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用药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2016-01-25李连新任昊芹

中国药业 2016年22期
关键词:医患医务人员风险管理

李连新,任昊芹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北京 100700)

医院用药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李连新,任昊芹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北京 100700)

目的 提高医院防范、控制和管理用药风险的水平。方法 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分析医院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充分加以预防和控制。结果与结论 构建医院用药风险管理模式,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管理评估5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是用药风险管理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应逐一加强监管并保持各环节间的良好衔接,以有效提高医院用药风险管理的水平。

医院;用药风险;管理模式

药品是关系人体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必须既有效又安全[1]。在医疗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药品的使用也不例外,如药品质量问题、用药差错、药品认知局限、信息沟通不畅[2-5]等,都存在风险。如何用科学方法或技术来预防、降低和控制医院用药风险,是当今全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6]。笔者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对医院用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构建医院用药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以将可避免的风险、成本及损失极小化,现报道如下。

1 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以控制经济损失、减少法律诉讼为出发点,对风险进行发现、评估并寻求对策的一种管理科学。药品管理风险是指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面临的质量、伤害或损失等不测事件的可能性[7],而医院是药品风险爆发的主战场,药品的采购和使用分别存在供应风险和使用风险。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可协调、规避医院药品使用中可能发生的纠纷,还能提供科学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的有效思路,且能对患者的用药治疗安全提供保障。因此,建立和完善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是当务之急[8],否则,将对医院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带来恶劣影响。

2 医院药品使用风险分析

2.1 医务人员方面

医师掌握处方权,药师主要负责审核、调剂处方和协助医师制订临床用药方案,护士在临床用药中承担具体给药的环节[9],他们的主观错误是产生用药风险的主要原因。医院中用药错误种类较多,包括常见的处方错误(不合理用药、超说明书用药)、调剂差错、违规操作等,医院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10]。因此,无论是开具、调剂处方还是给药都必须严谨认真,同时,各部门还应通力合作。药师对处方或医嘱有药物互相作用和配伍禁忌质疑时,应及时与医师沟通、纠正,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配。药师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收集药品相关的风险信息,整理后及时反馈给医师,以更好地满足临床对药品风险信息的需求,并能起到帮助和警示作用。医务人员不仅是收集、整理和传递药品风险信息的主体,还是分析用药风险并对其实施管理的保障[11]。

2.2 患者及家属方面

首先,部分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低,无法正确理解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导致随意用药,个别患者擅自停药或滥用药、多用药,并有不良饮食习惯,吸烟,过度饮酒等;其次,不信任医务人员,不按医嘱用药,均可能使药品失效,甚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再次,患者院外用药难以监督,而住院患者的用药相对可控,后者也是医院临床实施用药风险管理的控制点之一。

2.3 医患沟通方面

陈瑶等[12]认为,沟通不畅也是引起医院用药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医患关系是一种“性命相托”的特殊关系[13],个别医师习惯性地认为患者不懂医学,每当患者家属询问药品的注意事项时,要么惜字如金,要么避而不谈,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不全面,沟而未通,未能被理解、认同和接受。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不能及时获知用药、价格、医保政策等相关信息,而治疗又未达到预期效果时,便会产生敌对情绪,会通过吵闹,甚至打人、砸物等手段来胁迫医院解决问题。

3 完善用药风险管理流程

3.1 流程的构建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医院用药风险管理的实施步骤可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评价。首先,医院应当构建用药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在用药风险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及奖罚措施,还要定期对医务人员的用药风险管理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要求医务人员定期审查当期工作,以便发现潜在的用药风险和控制已发生的风险事故。其次,医务人员还要积极收集患者及其家属的用药反馈信息,如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等,以尽快明确用药风险类型,从而为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即时信息和应急时间。最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选择不同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案。

3.2 具体流程

3.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医务人员根据自身药学知识,对各种渠道搜集的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从而找出明显的或潜在的用药风险,并确定其类型的过程。这是医院用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用药风险只有被正确识别并才能加以控制,否则,就会引起医疗事故或药品不良反应等不良后果。

3.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医院用药风险管理的第2个环节,将作为风险防范控制措施的重要依据。风险评估是实施用药风险管理的前提,只有锁定了风险、分析了其危害程度和预期发生概率,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通常以风险强度和发生概率的高低进行排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低风险型:如患者不遵循医嘱而发生的用药风险,引起的损失一般较小。

中低风险型:如不合理用药,分为联合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等[14],一般不会引起重大医疗事故,通常只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控制风险或减小损失。

较高风险型:如出现明显的配伍禁忌、混淆药物或混淆患者及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此类风险危害大但发生率较低,因为医务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能防范。

高风险型:高风险药品是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导致死亡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疗等高危药品。

3.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医院用药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管理成败的关键。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预防预期风险的发生及减少已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方法包括风险回避、避免损失和降低损失的程度等。针对不同性质的风险,医务人员应当选择不同的风险控制方法加以控制及管理。

回避风险:徐灵莉等[15]的研究表明,加强临床高风险药品管理对医院开展用药风险管理十分必要。对高风险药品的使用,医院应当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定期培训和考核,以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药风险防范意识,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

降低损失:这是在已经引起损失之后才施行的策略。如用药错误可能引起患者病情加重,医务人员应当快速制订抢救措施,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病情,随后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给予赔偿,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3.2.4 风险沟通

风险沟通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是保证用药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良好的风险沟通既能预防风险,也能降低损失的程度。具体来说,风险沟通包括医务人员之间及医患之间的沟通。其中,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从患者处得到有效的药品使用反馈信息(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从而为风险识别提供相关数据。还可以借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前局长张勇就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舆论引导和应对能力时所强调的“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说对话”。早说话,就是要主动沟通,让患者在用药前就知道“我最应知道什么,我还应该知道什么,我应该告诉医生什么”;敢说话,包括尚未发生风险时的常态化警戒和发生某种用药风险时及时评价;会说话,除把握好沟通的时机与方式外,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诠释专业性较强的研究与评价,使患者容易理解和认可,且对有关风险既不产生恐惧,又能谨慎注意;说对话,即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诠释用药风险的成因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尤其要说清个体差异与用药风险的关系及避险途径,还要讲明其总体效益与风险之比。医院都应当建立一支“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说对话”的、善于沟通的队伍,并将用药风险、患者沟通制度化、常态化,不断赢得患者对用药安全的信任、信心,避免医患之间沟通不畅而频频引发的医患纠纷案件[16]。

3.2.5 风险管理评估

风险管理评估是指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完善管理模式。医院应当定期验收用药风险管理模式的具体环节,并对实施用药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后续的改善工作提供依据。风险管理评估是风险管理顺利展开并趋向预定目标的重要保障,可为下一轮用药风险管理的施行提供参考经验,同时还能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用药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从而更好地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

4 结语

医务人员在药品使用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药品流通的主要枢纽,应通过应用合适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完善的用药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确保和加强该体系的科学性、严谨性、高效性和规范性。风险管理为药品使用部门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促使医院药品流通形成良性循环,并及时对有可能出现的“牙膏式”的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避。风险管理的实施,大大减少了药品使用风险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提升药品使用的安全性,从而保护患者健康,维护患者权益。药品使用风险管理是医院深化管理的体现,应列入医院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同时,需要持续、定期进行风险审查评估,随时监控风险,及时反馈发现的新风险及风险的新变化,确保达成预期的风险控制目标。

在当前我国药品使用监管复杂的环境下,规避医院用药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药品风险管理体系是医院用药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分析风险的来源,评估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制订风险防范措施,而这需要医院医生、护士、药师和患者的支持和配合[17]。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用药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从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用药风险。

[1]董 丽,杨建华.完善我国药品专利风险管理的建议[J].中国药业,2013,22(20):1-3.

[2]庄淑娴,王志榕,李碧峰.门诊药房调剂服务医患纠纷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J].健康之路,2013,12(10):17-18.

[3]张婉婷.门诊药房药患沟通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药业,2011,20(16):55-56.

[4]钱亚芳,汪琴娟.医患沟通多重阻碍因素分析及可行性对策[J].中国医院,2013,17(3):46-47.

[5]韩轶超,彭 晔,杨秀芳,等.医患沟通记录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病案,2014,15(1):32-33.

[6]李建华.实施门诊药房“零距离服务”的几点体会[J].中国药业,2011,20(18):58-59.

[7]鲍琼蓉,扬亚娉.胃肠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预防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3):466-467.

[8]陈 楠,刘 超.从35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探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重点[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3):255-258.

[9]徐向阳,毛 睿,任 贤.国际药物警戒开展现状对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的启示[J].药品评价,2012,9(2):32-35.

[10]郗尊青,陈 熙.风险管理对门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杂志,2013,32(12):2 823-2 825.

[11]柳 青.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1):160-161.

[12]陈 瑶,肖 壮,赵 银,等.信息沟通在我院药品风险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药房,2011,22(21):1 952-1 954.

[13]马 辉.再论医患关系的性质与类型[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76-78.

[14]张玉红.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9):4 555-4 556.

[15]徐灵莉,邓本敏,唐 玲,等.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36):3 833-3 834.

[16]龙素琼,陈海宴.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对护理的临床意义与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8):194-195.

[17]田培红.医院存在的药品风险及管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62-163.

Investigation on Hospital Drug Use Risk Management Mode

Li Lianxin,Ren Haoqin
(PLA Bei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Beijing,China 100700)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hospital′s level in prevention,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drug use risk.Methods Based on the theory ofrisk management forhospital,thepotentialriskswereanalyzed in ordertoprevent and controlrisksin hospitaldrug use.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risk management mode of hospital drug use,including risk identification,assessment,control,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evaluation,was established.Each link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drug us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maintained.The links should be of good convergenc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hospital drug use risk management.

hospital;drug use risk;management mode

R952

A

1006-4931(2016)22-0082-04

李连新,女,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药品调剂管理,(电子信箱)ll-dt@sohu.com。

2016-07-18)

猜你喜欢

医患医务人员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