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联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1例临床分析

2016-01-24马玉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抗病毒乙型肝炎艾滋病

马玉梅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二科,沈阳 110006)

·短篇论著·

三联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1例临床分析

马玉梅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二科,沈阳 110006)

艾滋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是世界性医学难题。乙型肝炎则是常见疾病,由于这2种疾病具有某些共性的传播途径,如母婴、两性和血液传播等,因此艾滋病并发乙型肝炎的发生率比较高。此类患者的病情进展更快,临床治疗更加困难。现介绍我院对1例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例的治疗经过。

艾滋病;乙型肝炎;三联疗法

网络出版地址

随着国家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给予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使我国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指导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规范抗病毒治疗,同时注意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达到理想的抗病毒疗效。现介绍我院对1例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病例的治疗经过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5岁,8年前丧偶。以“乏力、厌油2个月,恶心、呕吐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活动后明显,伴厌油,未治疗。1周前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当地医院化验肝功能异常,HBsAg阳性,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转入我院。发病以来偶有腹胀,无腹痛及腹泻,无呕血、黑便,无鼻衄及齿龈出血,尿黄,如茶色,尿量正常,饮食欠佳,睡眠尚好。近半年体质量减轻约6 kg。有高血压病史3年,口服氨氯地平2.5 mg/d治疗。既往无乙型肝炎病史。无其他慢性病史。患者无吸毒史,有数个性伴侣。家族中无乙型肝炎患者,3个子女无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

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慢性肝病面容,前胸可见数个蜘蛛痣,肝掌阳性。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度浮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2×109/L、血小板70.0×109/L,血红蛋白125 g/L,谷丙转氨酶79 U/L,白蛋白33.9 g/L,总胆红素31.7 μmol/L,血糖正常,肾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HBV DNA定量7.14×107IU/mL,表面抗原测定(发光法)>250.00 IU/mL,e抗原测定(发光法)0.14 S/CO,e抗体测定(发光法)0.264 S。蛋白电泳:γ球蛋白34%,淋巴细胞免疫分析(CD4绝对计数):CD4+绝对数306/μL。HIV抗体认证:HIV⁃1阳性。肺CT:两肺继发性结核(纤维、增殖、钙化并存),两肺野多发小结节及左肺下叶团块影。肝脏超声:脾大,符合轻度脂肪肝改变。肝脏弹性度检测(Fibroscan检测):硬度值27 kPa。

确定诊断:(1)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度);(2)艾滋病;(3)继发性肺结核。

入院后予休息、隔离、保肝、营养支持治疗,未予抗结核治疗。患者住院后病情逐渐加重,也因查出HIV,精神压力较大,半个月后胆红素最高升至179.2 mmol/L,考虑为慢性肝炎重度,应给予抗HBV治疗,住院第17天患者同意接受抗病毒治疗,予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300mg每日1次口服)联合替诺福韦(tenofovir,TDF)治疗。住院第24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7℃)、咳嗽,口腔内见白色膜状物,听诊双肺呼吸音粗,考虑合并肺炎,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对症治疗,予制霉素片频繁漱口,应用4 d后仍发热,改莫西沙星0.4 g每日1次静点(应用3 d)。咽、便培养示白色念珠菌感染。住院第29天,患者肺CT示两肺野弥漫磨玻璃影,予克林霉素0.45 g/次,1次/6 h,口服。住院第31天,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回家继续口服抗病毒药物,克林霉素0.45 g/次,1次/6 h,口服。出院时患者仍有乏力,尿黄,食欲差,间断有低热症状,恶心、厌油缓解,排便正常,睡眠可。

出院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明显恢复,总胆红素下降至30.8 μmol/L,遂给予联合依非韦伦(Efavi⁃ren,EFV)600 mg/次,1次/d,口服,但患者于第3天出现明显心慌,气短,憋闷感,再次住院,经全面检查,心肺未见明显器质性改变,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阵发性房性早搏,考虑与EFV不良反应有关,遂停用EFV改为克力芝(LPV/r,洛匹那韦与力托那韦合剂)口服,2片/次,2次/d。患者不适症状消失后出院,继续抗病毒治疗,定期回门诊随访。3个月后复查谷丙转氨酶98 U/L,总胆红素21.8 μmol/L,HBV DNA转阴,表面抗原转阴,CD4细胞506/μL。随访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活动如常,食欲睡眠均正常,尿便均正常,体质量增加4 kg。

2 讨论

对于该患者的诊断,既往虽然无肝炎病史,亦无慢性乙型肝炎家族史,但患者起病隐匿,转氨酶升高不明显,以逐渐出现明显的黄疸为主要表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升高,超声显示脾大,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升高明显,故考虑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IV初筛及HIV确证试验阳性,并且已经出现临床表现,AIDS诊断明确。

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推荐:对于HBV合并HIV感染者,若CD4+T淋巴细胞≤500/μL,无论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何种阶段,均应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优先选用TDF加LAM,或TDF加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FTC)。2015年《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推荐成人及青少年初治患者ART方案,一线推荐TDF加LAM加EFV或蛋白酶抑制剂LPV/r,或阿扎那韦(atazanavir,ATV),或其他整合酶抑制剂拉替拉韦(raltegravir,RAL)。研究[3]表明,以TDF加LAM加 EFV或LPV/r或ATV或RAL三联药物为一线治疗,疗效较佳。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诊断为AIDS合并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入院后加重)。该患者无静脉注射史,考虑性接触传染可能性大,国内少见报道。HIV感染会导致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损害患者的各种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系统,从而影响HBV感染的发生及进展等阶段[4]。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原虫、真菌等侵入,并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最终危及生命。机会性疾病以口腔真菌感染、结核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肠道真菌感染等较为常见,HBV感染后是否发病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较易感染发病。有研究[5]认为HBV导致的肝脏损伤是导致HIV患者病情加速、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为HIV合并HBV的患者选择科学、高效的抗病毒疗法对延缓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门诊检查时发现乙型肝炎的患者,不能冒然在门诊给予抗HBV治疗,必须经过系统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视病情轻重再考虑联合抗病毒治疗,因为单一用药易造成HIV耐药。

TDF是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具有双重抗病毒作用,是作用强且耐药极低的理想药物,但应注意肾脏毒性,该药物可引起轻至中度的肾损伤,但主要集中在有基础肾病的患者。LAM是核苷类似物,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其三磷酸盐能掺入到病毒DNA链中,阻断病毒DNA的合成,对HB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易出现YMDD变异,而TDF与LAM联合治疗,减少了LAM引起的YMDD耐药的发生。

EFV是一种非核苷酸类似物,能够抑制HBV野生株和YMDD耐药株,可有效地降低HIV感染者的RNA水平,具有双重抗病毒作用,使用中应注意EFV的肝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LPV/r在应用中不良反应较少。本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严密观察TDF+LAM+LPV/r疗效,及时终止了HBV对肝脏的损害,且患者血CD4+T细胞数逐渐增高,间接证明了抗HBV有效。进一步表明三联药物方案在HIV合并HBV患者的治疗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尽快抑制HIV及HBV复制,减少因免疫抑制产生机会性感染及免疫重建后肝功能损害加重。由于我院不能检查HIV病毒载量,故未对此进行监测。该患者表面抗原转阴,乙型肝炎接近治愈,可能与患者感染HBV时间短,处于免疫清除期有关。有研究[6]报道,AIDS合并HBV感染的患者比例较低,可能与成人及青少年感染后病毒易于清除有关。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888-905.DOI:10.3760/cma.j.issn.1007⁃3418.2015.12.002.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1.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5.05.001.

[3]赵明志.慢性乙肝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128-129.DOI:10.14163/j.cnki.11⁃ 5547/r.2014.21.086.

[4]王敏,范学工,徐丹.长沙地区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7(3):94.DOI:10.3969/j. issn.1671⁃9638.2008.03.014.

[5]马建新,王江蓉,沈银忠,等.上海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微生物 与 感 染 ,2012,1(4):207.DOI:10.3969/j.issn.1673⁃6184.2006.04. 004.

[6]莫让辉,李论,陆鹏.艾滋病合并乙、丙型病毒性肝炎96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45.DOI:10.3969/j.issn.1009⁃9727.2008.10.036.

(编辑王又冬)

Clinical Analysis of Tri⁃combination Therapy for HIV/AID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Report of One Case

R512.91;R512.6

A

0258-4646(2016)11-1043-03

10.12007/j.issn.0258⁃4646.2016.11.020

辽宁省建平县肝脏疾病高发综合防治科技惠民示范工程(2013GS210102)

马玉梅(1964-),女,主任医师,硕士.

E-mail:mayumei222@163.com

2016-04-20

网络出版时间:

猜你喜欢

抗病毒乙型肝炎艾滋病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 世界艾滋病日》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