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浙江外贸出口预测与对策分析

2016-01-23张汉东

关键词:外贸出口产业转移十三五

张汉东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服 务 经 济

“十三五”时期浙江外贸出口预测与对策分析

张汉东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摘要: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者的叠加时期,由于要素成本的持续提升,产品出口价格也水涨船高,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优势逐步削弱。文章分析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以及浙江外贸出口存在的不利因素,指出浙江外贸出口的增长处于一个较低的增长速度,浙江新的竞争优势有待形成,并提出推进浙江外贸出口增长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产业转移;外贸出口

“十三五”期间,浙江开放型经济的总体趋势是服务贸易增长快于货物贸易,境外投资增长快于招商引资。其中,外贸出口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十三五”年均增长的正常潜力接近3%,经过努力有希望达到年均增长接近5%,年度增长极有可能在0~10%之间波动,年度不均衡问题突出。基于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及浙江外贸出口不利因素,笔者提出推进浙江外贸出口发展的若干对策。

一、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外贸出口增长不仅受国内经济状况的影响,更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状况的影响和制约,而且外贸增长的波动要高于经济的波动。一般而言,在世界经济的上升期,世界贸易将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在世界经济的衰退期,世界贸易的增长将慢于世界经济的增长。这主要由于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贸易可以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而在经济上升期,贸易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而在经济衰退期,各国出于本能反应,容易采取排外自保的措施,贸易保护主义会上升,从而抑制贸易增长,使得贸易增长慢于经济的增长。

回顾1990年至今,在世界经济发展态势较好的年份,年度经济增长接近4%,其中国际贸易增长都大大高于经济增长,达到10%左右,如2004年、2006年、2010年。而在世界经济因国际金融危机陷入低迷的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虽有下滑但仍保持接近1%的微幅增长,但国际贸易下滑严重,呈现负增长。在世界经济相对平稳增长的年份,世界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增长应较接近,且国际贸易略高于世界经济增长,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分别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1%,国际贸易增长3.3%;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提高至3.6%,国际贸易增长则将提高至4%。①高伟东:《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1%》,《经济日报》2015年10月9日,第4版。②《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3.3%》,2015-04-16,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m/201504/20150400944847.shtml。

总体来说,各大经济组织预测今后几年世界经济将温和复苏,增长保持基本稳定,这就意味着国际贸易也将总体上保持略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二、浙江外贸出口不利因素分析

“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预计达3.5%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贸易增长率年均预计达5%左右。浙江经济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期,这是一个长期因素,将决定浙江外贸出口处于一个较低的增长速度。浙江外贸除受到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规则重构

目前,以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主导的三大国际贸易谈判正在进行中,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和“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从理论上讲,自由贸易协定对其成员所产生的效应主要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市场容量扩大,贸易和投资壁垒较少,交易成本降低,自由贸易协定会扩大成员间的贸易,相互投资更为便利。“贸易转移”是指由于各成员对区外贸易伙伴仍保留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自由贸易协定会抑制从区外进口,从而增加区内的贸易量。由此可见,自由贸易协定对内肯定更加自由,对外可能更加封闭。

三大协定一旦达成,将构成事实上的新国际贸易规则,而中国不是这三大谈判的参与方,必将对中国的贸易与投资带来负面影响。目前TPP已经达成,其他两大协定正在谈判。就浙江出口而言,TPP会产生贸易转移现象,协定成员国原来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可能会部分地转移到协定成员国之间进行,因为与协议成员方的零关税相比,中国产品进入多了关税成本,很难和协定体系内的商品竞争。

TPP协议各方是浙江重要的贸易伙伴,2014年12个成员方占浙江外贸近30%的出口份额。浙江前20个主要出口伙伴中,TPP协议成员有6个:美国、日本分列浙江出口市场的第1、第2位,澳大利亚列第14位,墨西哥列第16位,加拿大列第18位,越南列第20位;进口方面,12个成员方2014年占浙江外贸近40%的进口份额。仅以TPP而言,从TPP签订到实施的几年间,成员方因此发生的贸易转移以比较保守的转移比例10%计算,则浙江外贸出口将至少减少3%。

(二)浙江新的竞争优势有待形成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个时期的叠加期,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2015年4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出:在未来的五年或十年,中国有50%以上的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楼继伟:《国内滑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超50%》,《北京商报》2015年4月27日,第2版。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目前未有定论,但其描述的问题与中国外贸当前面临的情况十分相似,不能不引起警惕。

中国外贸出口过去长期持续快速增长,靠的是低成本、低价格,由于劳动力、土地和环境成本的持续上升,产品出口价格也水涨船高,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逐步削弱,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面夹击。中国出口产品“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开始出现,与发展中国家的商品相比,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价格优势可言,甚至处于相对劣势,在低端市场受到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强烈冲击;而在中高端市场,由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品牌、质量等方面存在差距,即使价格略低,总体上并不占优势。外贸增长从快速增长转向低速度增长,可能将是“十三五”的常态。

“十三五”时期浙江新的竞争优势有待形成,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占据世界1/10以上的出口份额,再要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难度很大。目前浙江外贸进出口规模达3 500亿美元以上,其中出口规模超2 700亿美元,列全国第三位,占全国总出口的11.7%。高基数下维持高速增长的难度也相对较大,能维持5%左右的中低速增长就已经是一个较好的结果。

(三)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对出口造成影响

迄今为止,历史上发生了5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其中最近的一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使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基地。移出国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市场的国际性扩张需求,是促使发达国家产业向外转移的内在动因,而移入国的成本优势和庞大市场则是产业转入的根本动力。这里的成本优势是多方面的,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等资源成本以及税收等综合性商务成本等。

近年来,中国受资源要素紧缺、综合要素成本上升过快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梯度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可以称之为第六次国际产业转移。对这一现象各界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对中国影响不大;也有的认为是全局性的、大规模的现象,对中国影响很大。由于这一轮产业转移还在发展当中,尚不能定论,但国际产业转移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浙江原有的生产能力和外贸出口订单都将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随之转移,进而影响到全省的出口规模。

不仅跨国公司出现了产业转移,浙江的民营企业也出现了产业转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浙江外贸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在资源要素紧缺的条件下,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他们受到的制约往往更多。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其他沿海省市,浙江受资源要素制约尤为突出,民营企业也需要通过“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市场和资源,所以“走出去”的愿望很强烈。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招商引资竞争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优势,希望通过工业化实现进口替代,给予的政策较为优惠,浙江优势产业的富余产能正契合一些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需求。2015年1月至10月,浙江省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551家,对外直接投资额105.9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72.79亿元),同比增长1.3倍,*浙江省商务厅:《2015年1—10月全省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统计快报》,2015-11-17,http://www.zcom.gov.cn/art/2015/11/17/art_791_198681.html。主要涉及制造、采矿、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因而,“走出去”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部分产能的输出转移,从而导致部分贸易额的下降。

从国家层面看,“走出去”也是国家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提出,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国家大局。外贸也需要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所谓“优出”,就是不仅要出口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还要推动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对浙江出口肯定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对浙江造成的影响会小于全国和广东、江苏等省份,因为浙江出口以民营企业为主,外资企业出口比重不高。民营企业产业转移对浙江外贸出口有利有弊,不利之处是浙江原有的生产能力和外贸出口订单会有部分随之转移,影响到全省出口规模;有利之处是对外投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产业链上游其他产品的出口,从而抵消产能转移的部分影响。

(四)输入性通缩对外贸进出口额的下拉

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有二: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2014年下半年以来,铁矿、原油和煤炭等工业大宗商品(初级产品)价格开启下跌模式。部分原因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正进入经济转型期,国内需求放缓,进而牵连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但从进出口贸易来看,中国对进口初级产品的需求并没有明显减少,甚至还有增长,这背后可能是由于国内大批低品位、高成本初级产品被进口淘汰。数据显示,2015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铁矿6.13亿吨,同比微降0.2%,进口均价为每吨385.7元,同比下跌43%;进口原油2.21亿吨,同比增加9.8%,进口均价为每吨2 626.7元,同比下跌45.3%。*梅新育:《大宗商品步入深度熊市 恐带来输入性通缩压力》,《每日经济新闻》2015年9月16日,第3版。

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是复杂的。直接影响是降低了进口金额,扩大了贸易顺差数据,间接影响是带来了一定的输入性通货紧缩压力,压低了我国的出口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9月,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5.9%,创连续43个月的负值。*《中国CPI和PPI双双下滑,使得宽松空间扩大》,2015-10-14,http://money.163.com/15/1014/13/B5T1NFU700253B0H.html。PPI的连续下跌,带动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使得出口额相应降低。

根据以上分析,浙江外贸出口在“十三五”时期增长潜力在3%左右,但不确定因素较多,年度波动会很大,年度增长极有可能在0~10%之间波动,年度不均衡问题突出,极端情况下,出口高于10%和负增长年份也可能出现。考虑到中国经济向好的大背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全省商务部门和外经贸企业的努力,达到年均5%的增长也是有可能的。

三、推进浙江外贸增长的对策

浙江是一个产能大省,但内需市场的容量有限。2014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 905亿元,包括部分外省和进口产品;而同期浙江省外贸出口2 73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6 950亿元,略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引自:《2014年浙江经济运行平稳向好》,2015-02-02,http://www.zj.stats.gov.cn/tjfx_1475/tjfx_sjfx/201502/t20150203_152647.html。浙江产能还有一部分销售到国内省外市场,这部分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一般预计数额与社零、出口相当。这就是说,浙江的产能是浙江消费能力的3倍以上,国内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如果放弃外需,这些产品是内需市场特别是省内市场所无法承受的。因此,国际市场不仅不能放弃,而且必须坚守,还要进一步拓展。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并行不悖,浙江特殊的省情决定外贸出口比内地省份更加重要,出口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面对“十三五”时期浙江外贸的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外贸体制机制改革

1.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自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来,试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与突破,尤其是市场贸易采购方式的建立,显著提升了义乌国际贸易便利化和规范化的水平,为浙江乃至全国外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有益的试点经验。下一步要抓好义乌改革的深化和复制推广,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开花结果。

2.积极推进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跨境电子商务代表了全球贸易新的发展趋势,浙江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全面建立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型行政管理服务体系,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政府管理创新提供经验借鉴,以有效解决出口企业缺少市场、品牌和创新的问题,破解中国被边缘化贸易的困境,也为参与构建全球贸易新规则与新标准、打造贸易强国提供新思路。

3.积极申报舟山自贸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复制。近年来,各省区市申报自由贸易园区的步伐不断加快,竞争十分激烈。浙江应充分利用舟山独有的海岛资源、新区政策等优势,做好申报工作。同时在全省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为浙江对外开放打造良好的平台和载体。

(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

“一带一路”对于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和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键在于落实。浙江是国家规划的14个省市之一,应当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努力建成“一带一路”的商贸物流服务中心、国际产能合作的先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的示范区。

2014年浙江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外汇储备丰富,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愿望强烈,对外投资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深度开发国际市场,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应对TPP的重要举措,也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

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投资创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实现原产地多元化,突破国际贸易壁垒。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通过兼并、重组或联合等方式,培育一批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浙江跨国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合理选择“走出去”的产业,积极化解国内的产能过剩;又要发挥内外联动效应,发挥“走出去”企业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国内相关企业和产业链上游产品的出口。

(三)加强自主创新,推进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浙江外贸发展的必由之路,自主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的优势就在于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他们要维护自己的优势,必然要通过双边谈判和多边贸易体制对发展中国家施压。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高技术产品制造的进入门槛大大提升。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必须转向自主创新,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转型升级绝非一日之功,而将是一个长期痛苦和困难的过程。从目前看,浙江企业已形成学习模仿的习惯,有了路径依赖,企业在科技研发投入方面还不够,在人才方面也不具备优势。在推动自主创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方面,浙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积极实施国家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推动由“浙江制造”迈向“浙江创造”。

(四)应对国际贸易规则重构带来的挑战

中国应该考虑像当年争取入世一样以开放倒逼改革,建议国家层面积极参与TPP等重要国际贸易谈判。TPP确立了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标准,代表着今后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虽然TPP要价很高,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关键是中国政府的决心和态度。国家层面应当慎重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加入TPP谈判进程。加快其他双边和多边区域贸易谈判进程,对冲TPP影响;继续加快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等自贸协定升级版本的谈判,加快中日韩以及东盟自贸区的谈判,加快推动RECP谈判进程。

省级政府要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重构带来的挑战。无论何种谈判,其目的都是推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浙江要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便利通关的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责任编辑陈汉轮)

Forecas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Zhejiang Foreign Trade andExport during the “Thirteenth Five” Period

ZHANG Handong

(ZhejiangCommerceResearchInstitute,Hangzhou,Zhejiang, 310006,China)

Abstract: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overlapping of three periods of growth rate shift, painful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early stimulus digestion. Due to continuously increased component cost, export price has also gone up resulting in gradually weakened price advant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trends of world trade and the negative factors for Zhejiang’s exports, points out the low growth rate of Zhejiang’s export growth and not yet formed Zhejiang’s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Finally, it propose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export growth in Zhejiang.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industrial transfer; foreign trade and export

收稿日期:2015-12-02

作者简介:张汉东,男,安徽怀远人,研究员,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

DOI:10.3969/j.issn.1671-2714.2016.01.007

猜你喜欢

外贸出口产业转移十三五
积极开拓印度市场促进我国机械设备出口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外贸出口企业国际结算的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