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疗效观察

2016-01-26翟晨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6期
关键词:纵膈毒副食管癌

翟晨彤

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疗效观察

翟晨彤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联合TP化疗,实验组选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化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实验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疗效确切,应予以推广。

食管癌;纵膈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TP化疗;疗效

食管癌病因至今未明,经多层次研究认为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导致的,相关因素有慢性刺激、饮酒、吸烟、遗传、病毒、营养等。手术及放疗为临床治疗此病主要方法,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不佳,术后5年生存率不理想,多因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导致死亡[1]。此文研究62例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总结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20±5.33)岁,转移发生于术后4~40个月,平均时间(9.65±1.21)个月,转移病灶的直径1.2~6.8 cm,平均直径(3.15±0.43)cm。实验组女13例,男19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1.17±5.46)岁,转移发生于术后4~41个月,平均时间(9.72±1.22)个月,转移病灶直径1.0~6.9 cm,平均直径(3.13±0.41)cm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①TP化疗,紫杉醇d1,135 mg/m2;顺铂d1~3,30 mg/m2;应用紫杉醇的前1 d晚上21:00和当日凌晨3:00,均口服地塞米松,用量10 mg,化疗结束后第2天,给予血常规检查,若血常规正常、未出现副反应给予放疗。②常规放疗,分割照射,照射总剂量50~66 Gy,次数为25~33次,5次/周,共5~7周。

1.2.2实验组 ①TP化疗,紫杉醇d1,135 mg/m2;顺铂d1~3,30 mg/m2;应用紫杉醇的前1 d晚上21:00和当日凌晨3:00,均口服地塞米松,用量10 mg,化疗结束后第2天,给予血常规检查,若血常规正常,没有出现副反应,给予放疗。②三维适形放疗,照射总剂量60~66 Gy,2 Gy/次,5次/周,共6~7周。摆放仰卧位,给予真空垫固定,嘱其平静呼吸,实施螺旋CT定位和扫描,做好标记,设置层厚为5 mm,传至工作站,勾画GTV,并制定计划,优化剂量,同中心的照射野为4~6个[2]。CT显示淋巴结肿大为GTV;在该基础上外放0.8 cm,为CTV;在CTV的基础上外放0.5 cm,为PTV,参考剂量选择95%PTV。当靶区及预防照射区域放疗剂量达40 Gy/20次时,给予CT扫描定位,结合2次图像,并按肿瘤的退缩情况,勾画GTV1、CTV1和PTV1。治疗2~3周后,追加剂量10~13次为20~26 Gy。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定分为进展、稳定、好转、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进展:治疗后病灶增大>25%;稳定:治疗后病灶增大或缩小<25%;好转:治疗后病灶缩小<50%;部分缓解:治疗后病灶缩小>50%;完全缓解:治疗后病灶消失。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近期疗效 对照组进展2例,占6.67%;稳定3例,占10%;8例好转,占26.67%;8例部分缓解,占26.67%;9例完全缓解,占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进展1例,占3.13%;稳定1例,占3.13%;6例好转,占18.75%;9例部分缓解,占28.13%;15例完全缓解,占46.88%,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毒副反应 对照组共发生8例毒副反应,其中4例骨髓抑制,4例胃肠道反应,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6.67%。实验组发生1例胃肠道反应,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13%。实验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咽下痛或胸骨后不适,呈牵拉摩擦样、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中期吞咽困难,呈进行性特点;晚期可发生血行或淋巴转移,病变段有炎症或溃疡,甚或肿瘤外侵,背部或胸骨后持续性隐痛[3]。Fn、VEGF、MIF、EGF与此病复发密切有关,其中EGF和VEGF与肿瘤细胞生长有较密切关系,可反映出其生长状态,在复发者机体中含量高,可有效反映转移和复发;Fn与细胞分化转移相关,根据此因子,能了解细胞移行情况,且对于肿瘤细胞的黏附性强,其浓度能反映出细胞存在和数量;MIF价值类似于Fn,与细胞移行关系较密切[4]。转移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SCC、CA125、CA199和CEA诊断价值大,在判断纵膈淋巴结转移中作用明显。分析显示,术后发生瘤床转移或纵膈转移几率约26.4%,在身体状况允许下实施高剂量放疗,可有效延长个体的生存时间。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生存率低,常规放疗布野盲目,局限性大,无法避开敏感组织,较难提高剂量,且术后机体血运差,放疗敏感性差,故效果欠佳。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合理,给予多野精确适形照射,可有效保护正常组织,良好控制肿瘤[5]。此种放疗技术使三维方向上高剂量分布形状与靶区的形状一致,可大大减轻传统放疗造成的机体损伤,治疗价值较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表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化疗效果显著,临床有效率高。实验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说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化疗为较安全的方法,毒副反应少。

综上所述,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对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疗效确切,建议应用。

[1]王铃燕,赵季忠,蔡晶.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4):320-322.

[2]赵登平,张社军,李民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海南医学,2013,24(4): 486-488.

[3]周诚忠,夏炎春,夏海波.三维适形放疗协同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临床观察.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22(6):497-499.

[4]吴尚,姬安乐,李靖松.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灶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2): 56.

[5]林晓丹,石兴源,周同冲,等.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7):1264-12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130

2016-05-24]

225700 兴化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纵膈毒副食管癌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纵隔子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基于血浆吸收光谱拟合处理诊断食管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