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临床分析

2016-01-26刘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7期
关键词:病史血肿影像学

刘存

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临床分析

刘存

目的分析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的原因及脑肿瘤卒中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初诊时误诊为脑出血的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脑肿瘤,其中14例为胶质瘤、5例为脑膜瘤、1例为转移瘤,给予综合治疗后,16例好转出院、2例家属放弃出院、2例因器官衰竭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2.5±1.1)年。经随访发现,复发5例,再次给予治疗。随访期间,2例死亡。结论脑肿瘤卒中极易被误诊为脑出血,利用影像学检查,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脑肿瘤;卒中;脑出血

脑肿瘤卒中是指脑肿瘤生长期间受不同因素作用,而出现了出血问题,并侵袭了周围组织,从而引起了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此疾病具有自发性,以其出血量为依据,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为急性,另一种为亚急性,由于其临床表现与脑出血相似,因此,增加了初诊误诊率,影响了患者预后与康复,并且激化了医护患矛盾。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回顾性分析,明确了误诊原因,并给予了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例初诊时误诊为脑出血的脑肿瘤卒中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6.3±10.7)岁;临床表现:急性12例、亚急性8例。合并症:高血压15例、糖尿病5例。纳入标准:①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失语、恶心、偏瘫、视力障碍及意识障碍等症状;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入院后,给予患者脑部CT检查、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发现15例伴有不规则混杂密度灶、5例伴有均匀高密度病灶,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枕叶等;14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出血量<32 ml者13例、32~58 ml者6例、>58 ml者1例。经CT扫描发现患者伴有出血征象与肿瘤征象,具体特征为:血肿多位于脑叶,出血灶形态呈不规则分布,密度不均匀,出血侧可见钙化、瘤体等,增强后间血肿周围瘤体,病灶呈结节状强化;囊便肿瘤出血液平面的上部为低密度囊液,下部为高密度。部分患者给予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增强后见病灶呈结节状强化。

1.2.2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止血、脱水及对症治疗等,同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肿瘤切除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疾病类型及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复发率、死亡率等。

2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脑肿瘤,其中14例为胶质瘤、5例为脑膜瘤、1例为转移瘤;给予综合治疗后,包括手术、放疗等,16例好转出院、2例家属放弃出院、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5±1.1)年。经随访发现,复发5例,再次给予治疗。随访期间,2例死亡。

3 讨论

脑肿瘤卒中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失语、恶心及意识障碍等为主,因其与脑出血一致,因此,增加了诊断难度,而初诊误诊使治疗缺少及时性、针对性与有效性,从而影响了患者预后及医护患关系。目前,脑肿瘤卒中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经学者[1,2]研究显示,此疾病与血管闭塞、血管内皮增生等有关,待肿瘤生长后,血管因受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同时周围正常血管因受肿瘤波及,也会出现出血问题,如果出血量较多,则会掩盖瘤体,此时经脑部影响学检查,难以准确判断。相关学者经研究指出脑部肿瘤生长速度过快,瘤内血管不良,瘤体核心区域坏死,随之增加了血管破裂率,导致了血管出血。根据临床调查可知,脑肿瘤卒中误诊事件频发,而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几率,影响了临床诊治工作的有效开展。2011年,国内学者报道脑肿瘤卒中患者误诊为脑出血,由于诊断错误,影响了治疗效果,威胁了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误诊原因如下:①脑肿瘤卒中和脑出血有着类似的临床表现,如恶心、头痛、失语、呕吐等,并且患者多为急性发病,本研究中60%为急性患者,其余为亚急性,因此,鉴别难度较大,易造成误诊。②脑肿瘤卒中和脑出血患者既往病史相似,据统计,约85%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此类慢性疾病极易诱发脑动脉硬化。③临床医师未能关注脑肿瘤卒中,对其缺少全面与充足认识,日常工作中,过于依赖影像学报告,未能分析患者既往病史、发病特点等,虽然经CT扫描后,报告中可明确肿瘤出血量、血肿进展方向,但难以辨别不同性质肿瘤密度[3]。

通过分析可知,脑肿瘤卒中与脑卒中存在不同点,具体表现为:①出血部位:脑肿瘤卒中以脑叶为主,血肿部位受肿瘤类型的影响,脑卒中多发于基底节区、脑干等;②血肿形态与密度:脑肿瘤卒中表现为不规则形态与不均匀密度,并且具有弥散性,而脑卒中呈规则分布,密度较为均匀;③既往病史:脑肿瘤卒中多出现过肿瘤病史,特备是肺癌、胃癌患者,在发病期间,会表现出颅高压,因此,就诊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其病情;④增强效果:脑肿瘤卒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强化,可见强化结节影,而脑卒中未被强化;⑤血肿程度:脑肿瘤卒中血肿周围伴有较为严重的水肿,而脑卒中相对较轻[4]。

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保持认真、严谨与负责的态度,格外关注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分析与研究,准确区分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在明确二者异同点基础上进行鉴别,以此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其年龄、病史等,特别要关注患者发病前有关病史,如呕吐、头痛、偏瘫、失语等,如果急性发病,则应考虑是否为脑肿瘤卒中;此后给予影像学检查,并由多名专业人员共同对比、鉴别,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再者,确诊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法方案,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防止医疗纠纷的出现。

相关学者经研究显示,在鉴别过程中应考虑患者年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及头部CT平扫结果等。与脑卒中患者相比,脑肿瘤卒中患者年龄偏高,不一定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等,但出现过肿瘤病史,并且多伴有头痛、四肢麻木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患者病灶为不规则混杂密度灶。国内学者以脑肿瘤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CT与核磁共振检查,其结果与CT相比,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较高,差异显著。

本组患者入院后检查为脑出血,给予了对症与支持治疗,因未见好转,采用了脑部CT增强检查,确诊为脑肿瘤卒中,待获得知情同意书后,实施了手术治疗,16例患者好转出院,平均生存时间为(2.5±1.1)年,此结果表明,经准确诊治,挽救了患者生命,防止了医疗纠纷的出现。

脑肿瘤卒中患者起病急、发展迅速,极易影响其身心健康,同时也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入院后系统掌握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等,初步诊断后,送入各科室,由于患者出血量大,为了进一步确诊,应给予影像学检查,由专门人员负责分析与鉴别,以此保证诊断准确性。待确诊后,结合患者病情、身心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由于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病情、治疗与预后等知识,其配合度较低,此时,医护人员应向其介绍脑肿瘤卒中的发病机制、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预后情况、注意事项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获得知情同意书后,再给予治疗。

[1]姚宏伟.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1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37-38.

[2]闫西刚,翟德忠,徐建林.脑胶质瘤卒中误诊为急性脑出血临床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5(2):82-83.

[3]陈韶青.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4,23(8):5167-5168.

[4]王道军,关海森.脑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1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8):1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46

2016-08-04]

125003 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病史血肿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