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保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2016-01-26吴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6期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吴昊

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保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吴昊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保守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可靠性。方法188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4±1.3)分,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9±1.1)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2.3±12.1)分,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6.4±13.2)分;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保守治疗能够更好的清除血肿,更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显著的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微创穿刺引流术;保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以基底节区脑出血最为常见[1]。早期采取救治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显著的改善患者预后[2]。常规的保守治疗以减轻脑水肿、调控血压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为主,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3]。2011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救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救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8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均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明确诊断。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9例,女4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4±13.2)岁;高血压病史3~15年,平均病史(9.4±2.7)年;出血量14~27 ml,平均出血量(18.4±3.5)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16分,平均评分(10.1±1.4)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7±1.5)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1.6±3.2)分。治疗组患者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3.1±12.8)岁;高血压病史2~13年,平均病史(9.2±2.5)年;出血量13~29 ml,平均出血量(17.9±3.3)ml;GCS评分7~18分,平均评分(10.4±1.5)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4±1.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1.9±3.4)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调控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对症应用止血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和脱水剂。治疗组患者予以微创穿刺引流术,根据患者CT影像明确血肿部位和穿刺层面,掌握穿刺点至血肿中心的距离以及穿刺方向。使用电钻驱动穿刺针,使针尖至血肿中心后抽吸血肿,生理盐水冲洗,4 h后再次抽吸,每日复查CT后进行抽吸,剩余血肿少于10%可拔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4]治疗2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的生活质量、无任何不良症状出现为治愈;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能够生活自理,无任何不良症状出现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部分恢复、生活质量改善,无意识障碍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未见恢复,无法生活自理,患者处于植物状态或者死亡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愈32例,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7.7%。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治愈39例,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4±1.3)分,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9±1.1)分;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2.3±12.1)分,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6.4±13.2)分;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再出血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治疗组患者出现再出血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发出时是呈直角状态,因此承受着较大的血流冲击力,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多发生于基底节区豆纹动脉[5]。基底节区脑出血极易导致脑水肿、颅内高压及发生脑疝,从而导致脑部大量神经细胞死亡产生临床症状,甚至导致呼吸循环抑制而死亡[6]。保守治疗、开颅手术治疗以及微创穿刺引流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基底节脑出血治疗方法。

基底节脑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在于快速早期的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症状,降低颅内压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7]。微创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使用穿刺针建立清除血肿的通道,利用生理盐水正压冲洗引流血肿组织,同时使用生化酶促进血肿液化,促进血肿早期引流来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8],与武保华等[9]研究报道相符。本组研究中,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使用保守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再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够及时的清除血肿,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降低再发出血的风险,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保守治疗能够更好的清除血肿,更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显著的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1]杜佐中,牛洪泉.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与常规开颅手术的临床比较(附106例报告).临床急诊杂志,2016,17(7):558-560.

[2]黄秋记.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79-80.

[3]郭良文.两种手术方式及保守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比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66-68.

[4]金涛,王超.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其机体功能的影响.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4): 517-521.

[5]彭军,余超,王欢,等.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微创医学,2016,11(3):419-420.

[6]周正山,贾军生,谭宪军,等.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观察.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1):180-182.

[7]陈春峰,曹胜武.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56例临床分析.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6):37-39.

[8]张盼盼.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16,14(9):60-62.

[9]武保华,尚永宁.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7):23-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67

2016-07-25]

110024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