1.45)d;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5.62±5.87)min,住院时间为(7.56±1.34)d。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

术后观察组有3例并发症,其中有1例患者膀胱损伤,1例腹壁切口下血肿,1例阴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输尿管损伤3例,膀胱损伤2例,切口血肿3例,阴道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0/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大子宫次全切除术适应证主要为盆腔多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各种盆腔正常解剖改变疾病,对于盆腔手术史者,也可考虑大子宫次全切除术。对于相对年轻患者而言,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保留了健康的宫颈,阴道解剖结构也作改变,阴道及宫颈无瘢痕,患者生理功能及性生活需求基本保留,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3]。但是,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仍是一种医源性损伤较大的术式,术中操作较容易伤及直肠、输尿管、膀胱,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对较大,因而如何控制大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风险、降低并发症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当前,妇科腔镜手术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医师手术操作技巧大幅度提升,在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也广泛应用腔镜辅助,而腹腔镜辅助大子宫次全切除术呈现代替开腹术式的趋势。虽然大子宫次全切除术在手术安全系数、保护女性生理、心理健康方面已经得到肯定,但是其临床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4]。为此,本次研究对比了腹腔镜辅助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未见术中中转开腹者,而对照组术中中转开腹4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仅为(7.23±81.35)ml,仅为对照组出血量1/10左右,可知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对于手术操作的限制较少,中转情况较少,且大大降低了出血量。同时,本次研究对比了术后指标,发现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提示腹腔镜辅助大子宫次全切除术更有利患者术后恢复,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风险,直接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宫颈是妇科癌症高发位置,而大子宫次全切除术留存了宫颈,不排除癌变发生的可能性,所以要格外小心把握手术指征[5]。腹腔镜辅助大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患者能较快恢复、疼痛减轻,减少手术的医源性损伤。

通过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对于良性子宫病变、宫颈健康的患者而言,腹腔镜辅助大子宫次全切除术较为适用,术前应仔细核查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以保证解剖层次合理,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这种手术与阴式手术和腹腔镜的特点非常符合,然而相比阴式子宫切除的指征有所扩大,对阴式手术的特长也进行了积极发挥。

[1]刘建忠,朱晓红.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交通医学,2007,21(5):585-586.

[2]李斌,楮黎,郭春霞,等.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4):269-270.

[3]单丽芳,范作升.阴式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2):108-109.

[4]李春芳.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80-81.

[5]舒静,张松英,宋光辉,等.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组织梗死一例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7):484-4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52

2016-05-10]

114000 鞍山市长大医院

猜你喜欢

阴式盆腔开腹
什么是阴式手术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肥胖患者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阴式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探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阴式彩超对于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