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
2016-01-22马畅
马畅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多给学生自主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二是要创设民主学习的氛围。而要达到这两个要求,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创新思维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31-02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高中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
一、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学,运用“读、议、讲、练”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我们已经提了多年,但一直未能找到最佳途径。在传统教学中,一方面往往是优秀学生掩盖了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只要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回答就算成功了,从而造成一大批学生“陪太子读书”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教师为了照顾学习较差的学生,连篇累牍地解说,又空耗了优秀生的时间。多媒体教学则在个性化教学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对尚未掌握的信息反复提取,直至搞清弄懂;学生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最适合的、最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在一堂课中,教师就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当然,个性化教学的最大优势还体现在第二课堂方面。教师限于时间、精力、水平而无法开设的选修课,学生只要借助光盘和多媒体电脑就可以上课,而且,这种自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拓展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是知识的源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想象可以拓展人们的思路和视野。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比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來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可见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那么,我们老师在教学之中,注重开发学生潜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创新的实践环境,这样,不仅拓展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创新。
四、鼓励多方思考
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独立思考并勇于提出质疑。例如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培养方面,题目可以进行疑问式设计,以更好地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尽可能地提出创新型方案。对于新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见解,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例如在《陈涉世家》中有这么一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该句的叙事背景和其在文章情节中的作用就很值得同学们去思考。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对学生思考的方式和角度进行点拨,进而将同学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并且将这些观点分享给学生,再让学生在分析综合后提出不同的意见。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