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2016-01-26姚宝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医护人员通气

姚宝东

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姚宝东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5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中,痊愈4例(16%),显效11例(44%),有效9例(36%),无效1例(4%),治疗总有效率为96%(24/25);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例(8%),显效7例(28%),有效10例(4%),无效6例(24%);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2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科学诊断基础上,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较为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治疗;效果

呼吸衰竭是一种患病状态和功能异常状态,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1],患者通常表现出严重的呼吸困难、身体水肿、视力下降和神经紊乱等症状,如果没有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后果非常严重。引发呼吸衰竭的因素有很多(如电击、中毒、溺水等)[2],由于发病较急,治疗难度较大。因此,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相应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常规的基础治疗,但效果并不显著,要想彻底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采取创新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法是近年来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经过研究表明,治疗效果显著。本文以本院近期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经检查患者无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符合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6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7例,急性重症哮喘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3.5±8.4)岁,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6例,Ⅱ型呼吸衰竭9例。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4.6±8.5)岁,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8例,Ⅱ型呼吸衰竭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主要表现出呼吸困难、脉搏不稳定、血压上升等症状,医护人员需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肺功能诊断、血气诊断,并结合X线诊断所得影像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肺间质病症情况[3]。诊断过程应将专业的仪器和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结合起来,防止出现遗漏项目,减少对手术过程的不良影响。

1.2.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基础治疗。首先,根据诊断所得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缓解水电解质紊乱情况[4],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需进行吸氧支持,改善低氧血症状况。然后,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之后,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防止复发或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常规治疗内容是常规服药、常规检测等,医护人员应基于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首先,将呼吸机设置为双水平通气模式,氧流量3~9 L/min,患者需保持仰卧体位,带上输氧面罩。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变化,合理的调整设备参数,保证患者无其他不良反应。一般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氧流量在3~5 L/min,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氧流量在5~9 L/min,医护人员应该在保证患者耐受性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氧流量参数。治疗过程需1次/d,持续4 d。

治疗完成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血压、血气、呼吸状况、心率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记录成完整的表格,同时注意维持科学的饮食结构,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对一些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视实际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待病情稳定后停止使用呼吸机。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观察并评估患者的身体指标改变情况,及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稳定。

1.3疗效判定标准[5]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呼吸偶尔有急促感,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呼吸顺畅,出现轻微的并发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仍有急促感,有并发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呈现波动性。无效:患者的病情无改善,呈现加重趋势。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中,痊愈4例(16%),显效11例(44%),有效9例(36%),无效1例(4%),治疗总有效率为96%(24/25);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例(8%),显效7例(28%),有效10例(4%),无效6例(24%);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2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道、胸廓、肺组织和肺血管等疾病的突发病变是诱发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因素,急性加重期患者常表现为呼吸肌麻痹、脑血管意外、呼吸困难、肺梗塞、呼吸急促等[6,7]。当前,呼吸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出现呼吸呼吸衰竭症状之后,还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诊断,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结合临床诊断的方法,以患者的病史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判断呼吸衰竭疾病的分型情况[8]。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吸气时,通过给出较高的吸气压,从而克服气道的高阻力,并同时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对呼吸功能的消耗,减少耗氧量,最终达到改善通气的目的[9,10]。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虽然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起到显效的治疗效果,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够显著,由此也就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甚至导致患者的病情呈现加重趋势,不利于患者的快速苏醒和生命体征稳定。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采用基础治疗方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科学诊断基础上,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较为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1]任成山,钱桂生.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1(9):63-76.

[2]陈东林.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3(6):131-132.

[3]孙立新.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5(12):70-73.

[4]温金星.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探讨.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1(5):127-128.

[5]包秀萍.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150-151.

[6]叶春幸,马真,卓宋明,等.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当代医学,2013(16):87-88.

[7]方海川.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915-4916.

[8]周银华.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及进展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52-53.

[9]盘志平.常频呼吸机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54例临床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4):3296.

[10]陆炎,王璟.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113-1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57

2016-06-21]

116500 大连市长海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医护人员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