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医学类专业的《中医临床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1-23倪致雅成信法
倪致雅 成信法 夏 瑢⋆
·医学教育·
基于非医学类专业的《中医临床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倪致雅 成信法 夏 瑢⋆
《中医临床概论》先后对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管理专业(健康管理方向)等专业开设了课程,随着新形势下对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改革、优化该课程教学已成为改革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课题。教学弊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消除弊端,对于人才事业的建设至关重要,作者从教学背景入手,深刻剖析了问题的关键,为教学改革实践摸索出了经验。
1 背景
1.1 教学弊端剖析 (1)“学”之问题:中医学思维模式抽象深奥,易影响学习的主动性。由于中医学是一门传统医学,其理论抽象而深奥,善用文言表述,且前期的中医基础课程也是以速成的教学形式实施,很多学生对中医学存在着一知半解的知识状态;进入中医临床教学后,中医临证中很多不能量化的指标更难以把握,尤其是对于已同步接受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要快速地切换成抽象、整体、主观的中医思维方式,认识疾病、诊断疾病、进而辨证论治比较困难,常影响其学习主动性。(2)“教”之现状:①课程内容杂,学时数少。《中医临床概论》课程由内、外、妇、儿四个中医临床学科组成,内容杂而繁多;总课时数仅为51学时,教学周期短而集中。在中医学专业每个临床学科(如中医内科学)的课程学时数达85学时,且四个临床学科的教学周期>3个学期。②教学方法陈旧,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由于《中医临床概论》课程受到学时少、内容多的限制,目前的教学方法基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采取传统的灌注式教学[1],缺乏形象直观的病例演示、病案讨论等,使学生处于被动式接受状态,缺乏思考的空间,造成临证综合辨别能力的不足。容易使学生感到中医“玄”,“难理解”,影响学习的主动性。③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中医临床概论》因受教学时数所限,目前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外见习无条件展开,现代教学媒体(录像、CAI课件等)的制作和运用、PBL教学等也未能有效的开展。④教学效果考核体系落后,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中医临床概论》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主要是期末考试,这种评价体系存在着只针对重点、考试内容局限、忽视教学过程评价等弊端。
1.2 目的 建立一个能发挥本校中医特色教育、适用于非医学类本科专业的中医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实现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通过克服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使中医临床医学的教学真正体现“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造就复合型人才。
2 教改方案
2.1 以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突破点 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的能力,是继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后又一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因此,开展网络教学,建立《中医临床概论》的网络教学平台十分必要。依据改革后的教学大纲,建立中医内、外、妇、儿每一单元的分级题库,引导学生利用教学网络平台进行练习,以强化、巩固每一学习阶段的知识及其运用能力。此外 “学习资源”模块中与课程相关的病案以及文献资料,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角,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垫脚石。
2.2 教学计划和大纲的改革 分析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医学知识面广等现状,重新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使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化;配合专业特点,尽可能做到“博览”,但不宜“精深”,以适应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具体为:①明确课程概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学时、适用学生及与其它课程的修读关系等信息。②课程简介:结合专业特点,从总体上明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要达到的课程目的。③编写教学内容:结合适用学生专业及其就业方向,如中药学专业,编写时结合“执业中药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所要求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明确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深化到知识点。④优化教材内容:根据我国目前疾病谱特点,重新优化、整合内、外、妇、儿中医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其最新中医药诊治方案。⑤推荐参考书目。
2.3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改革沿用至今的灌注式教学模式,使传统的“以教为主”变更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为:①采用病案引入式教学:《中医临床概论》是一门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课程,对其理解、掌握、巩固的均离不开临床实践,比如传统中医学习的“家传”、“师授”等教学模式,即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医教育中的重要性[1]。而病案引入式教学就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病案引出疾病及其概念,让学生分析病因病机,归纳诊断要点,得出治疗原则,相当于让学生参与了一次疾病诊疗。这样的授课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教学,弥补了非医学专业实践机会少的弊端。②图表归纳比较式教学:中医的知识点多且复杂,比较容易混淆,易导致知识点的混乱,通过借助图表,能够直观显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记忆。例如,外科疾病中的乳腺疾病,中医有乳核、乳痈、乳癖、乳岩等疾病的分类,在记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难记、记错的现象,如果根据每种乳腺疾病在好发年龄、肿块特点等方面的特点列一张表格,作者发现经过梳理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③专题讨论式教学:专题式讨论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课堂灌输和一言堂的形式[3],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以学生主讲,教师主持、助讲的教学形式,主讲学生结束发言后,允许其他学生做评论、提出质疑,这种互动方式,使学生思辨能力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在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中医思辨逻辑轴线。久之就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中医思维能力,最终达到能自觉地运用中医特有的思维方法[4-5]。④制作《中医临床概论》课程的CAI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中医内、外、妇、儿等各临床学科的示范病例的图片、录音、录像,制作形象生动、动态直观的CAI课件,其能简洁、生动地将枯燥晦涩的中医理论通过图片、图表等,传授给学生[6],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强化学生的临证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4 改革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基于以期末考试来评价教学效果的传统评价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从单一的教学结果转化为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方案为:建立“课堂提问-单元作业-期末考试”的教学效果考核体系:即在日常授课时提出问题和解答疑问、每个单元的书面作业及题库练习、以及期末结业考试等多个层次循序渐进,以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评价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体系更加完备。
3 讨论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医临床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获得了较好成效。在平时的课程交流中,作者发现学生已经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思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中医逻辑思维,分析解决一些常见的医学问题。另外,在相同难度下,对比改革前的学生卷面成绩,改革后的学生,不仅在分数上有了显著提高,对于病案的解答,更加具有逻辑性、条理性。课后,作者也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到此种教学改革也深受学生的支持,能够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岗位的胜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3,8:60-64.
[2] 戴玲,董翔,王钰.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研究实践.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1):78-81.
[3] 宋淑然,彭孝东,徐梅宣.专题讨论式授课与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5:83-85.
[4] 韩轶,李鹏.试论中医教学方法与内容的与时俱进.新疆中医药,2013,4:78-80.
[5] 陈蓓,李艳.培养中医思维方式 促进中医教学改革.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39-41.
[6] 罗韵.非中医专业的中医教学方法探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7):57-58.
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554)
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