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75岁以上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2016-01-24白雪洋褚丽红

关键词:华法林抗凝房颤

白雪洋,褚丽红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内五科,河南 郑州 450007)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75岁以上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白雪洋,褚丽红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内五科,河南 郑州 450007)

目的 探讨选择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方法对75岁以上房颤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75岁以上房颤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房颤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通过对比出现血栓概率以及出现出血概率,以突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价值。结果 在出现血栓概率以及出现出血概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75岁以上房颤患者,临床选择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出现出血概率以及出现血栓概率显著降低,最终显著提高75岁以上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75岁以上房颤;疗效;安全性

对于房颤患者,临床主要选择华法林进行疾病治疗,其可以将患者出现卒中疾病的概率显著降低,从而将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是长时间选择华法林药物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等系列的不良反应[1]。为了探讨选择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方法对75岁以上房颤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75岁以上房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采用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方法对观察组50例75岁以上房颤患者加以治疗后,在降低血栓出现概率以及出血概率等方面,获得的效果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75岁以上房颤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房颤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77~95岁,平均年龄(81.25±3.29)岁;合并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23例,合并患有冠心病疾病的患者32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疾病的患者25例,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23例。对照组男36例,女23例;年龄79~93岁,平均年龄(81.22±3.31)岁;合并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26例,合并患有冠心病疾病的患者35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疾病的患者27例,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于所有75岁以上房颤患者,在住院后,对患者展开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大便隐血检查等。对于观察组房颤患者,在进入到医院后,选择华法林药物准备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控制对房颤患者初次用药剂量为3.0 mg/d[2]。在用药治疗后,每间隔3天,对患者的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实施1次检测。之后根据最终测定的INR值,对患者华法林药物的应用剂量进行合理调整。如果在患者起初用药治疗5~7天,最终患者INR测定值>2.0,则需要将华法林药物的应用剂量减少,减少的剂量为0.75 mg,完成后要求患者继续选择药物治疗干预[3]。如果INR测定值在<1.6,则将华法林药物的应用剂量增加,增加的剂量为0.75 mg。将华法林药物应用剂量实施调整3~5天,对患者实施INR复查。直至患者的INR数值在1.6~2.0。完成后,每月对患者的INR数值实施测定,对患者实施临床测定的时间总共为1年。如果患者表现出严重的出血情况,要求患者需要立即将药物停止,对于表现出轻度出血的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认真观察[4]。对于对照组75岁以上房颤患者,临床选择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100 mg/d,主要选择顿服的方法进行疾病治疗[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75岁以上房颤患者出现血栓的概率以及出现出血不良反应的概率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中表现出血栓症状的患者3例,出现血栓的概率为6.00%;表现出出血症状的患者2例,出现出血的概率为4.00%;对照组患者中表现出血栓症状的患者11例,出现血栓的概率为18.64%;表现出出血症状的患者9例,出现出血的概率为15.25%;在出现血栓概率以及出现出血概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于房颤患者,临床选择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即使针对血小板功能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针对高凝状态不会表现出任何的作用,尤其针对超过75岁的高龄患者,对于卒中的出现等无法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

临床选择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的方法对观察组房颤患者进行治疗,针对患者表新出的高凝状态可以进行有效作用,将患者出现血栓以及出血的概率显著降低。

本次研究中,采用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观察组75岁以上房颤患者,同选择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的对照组75岁以上房颤患者进行比较,在降低血栓等系列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选择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明显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75岁以上房颤患者,治疗方法选择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可以将患者出现血栓以及出血的概率明显降低,最终显著提高75岁以上房颤患者的生存质量。

[1] 李 然,曹雪滨,马永娜,等.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9(1):16-19.

[2] 黄 煜.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9):139-140.

[3] 孔令周,陈为龙,周晴华,等.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合用阿托伐他汀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7(26):141.

[4] 马彩艳,谢培怡,张 伟,等.高龄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的超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分析[J].心电与循环,2015,6(1):25-27.

[5] 陈乐鸿.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3):5485-5486.

本文编辑:王 琦

R541.75

B

ISSN.2095-6681.2016.17.047.02

猜你喜欢

华法林抗凝房颤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预防房颤有九“招”
Mutually Beneficial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质子泵抑制剂对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