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目标定位的BSD法

2016-01-23罗德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头脑决策树风暴

罗德明

(浙江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杭州 310018)



大学生职业目标定位的BSD法

罗德明

(浙江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杭州 310018)

职业目标定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和落脚点。事实证明,如果将大学生职业目标视为需求动机、市场约束、职业特征以及个性特质的函数,那么传统意义上依靠经验分析方法获得的大学生的职业目标之定位过程和结果就不一定可靠。笔者在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实践基础上,从职业定位的需求性选择角度出发,提出综合利用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决策树分析法(Decision Tree Analysis),简称BSD法,形成一套基于“识别—筛选—定位”模式的应用工具箱,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科学定位。

职业目标;头脑风暴法;SWOT;决策树

目标定位是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起点,也是生涯规划的落脚点,是我国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著名的“哈佛实验”表明,大学生未来的成功与其在校期间职业目标的明确程度高度相关。[1]然而,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职业目标和生涯规划的大量调查研究都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就业对大学毕业生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目标不确定而产生了茫然无措感。据《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没有职业目标;41.7%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考虑;只有8.3%的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2]王乾丰等学者的研究还发现:大学生不仅普遍缺少职业目标、缺乏职业规划,即使部分有选择职业目标的大学生,他们也因为不能准确地进行职业目标定位,导致其职业满意度不高。[3]

大学生职业目标定位是个复杂的过程,职业定位不仅要满足大学生的职业需求,同时要清晰地了解大学生自我的条件以及环境的限制,还要考虑目标职业的声誉、收入待遇、工作环境、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团队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如果将大学生职业目标视为需求动机、市场约束、职业特征以及个性特质的函数,那么传统意义上依靠经验分析方法得到的大学生职业目标的定位结果是不可靠的,因为经验无法刻意控制个人偏见。从大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教育经历看,多数人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特别是没有通过正规的职业规划教育获得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因此不能通过科学的职业目标定位,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地定位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行为经济学和其他领域的实证研究显示,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彻底摆脱个人职业目标定位中的偏见,但是如果想减少这些偏见,“需求性”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解决思路,即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对不准确且过度自信的职业目标定位的需求。

笔者在高校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中发现,综合利用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决策树分析法(Decision Tree Analysis),简称BSD法,形成一套基于“识别—筛选—定位”模式的应用工具箱,能够使原本模糊,凭借经验判断的职业生涯规划变得规范、系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有效地进行职业目标定位。

一、 运用头脑风暴法列出自己喜欢的职业:主观愿景的识别

头脑风暴法(BS法)是美国创造学家A·E·奥斯本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旨在激发个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4]“头脑风暴”一词最早在精神病理学领域使用,是精神病患者表现出的思维紊乱症状,患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思想,后来在其他领域被用来通过自由联想和讨论等方法以实现激发创造性思想的目的。[5]在各种定性决策方法中,头脑风暴法占有重要地位。笔者认为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基于学生群体意见基础上的个体职业目标定位决策更为准确。

头脑风暴法主要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全体成员创造一个自由、轻松、开放的心理环境,让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言、交流想法,不断地让所有成员自由提问的观点得以碰撞,以激发所有成员的大脑潜能,提升整个团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水平。[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运用头脑风暴法的主要方式也是建立课堂讨论小组,在组织讨论时要注意创设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交流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鼓励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信息源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激起大脑的“思想风暴”,从一开始就注重和鼓励学生努力克服自身对职业的偏见来改善职业目标定位的质量。[7]

在确定职业目标的起始环节,实施头脑风暴法可以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经过小组口头讨论或个人的努力思考,每个小组成员说出自己想要从事的各种职业,可以详细地介绍自己对不同职业的想法和感受、自己了解的相关职业的信息、相关职业从业人员的案例等,使每个人在不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呈现各种职业的属性和特点,实现“思维共振”,生成不同职业目标的观念。这一过程约用时20分钟到半小时,依据现场讨论情况而定。[8]

第二,采用列清单的方式,把头脑风暴后呈现出来的不同职业的所有信息逐一列在清单上,不分先后次序,无需修改和评价。

第三,由每位大学生对清单上列出的所有职业目标的有关内容进行粗略地审核,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意愿,删去自己不感兴趣或明显不具备可行性的部分职业,并在此基础上将清单上剩余的职业目标按照自己感兴趣的强烈程度高低排序,保留5—10个最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目标,作为备选职业目标群。经过头脑风暴法之后,每个大学生都会列出几个自己喜欢或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

运用头脑风暴法必须有长期的积累和坚持。灵感的出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个体对相关的事物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和了解,或是对某些问题和现象有自己长期的思考。只有大量的前期积累和铺垫,才可能在思维的瞬间爆发出有创造价值的想法和观点。如果没有长期的、大量的信息积累,也很难进行头脑风暴,难以激发出理想的职业目标。

二、 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职业目标集合的筛选:现实约束的嵌入

在第一轮头脑风暴法之后,每个职业生涯规划参与人都列举了几个自己喜欢的职业,如何在这些职业中进一步精准定位呢?笔者以为,这个过程同样需要借助可靠的技术手段辅助决策。大学生进行职业目标定位,主观上一定会倾向于使职业目标定位满足自己的经济动机或者政治信仰,这无可厚非。但年轻学生如何权衡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并把握恰当的尺度?SWOT分析法是一个简明有效的分析工具,可以在头脑风暴形成职业目标集合之后,进一步帮助大学生精炼职业目标,减少职业定位的偏差。

SWOT分析法由Learned等人提出,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被广泛运用,它能帮助个体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各种现实情况。其中,S是优势(Strength),W是不足(Weakness),O是机会(Opportunity),T是威胁(Threat)。优势和不足是个体内部因素,机会和威胁是外部环境因素。这种分析技术能让决策者直面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条件制约,实现扬长避短,有备而战。[9]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目标定位过程中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让自己将全面认识自我和准确了解环境相结合,从发展的角度科学认识影响自我职业目标定位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发挥自我的优势,把握成功的机会,从而选择好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大学生在运用SWOT分析法对职业目标进行定位时,一般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对影响职业目标实现的自我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即S-W分析。通过头脑风暴,大学生已经罗列出自己喜欢的职业目标,而判断这些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必须对影响职业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每个大学生的优势都可以分为个人优势和资源优势两部分。个人优势包括自己的知识、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人格魅力,意志品质,情商水平等等,这与大学生个人素质高度相关,并且是个人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优势。资源优势则包括自己所拥有的社会关系资源、家庭经济富有程度以及品牌、声望等精神财富等等。在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优势的同时,需要同时了解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比如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么气质类型的人,这种气质类型不适合做哪一类工作,从事这类职业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和矛盾;要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客观地剖析自己的短处,如实践经验欠缺、动手能力比较差,新环境的适应成长能力弱等。分析劣势的目的是要了解如何避开自身短板,在职业目标的选择上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通过对自己喜欢的职业目标的第一轮S-W分析,要使大学生认识清楚自己能做的职业有哪些,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喜欢的不一定都能做。

第二,对影响职业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即O-T分析。SWOT分析的另一部分就是有关职业环境中机会与威胁的分析。机会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机会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制定出台的、跟自己的职业目标相关的一些经济、政治、法律法规等政策性因素,微观机会主要是在国家大政策下面配套实施和执行的一些来自相关企事业单位、各级机关部门以及人才市场等家庭、学校、社会所提供的有利信息。威胁主要包括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老龄化带来的岗位需求不足,大学专业知识的陈旧与滞缓,潜在的环境威胁以及政策的变动等外部因素;还包括自己的身体健康隐患、家庭中的不和谐关系、经济方面的不稳定因素等。[10]对影响职业目标定位的大小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准职业机会并发现威胁所在。

第三,建立SWOT分析法矩阵,把前述两步分析出来的优势与不足、机会和威胁写进矩阵中,再将矩阵中的各项因素加以整合,进行动态调整。一般意义上的SWOT分析法是一种静态分析法,决策者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认识,汇总分析现实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将决策的眼光停留在现实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必须在确立职业目标时立足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我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科学的预估,在此基础上对职业目标的SWOT分析才是科学有效的。

在对职业目标进行SWOT分析,构建SWOT矩阵时,需根据各因素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大小对矩阵中的各项因素进行排序,SWOT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排在每一个象限的最前面,依次排列。如果矩阵中劣势和威胁中的某些因素影响力巨大,而且在目标期限内无法改变或不可避免,则被这些因素影响的相关职业目标首先排除。通过SW0T分析之后,自己喜欢的、能做的、环境又支持做的职业目标就已经清晰地呈现出来。

经过上述几个环节的筛选之后,可能会存在两个甚至多个可行的职业目标,也可能最初喜欢的职业一个都不剩地被否决。如果经过SWOT分析之后,没有一个可行目标,则重新启动上述环节,用更深一层的头脑风暴和SWOT分析来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 运用决策树分析法定位自己的职业:最终目标的锚定

大多数情况下,经过SWOT分析筛选出来的职业目标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它们是“我想做的,我能做的,环境也支持我做的”,但却不一定是“我该做的”,即这几个目标不能都成为自己最终确立的职业目标。此时所面临的权衡问题,就需要运用决策树(Decision Tree)分析法来锚定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

决策树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简捷途径。[11-12]决策树分析法是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前提下,通过构成决策树来求取净现值的期望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评价其中的风险、判断其可行性大小的一种图解式决策分析方法。决策树一般由决策点、机会点、方案枝、概率枝等要素组成。决策点是起点,从决策点引出若干条直线,一条直线表示一种备选方案,这些直线统称为方案枝;每一条方案枝后面连接一个机会点;从机会点引出的直线称为概率枝,代表将来的不同状态,概率枝后面的数值代表不同方案在不同状态下可获得的收益值。整个决策树做出后,个体就能准确评估各个备选方案的期望值并进行比较与筛选。[13]

在大学生职业目标定位的最后一个环节,大学生需要运用决策树分析法来完成最终的决策,在数个可行性目标中选择最优方案,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生职业目标的定位过程中,经过SWOT分析后,已经形成了决策树的结构,接下来要分析的就是代表各个备选职业目标的方案枝的效价值和各个备选职业目标实现的概率值,用效价值和概率值的乘积来决定最后确定的职业目标。此决策分析需经历如下两个步骤:

第一,采用决策平衡单计算备选职业目标的价值大小。将经过SWOT分析之后保留的备选职业目列在决策平衡单的最上面,跟着在平衡单的左侧向下列出自己在“自我-他人”“物质-精神”四个维度的利弊得失及其对应的价值观等需要特别考虑的重要因素。然后,给价值观等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按照从低到高、1—5的等级分配权重,其中,越重要的考虑因素,其分配的权重越大。最重要的因素权重最高,为5;依次降低,“最不重要”的因素权重最低,设为1。根据各备选目标对个体需考虑重点因素满足的程度对相应的备选目标进行赋值,分值范围为-5到+5,各种备选目标完全满足了重要考虑因素,赋值为“+5”,“0”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其满足程度”,而“-5”则表示“完全不能满足”。将各项备选目标的分值与各项需考虑因素的权重值相乘就得到了每一备选目标的一个价值分。最后,将每一备选目标的所有价值分相加得出每一个备选目标的总价值分,最后对所有备选目标的总分进行比较和排序。

第二,对每一个备选目标实现的概率进行主观估计。因为自我是不断成长的,外部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而对于职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如自我的能力、资源等,其优势和劣势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可能会相互转化,而机会和威胁也只是相对的,SWOT矩阵中的任何一项因素随时都会发生动态的变化,因此,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目标都做出绝对准确的概率估计,只能在制定职业目标的过程中认真地综合分析各种情况,尽可能地作出相对准确的概率值估计。最后,将每个备选目标的总价值乘以其概率估计值,按得分高低排序。根据期望理论模型和决策树分析法,得分最高的一项目标能产生最大的激励力量和行动力,这一目标就是最终明确的可行目标。

遵循“识别—筛选—定位”的逻辑范式,借助头脑风暴、SWOT分析与决策树分析的技术路径,大学生可以相对科学地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然而,经过这一路径制定出的职业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自我是会动态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已定的职业目标也必须随之进行动态的改变与调整。良好的职业目标定位需要即时关注个体内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与动态发展,不断地根据现实情况对既定目标进行检查、评估,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动态地完成目标定位的BSD流程。总之,在机会成本面前,学生也许永远无法一次性达成心目中的职业理想,但只要教会学生秉承开放的态度,当事实和环境要求他做出改变和调整的时候,学生能够自觉地克服自身的傲慢与偏见,这就意味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功。

[1]孙烨,曾天一,王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思考——合适的目标与职业生涯[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09-210.

[2]顾雪英.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N].中国青年报,2006-09-04(03).

[3]王乾丰,孟新福.金融危机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94-97.

[4]A·E·奥斯本.创造性想象[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199.

[5]何蓉.浅谈公安情报分析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法[J].情报杂志,2011(12):99-101.

[6]薛亮.妙用头脑风暴法[J].企业研究,2005(5):61-62.

[7]张慧琴,杨惠丽,郭平建.“头脑风暴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55-57.

[8]水志国.头脑风暴法简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44.

[9]范晓强.基于SWOT分析的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218-220.

[10]王书敬,牛蒙刚.基于SWOT分析法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3):61-64.

[11]杨河清,陈天学.基于决策树的劳动关系和谐度评判[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1):29-31.

[12]尚珊,胡贵玲,崔洁.基于决策树的虚拟咨询团队成员选择路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6):70-74.

[13]纪福菲.一种基于决策树的决策分析系统实现方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6):66-69.

(责任编辑 彭何芬)

The BSD Method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Goal Positioning

LUO De-ming

(SchoolofEconomics,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

The career goal positioning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f we regard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goals as the function among demand motive, market discipline, v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the positioning results based on traditional experience analysis is unreliable. This article, by instructing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manding selection for vocational positioning, puts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BSD set: brainstorming, SWOT analysis and Decision Tree Analysis, which forms an application toolbox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selection-location” mode, so as to help students realize their vocational target positioning scientifically.

career goals; brain storming; SWOT analysis; Decision Tree Analysis

2016-09-01

2016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众创’背景下浙江省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满意度及其提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罗德明,男,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G64

A

1009-1505(2016)06-0122-05

猜你喜欢

头脑决策树风暴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方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脑风暴大挑战
《风暴中奔跑的树》
决策树多元分类模型预测森林植被覆盖
基于决策树的出租车乘客出行目的识别
头脑风暴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