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鼓膜穿孔的耳真菌病的诊治体会
2016-01-23徐静
徐静
伴有鼓膜穿孔的耳真菌病的诊治体会
徐静1
目的 探讨伴有鼓膜穿孔的耳真菌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不同的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24耳)耳真菌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真菌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进行结果分析诊断,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过应用抗真菌药物及手术治疗,21耳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的耳真菌病患者,经过治疗,15耳穿孔愈合,6耳穿孔虽然未愈合,已经干耳,其中2耳患者要求行鼓膜修补术,成功修复穿孔,经过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3耳伴有中耳胆脂瘤的耳真菌病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型术,3耳顺利干耳,平均干耳时间1.2月。所有患者治疗均为有效,随访6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 伴有鼓膜穿孔的耳真菌病,对于骨质破坏严重及中耳胆脂瘤应可联合手术治疗,对于慢性单纯性中耳炎应以局部抗真菌治疗治疗为主,彻底清除病变。
鼓膜穿孔;耳真菌病
1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450044)
伴有鼓膜穿孔的耳真菌病可能是由外耳道真菌病侵袭鼓膜导致鼓膜穿孔,也有可能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而来,由于长期应用抗生素滴耳液,导致与真菌相拮抗的细菌受到抑制,鼓室、鼓窦、乳突引流不畅等原因,从而促进真菌生长。本文作者从2009年5月~2013年7月观察治疗了22例伴有鼓膜穿孔的耳真菌病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2例耳真菌病患者,均为2009年5月~2013年7月就诊于我院耳鼻咽喉科患者,其中男性13例(15耳),女性9例(9耳),患者年龄15~68岁,皆因耳部流脓就诊,病程2月~20年,经确诊,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的耳真菌病患者21耳,伴有中耳胆脂瘤的耳真菌病患者3耳。
2诊断标准
2.1临床症状
耳流脓和耳痛、耳胀、耳痒。
2.2耳部检查
外耳道,鼓室内可见黄色脓液,伴有灰黑色、黑色霉苔。
2.35例患者行耳真菌检查,取耳道分泌物,加1~2 滴10%氢氧化钾或者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放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和孢子。
2.4对于部分鼓膜松弛部穿孔或者伴肉芽的患者行颞骨CT检查,为鉴别中耳胆脂瘤提供参考。
3治疗
3.1药物治疗
首先用0.9%生理盐水注射液行外耳道冲洗,和用吸引器彻底清理外耳道分泌物及痂皮,然后用卷面子擦干外耳道,最后滴耳和擦涂抗真菌药物。白天用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扶严宁)涂布外耳道,病变累及鼓膜处一并涂布;晚上氟康唑滴耳液滴耳,浴耳。每天2次,共用3周。
3.2手术治疗
共有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耳经局部药物保守治疗后,干耳1月后,行鼓膜修补术。另外3耳,因CT显示骨质破坏严重,同期行开放式鼓室成型术。
4疗效评定
治愈:耳停止流脓1个月以上,外耳道、鼓室腔、乳突腔无脓块、脓痂,无霉苔,鼓膜穿孔愈合。
干耳:耳内停止渗出1个月以上,外耳道、鼓室腔、乳突腔无脓块、脓痂,无霉苔。
无效:经治疗后,外耳道、鼓室、乳突腔内仍有脓块、脓痂、霉苔。
治愈和干耳为治疗有效。
结果
21耳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经过治疗,15耳穿孔愈合,6耳穿孔虽然未愈合,已经干耳,其中2耳患者要求行鼓膜修补术,经过手术,穿孔成功愈合,经过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3耳中耳胆脂瘤行开放式鼓室成型术,3耳顺利干耳,平均干耳时间1.2月。所有患者治疗均为有效,随访6个月~3年未见复发。
讨论
耳真菌病为临床上常见疾病,根据患者脓性耳漏、耳痒、耳胀痛等等临床症状加上耳道分泌物涂片镜检阳性或真菌培养,很容易确诊。Stern等[1]报道耳真菌病中80%~90%感染真菌为曲霉菌,白色念珠菌,桔青霉菌。外耳道真菌病严重者可导致鼓膜小穿孔。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制造了一个潮湿、温暖的环境,分泌物使得中耳腔pH值下降,长期局部抗生素滴耳,导致与真菌相拮抗的细菌受到抑制,鼓室、鼓窦、乳突引流不畅等原因,从而促进真菌生长。
在治疗上,耳真菌病关键在于彻底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对于有鼓膜穿孔的慢性单纯性中耳炎,强调局部清理分泌物,减少真菌的菌丝和孢子,配合抗真菌药物的局部治疗,利于药物吸收,可使部分小穿孔自行愈合。本篇记载了局部生理盐水冲洗后,局部药物治疗选用氟康唑滴耳液和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晚上浴耳,白天涂布交替进行。氟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物,外用无刺激性,可用于鼓膜有穿孔的患者,并且治疗鼓室内真菌感染。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为一复方制剂,其同时具有抗炎、抗真菌、抗细菌的三重作用,能有效地治疗炎症性皮肤真菌病、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或合并感染的疾病,目前广泛应用于皮炎湿疹类疾病及浅部真菌病的治疗中[2]。抗真菌药物肝脏毒性大,一般不主张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病情反复,严重时才考虑使用。本组病例全没有口服抗真菌药物。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除了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外,还应在控制真菌感染后及时进行鼓室成型术等中耳手术治疗,修复鼓膜穿孔、切除乳突腔内妨碍引流的病变及扩大外耳道口增加乳突腔通风引流,这是防止真菌复发、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3]。本组病例中,其中6耳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穿孔虽然未愈合,已经干耳,其中2耳患者要求行鼓膜修补术,经过手术,穿孔成功愈合,经过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3耳中耳胆脂瘤行开放式鼓室成型术,3耳顺利干耳,平均干耳时间1.2月。随访时间内,未见真菌复发。
1Stern JC,Shah MK,Lucente FE.In vitro effect iveness 13 agents in otomycosi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Larygoscope,1988,98:1173-1177.
2刘忆,肖学成,肖琴.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透皮吸收试验[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44.
3Vennewald I,Schonlebe J,Klemm E.Myc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 human with middle ear infection[J].Mycoses,2003,46(1-2):12-18.
(收稿:2015-04-01)
徐静,主治医师.Email:janejane007@163.com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6.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