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破伤风误诊为脑梗死5例临床分析

2016-01-26梁金花,刘远洪,马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误诊脑梗死



成人破伤风误诊为脑梗死5例临床分析

梁金花刘远洪马娜张凯苏楠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濮阳457000

【关键词】破伤风;脑梗死;误诊

破伤风(tetanus)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破伤风杆菌(属于专性厌氧菌)侵入人体伤口所致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后期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呼吸衰竭、窒息的几率较高,威胁生命。该病早期表现不典型,且发病急、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体征变化快,易误诊延误患者治疗,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6被误诊为脑梗死的5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以提高临床医生诊治能力,减少误诊率,减轻患者痛苦。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病例1,女,79岁,农民。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1 d入院。病史:患者入院1 d前进食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进食呛咳、困难,无头晕、复视、肢体活动障碍,症状逐渐加重,进食水困难,在本地医院做头颅CT示腔隙性梗死,上消化道钡透示无异常,以“延髓梗死?”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差,痛苦表情,构音不清、声音嘶哑,咽反射正常,无感觉障碍,余神经系统体征正常。入院后下胃管困难,体格检查发现咽反射灵敏,按“脑梗死”予以治疗,症状无好转,入院后头颅MRI示多发性陈旧性脑梗死,无新发脑梗死形成。入院3 d后再次复查头颅MRI仍无新发病变形成,治疗期间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进一步加重,新出现阵发性腹痛,口腔分泌物多,情绪不稳,烦躁,腹痛时体格检查有腹肌紧张情况,肠鸣音正常。喉镜检查无异常,请耳鼻喉科及消化内科会诊均无明确异常;入院第5天患者剧烈腹痛后突然出现口唇发绀、心跳呼吸停止,予以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抢救,心肺复苏后转ICU治疗,在ICU反复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发作,更换气管插管时出现牙紧,呼吸困难,追问病史,患者入院前1个月有左手指烫伤病史,入院时已经痊愈,请普外科和感染科会诊,考虑患者为破伤风,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后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随访患者出院3 d后,死于呼吸道窒息。

病例2,女,50岁,家庭主妇。因张口受限3 d入院,3 d前患者渐出现张口受限,至进食困难,无明确颞颌关节处疼痛,无声音嘶哑,无肢体活动障碍及肢体抽动,在口腔科会诊示无异常,入院前头颅CT示腔隙性梗死,以“脑梗死”收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体格检查:张口受限,上下齿间间距1.0 cm,余体征正常,入院后按“脑梗死”予以治疗,张口困难逐渐加重,并出现阵发性面肌抽动,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发作时有口唇发绀,无肢体活动及感觉障碍,头颅MRI提示无新发脑梗死形成,脑电图、血生化等辅助检查无异常,反复追问病史,无明确外伤史,平时有用牙签剔牙习惯,请多科会诊,考虑破伤风,按破伤风治疗后痊愈出院。

病例3,男,67岁,退休干部,因四肢无力1周入院,1周前,患者渐出现四肢无力,活动不灵活,双下肢明显,走路时腿发僵感,症状持续存在,阵发性加重,症状重时行走困难,无声音嘶哑、复视、吞咽困难等,头颅CT示腔隙性梗死,以“脑梗死”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入院体格检查:行走欠灵活,四肢肌张力大致正常,余神经系统体征正常;入院后按“脑梗死”予以治疗,症状逐渐加重,渐出现张口困难,后背发紧感,症状阵发性加重,缓解后张口困难、后背发紧感扔持续存在,无明确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进一步头颅MRI示无新发脑梗死形成,追问病史,发病前半个月修脚时脚部有损伤破口,未在意,1周后伤口愈合,经患者同意后试按“破伤风”治疗痊愈出院。

病例4,女,45岁,农民。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四肢无力加重3 d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有肌萎缩侧索硬化型运动神经元病2 a,平时即双手活动无力,走路不稳,发音及进食正常,近3 d突然出现四肢无力加重,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进食困难,完全不能行走,有双下肢发作性强直抖动发作,伴低热,体温最高37.8 ℃,急诊做头颅CT示无异常,以“脑梗死 运动神经元病”收入我科。体格检查:T 37.6 ℃,神志清,出汗多,轻度构音不清,张口轻度受限,无明确舌肌萎缩,进食水有呛咳,咽反射正常;卧床,双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3级,肌张力大致正常,腱反射活跃,双手肌肉有中度萎缩,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无感觉障碍,双足面均有烫伤水泡并局部化脓,追问病史,患者1周前有双足烫伤史,在附近小诊所换药处理,未注射破伤风疫苗,考虑患者破伤风可能性大,进一步做头颅MRI示无新发脑梗死形成,脑电图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5.0×109L-1中性分类84%;检查期间患者渐出现苦笑面容,阵发性肢体强直抽搐,角弓反张,请普外科会诊,考虑破伤风,转普外科后患者因并发呼吸道感染死亡。

病例5,男,55岁,个体经营户。因右侧肢体肢体活动不灵便2 d入院,患者2 d前渐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便,行走无力,未在意,未治疗,症状逐渐加重至右上肢活动困难,不能独自站立及行走,无言语及感觉异常,门诊头颅CT示腔隙性梗死;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张力略高,腱反射大致正常,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侧肢体活动正常;按“脑梗死”予以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入院3 d内渐出现左侧肢体活动无力,牙关紧、张口困难,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症状重时有角弓反张,反复追问病史,发病前3周有在私人诊所拔牙史,请普外科会诊,考虑破伤风诊断明确,予以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

2讨论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梭形芽胞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厌氧条件下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主要结合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中,使其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脊髓前角的α运动神经元失去正常的抑制,导致全身横纹肌阵发性痉挛,肌强直在痉挛间歇期仍持续存在。同时,也影响交感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高血压、心动过速、多汗,以及外周血管收缩和心律不齐等症状[1]。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 d,亦有<24 h或长达20~30 d,甚至数月。初期的前驱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见表现: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哈欠等症状;接着出现肌肉强烈收缩,最初是咬肌,以后依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肋间肌和膈肌。患者开始时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有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群呈阵发性痉挛,使患者具有独特的“苦笑”表情。颈项肌痉挛时,出现颈强直,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背腹肌缩时,患者可出现“角弓反张”(头及足后曲,形成背弓)。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者触碰病人身体,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可出现肺炎、肺不张、呼吸困难、窒息、重症患者甚至死亡,但意识始终清醒。病死率高达10%~40%,因此,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尤为重要。文献[2-3]报道,早期破伤风易被误诊为颈椎病、多脑神经炎、药物锥体外系反应、面神经炎、脑梗死及颞下颌关节炎等。

分析5例误诊为脑梗死的破伤风的主要原因:(1)患者外伤病史隐匿,问诊不详细:除1例在入院体格检查时有足部烫伤感染外,余均无明确外伤破口,即使有外伤破口于入院时亦已愈合,在出现典型破伤风症状后再反复追问下病人才能提供剔牙、拔牙、修脚受伤等病史;(2)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体格检查不细致:5例患者分别以构音不清、吞咽呛咳、张口受限、四肢乏力、单侧肢体瘫痪等起病,均为不典型破伤风表现;体格检查存在缺陷,如病例1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呛咳时咽反射正常,与延髓病变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符合,未能引起进一步重视鉴别;(3)诊治医生临床思路局限,诊断思路狭窄,全科医学基础差;以上病人均年龄偏大,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运动神经元病等基础病变,入院前头颅CT除1例有运动神经元病正常外,余4例均提示腔隙性梗死,有脑梗死病变的基础,诊治医师在诊断上仅局限于本专业病变,在头颅MRI弥散序列无新发脑梗死的情况下,仍局限于脑梗死诊断,对破伤风缺乏警惕性,直至发展至典型症状后患者才得以确诊治疗。因此,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医学知识的学习,扩充知识面,拓宽诊断思路,重视对外伤史的询问,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3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7.

[2]方尔斌.早期成人破伤风首诊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5):1-3.

[3]解龙昌,李新毅,李阳.破伤风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41例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 046-1 047.

(收稿2015-06-30)

【中图分类号】R6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3-0125-02

猜你喜欢

误诊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眼眶组织淀粉样变易误诊临床分析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误诊的因素分析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临床分析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体阳性诊断梅毒易误诊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