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观察

2016-01-26刘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7期
关键词:椎间盘脊髓腰椎间盘

刘罡

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观察

刘罡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45例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RI与CT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结果CT检测出腰椎间盘突出39例,诊断准确率为86.7%;MRI检测出腰椎间盘突出44例,诊断准确率为97.8%;CT诊断准确率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0.05)。结论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时,CT和MRI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MRI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CT诊断,但进行MRI诊断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两种诊断方法互补,则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进行长期的伏案工作,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导致退行性病变的椎间盘中的纤维环破裂,使髓核组织从破裂口突出,压迫到脊神经根,产生腰部疼痛感、下肢麻木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影响正常生活,还能够产生精神上的不良情绪,从而给患者造成身心上的双重打击,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要早诊断、早干预,以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目前的辅助诊断中,对于腰椎间盘应用最多的就是CT及MRI,现为了对比这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进行了以下试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本院诊治的45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9~54岁,平均年龄(45.8±3.4)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1.4±1.6)年,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MRI检查:使用美国超导GE1.5TTwinspeedMR机进行扫描,行SE序列、矢状T1WI、T2WI、STIR、T2WI、轴位及冠状位将层厚设置成5 mm,观察在这两个方向下,患者的成像中有无显示髓核游离、突出、许莫氏结节及神经根压迫等情况。

CT检查:使用Siemens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垫高臀部,确定患者的腰椎病变部位,设置参数:扫描层厚3 mm,扫描间距为1 mm,倾斜角±30°,扫描层面与椎间隙中心线不能有角度,然后对腰椎的病变部位进行各个间隙扫描,在确定实际的病变位置后,对患者的实际病变位置进行重点扫描,每个椎间隙扫描4层,并观察患者的椎间盘突出位置,是否发生受压、钙化等变化,确定是否可以看到神经根等现象。

1.3观察指标 观察CT及MRI的准确度及检测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CT及MRI诊断准确率比较 CT检测出腰椎间盘突出39例,诊断准确率为86.7%;MRI检测出腰椎间盘突出44例,诊断准确率为97.8%;CT诊断准确率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0.05)。

2.2CT及MRI的检测结果 在CT检查检测出腰椎间盘突出39例患者中,L3~4间隙突出6例,L4~5间隙突出17例,L5~S1间隙突出的有11例,L4~5与L5~S1这两个间隙均有突出5例;检测出的腰椎间盘突出共有44个,其中有21个中央型突出,有23个偏侧型突出,同时CT显示有8个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到脊髓,有19个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到神经根。MRI检查检测出腰椎间盘突出44例患者中,除了可以清晰显示CT检查结果外还显示:有L4~5间隙突出3例,L5~S1间隙突出2例,其中4例为中央型突出,1例为偏侧型突出;还可以看出有6个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到脊髓,有12个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到神经根。

3 讨论

腰椎间盘由于其特殊的位置,通过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且病变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患者也不会来院就诊,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往往提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患者的脊髓或神经根,从而使患者表现出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如不能进行及时治疗,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因此,如何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率,已成为临床上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CT和MRI进行确诊腰椎间盘突出,但这两种检查结果中,哪一项的准确度更高,未有定论,故而,作者就这两种检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CT是利用X射线、γ射线、超声波等与超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共同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断层扫描,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和透过率的不同,将仪器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后,即可得到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图像,从而发现人体内部的微小病变。但是CT在诊断椎间盘突出时,对于椎间盘游离等方面的诊断上有局限性,并且CT还具有放射性。而MRI是继CT之后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又一项重大进步,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从而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将吸收的能量释放,被体外的接受仪器收录,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图像称之为核磁共振成像。其具有无辐射、参数多、信息量大、多方位成像、高分辨率等特点。

CT的优势在于扫描时间短、费用低、无禁忌证,在判断椎间盘是否钙化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与CT诊断相比,MRI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在临床诊断中更加具有优势。MRI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不仅能够反映出患者的椎间盘突出,能够显示髓核游离形成硬膜外肿物,并且可以多方位成像,避免了腰椎结构重叠成像,提高了分辨率。还可以反映脊髓受压时的改变,并对有无变性进行判断,比较清晰的了解椎间盘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CT能够直接显示出患者的椎间盘突出的大小、部位、方向及程度,可以直观看出患者的纤维环、髓核、韧带的变化,还可以发现患者的脊髓中是否发生积气以及钙化等,可以直接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诊断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当进行CT扫描时,若参数设置没有满足标准,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影像结果,从而发生误诊或漏诊。而MRI则能够直接获取脊髓、脊柱的矢状位图像,从多方位观察,可以全面了解游离髓核情况,并且还可以清晰的分辨软组织,许莫氏结节的位置及数量[3]。

在上述试验中,采用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6.7%,MRI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97.8%,两种检查方式相比较,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0.05)。在CT检查中显示:椎间盘向周围膨出,超出椎体边缘;在椎间盘后缘正中或偏侧有局限性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块影,突出物后缘平滑或不规则;脱出的髓核有钙化现象;在椎管内硬膜外脂肪中可看到游离的髓核。在MRI中检查中显示:矢状面可见椎间盘向后突出,超出椎体后缘;T2WI可见椎间盘压迫硬膜囊前缘,而出现的凹陷,此时将其与轴位相上的成像相结合可以判断椎间盘突出的方向;横断面可见在椎间盘的侧面的椎管内有软组织影。

综上所述,在进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CT与MRI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准确率都较高。虽然MRI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CT诊断,但这两种诊断方法都各有优劣,CT具有费用低,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满足多数人群的需求,对于有临床症状,但CT不能确诊的患者,再进行MRI检查进行诊断,是一种比较好的临床诊断方式,还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艾杰.椎管内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7):53-55.

[2]刘东旭.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当代医学,2013,19(8):99-100.

[3]张丽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运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2):9-1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45

2016-06-23]

110013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猜你喜欢

椎间盘脊髓腰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