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
2016-01-22余新武田子荷马昌艳湖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余新武,田子荷,马昌艳(湖北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 湖北 黄石 435002)
高师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
余新武,田子荷,马昌艳(湖北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 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学校“教师技能促进会”的发展历程为案例,阐述了高师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的一般过程,探讨了通过社团特色活动的形式,培养并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增强其综合素质的途径,并对社团活动发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高师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5)06- 0100- 06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5.06.026
[作者简介]余新武, 男, 湖北广水人,湖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Abstract:Students' association activities is an important as well as an efficient way for college or university's talents cultivation.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mproving students' overall development, guiding their adaption to society, promoting them to be useful men and be employed after graduation and so on. Taking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the teachers' technical abilities promotion association in our school as an example, the essay demonstrates the general procedure of normal university association'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discusses the way of improving students' all-around ability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form of association's featured activities which cultivates and improves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basic teaching technical abilities. At last, the passage states its own thought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ssociation's activities.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兴趣、志向等因素自愿组织的学会、协会和以开展思想交流、学术研究、文体娱乐等活动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它是大学校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类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重大创新和突破,2012年国家对教师资格证颁布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从教能力要求更高,也对高师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对师范生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必然成为高师范院校面对国家系列政策改革培养未来卓越教师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将师范生培养成未来基础教育优秀教师的主要阵地。然而,除了教学这个主阵地以外,学生社团活动由于自身自由、自愿、形式多样和实践体验性强等特点,在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数量不少,中国期刊网仅2013和2014年就分别有191篇和185篇,主要集中在社团的类型、现状、机制、建设的宏观对策上[2~5],但针对某一类型的学生社团如专业技术型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高师院校基于教师职业能力训练和就业能力提升的学生社团研究更显薄弱。笔者拟在本文中以学校“教师技能促进会”为案例,介绍社团活动建设与发展的一般过程、运作理念以及取得的成效,期冀抛砖引玉,促进高师院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二、教师技能促进会概况描述
(一) 教师技能促进会的社团建设和发展过程
学校《教师技能促进会》(简称教促会)成立于1999年的教师节,是面向师范生而创建的学生社团。该协会秉承“培养学生教师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会员服务”的精神,肩负着“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创建校园一流协会”的责任,在指导教师以及历届社团中心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协会不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其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学校师生和历届会员的高度赞扬,并在学校周边地区的中小学产生了较大影响。该协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无指导教师参与。教促会刚刚开始时,该社团活动与其他社团活动一样,学生自愿参与,没有教师的指导,活动也是临时性的,加上各方面重视不够、经费不足、活动场所受限,使得该社团的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也不高,学生会员人数较少。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2011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11A122)
[收稿时间]2015—01—10
发展阶段——聘请指导教师。到2003年,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开始增大。学校上下经过反复讨论意识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校的学生活动也同样重要。学校召开了学生社团活动研讨会,并聘请了指导教师。教促会指导教师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实现社团活动的常规化。一方面,从确定社团的指导思想、宗旨到社团的发展思路与工作策略,为社团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多地提供指导。另一方面,着力培养社团的骨干力量。既给社团干部分任务、压担子,也给他们讲方法、晰思路,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经过努力,基于教师职业特色的传统的“三字一话”以及“家教经验交流会”和“应聘求职经验交流与模拟培训”的讲座与比赛等活动正常进行,社团活动基本步入了正轨。
稳步推进阶段——培育并形成特色活动。2005年后,在应聘求职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差、理念落后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若能组织一门教师技能综合课,帮助师范生和社团会员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变化规律,思考教育和教学问题,切实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则毕业生能够在就业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协会指导教师招集部分专家经过反复酝酿和精心准备,2006年秋,由教促会指导教师亲自主持(教促会承办)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课程正式开课;2007年,与课程相互配套的“学生实践示范课比赛”启动;2009年教促会组织了“优秀师范生校外教学见习”活动;2010年,教促会“教师教育”系列学术研讨会举行,2012年起,教促会实施一年一度的暑假社会实践——爱心支教。这样,教促会的工作由每学期举办几个象征性的活动,变为拥有自己协会特色的固定活动,这些活动深受全院师生的一致好评,会员也逐年增加,还设置了院系分会加强组织与培训。
走向成熟阶段——与学校的发展特色相融合。2013年学校成立“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学校教师教育相关工作,教促会在中心的指导下具体参与学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课程学习、技能训练、选拔竞赛等。到目前为止,教促会已经成为学校拥有会员最多、工作最为充实、影响力最大的协会之一,先后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社团”等各种荣誉称号。2009年,该协会被评为全国高校校园“百强社团”,2010年和2011年,该协会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2010年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社团。
(二)教师技能促进会的特色活动
湖北是师范学院是一所有着40年本科师范教育的省属重点高师院校。为了凸现本校“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发展定位,彰显其教师教育特色,教促会根据自身的类别属性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努力提高全体会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职业能力训练》特色课程
该课程面向全校学生,于每周一晚在固定教室准时举行,授课教师除本校专家学者外,主要是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进校园,对学生进行理论点拨和培训指导。这些优秀教师来自基础教育第一线,他们在教学上各具风采,熟悉教师招聘过程与要求,他们能从当前教育规律、新课程理念、教材处理、撰写教案、教学方法、课件制作以及教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对在校师范生进行全程指导。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而且使参与的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教育视阈,深受学生会员的喜爱。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也有大胆的尝试,课程以情景实践为主要形式,以模拟中小学实际教学为主要内容,将课前学生能力展示、教师课堂讲解、师生互动交流、现场学生评价、课后能力训练、学生模拟教学、网络课程服务和课程论文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体现重视实践体验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育改革新思路。[6]
《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已经进行十七届了,总共进行了300多次的讲座、训练、比赛等活动。所聘请的教师涉及黄石周遍地区40多个中小学近百名教师,包括特级教师、校长和年轻新秀等。该课程每逢培训,教室和走廊都爆满,学生站着、坐着、蹲着,形态各异,形成了校园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良性互动,在学校形成了学生重视对新课改的了解和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的良好氛围,对每届学生的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系列讲课比赛
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于其教师职业能力的展示,而课堂教学能力又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单纯依赖于学校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促会敏锐地抓住这个关节点开展自己的活动。每年上、下半年,教促会分别承办学校教师技能大赛、省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校选拔赛(学校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主办)和主办学生实践示范课讲课比赛。教师技能大赛和省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面向高年级学生,主要考察学生的教学设计、即兴演讲、讲课模拟、PPT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等综合能力的应用与融合。而学生实践示范课比赛则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重在考察参赛选手的教学基本功,比赛一律要求粉笔字板书,强调规范板书、规范教学语言和教案规范设计。教促会组织的这三个类型的讲课比赛给想从事教师职业的同学们(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和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对学校传统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的一个很好补充,无形中教促会将自己的活动小环境融入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大环境。
3. 校外教学见习和假期爱心支教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而高师院校师范生传统的“闭门造车”培养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不少高等师范院校开始思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为此,在学校相关政策引导下,协会协助学校教务处于2009年至2011年连续实施了三届师范生校外教学见习活动(每周一次、时间一年)。师范生走进中小学课堂,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的感受与体验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新课改的理念与做法。这种尝试为学校2012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强化师范生的教学见习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案例体验。
师范生在中小学见习的主要工作是以听课为主,协助中小学教师教学辅导、问题答疑和批阅作业,配合班主任工作为辅。通过见习活动有利于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优秀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通过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传、帮、带”和师范生的“听、看、做”使师范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础上达到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这个活动对全校师范生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经过见习锻炼的学生在各种讲课比赛和就业应聘中显示了突出的综合能力。
2012年至2014年教促会连续三年组织了假期爱心支教活动,帮助师范生关注留守儿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为祖国下一代孩子的成长献爱心,同时,师范生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职业能力,增强了信心。
4. 学术研讨会与科研立项
目前,在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中:文娱性、服务性社团偏多,且比例较大,而学术性社团及其活动的数量明显偏小。对此,教促会提出了社团在已有的课程性、实践类基础上,力图体现其高校学生社团学术性的特色。2010年10月,以新课改为主题的第一期学术研讨会开始,在活动中台上台下的学生围绕新课改的变化展开思维论辩,在交流讨论中向来自全省各地的“国培”班教师评委们展示了师范生独特的视角与观点,其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令中小学一线教师深受感动。之后,围绕“教育、教师、教学”主题,开展了第二到第十五期的学术研讨会,提高了会员们的研究意识和对教育前沿的关注度。与此相联系的还有学校的大学生科研立项,这些活动的内容为教促会会员的毕业论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有的会员毕业论文还获得省级优秀学士论文。2011年,以湖北师范学院“教师技能促进会”社团活动课程化案例研究为题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专项资助重点课题。此外,教促会还组织了“教师礼仪大赛”、“教师职业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除了稳定的常规性活动之外,一个优秀社团还必须有自己的活动理念,并形成自己的活动体系结构,这样社团才能达到充满活力、内容充实、会员受益、创新发展的境界。教师技能促进会的活动理念和活动体系见图1。
图1 教师技能促进会的活动理念和活动体系
(三)教师技能促进会社团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技能促进会的会员主要是未来想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生或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因此,教促会的主要活动一定要围绕教师职业的终身发展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与能力来展开。从教促会已经形成的特色活动分析,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职业能力、实践体验、教改研究是主要内容。而上述内容恰好是一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途径与任务。其中职业能力(加专业知识)是基础,教学实施是常规工作,课程建设是载体,实践体验是主要方法,教改研究是提升策略。
三、高师院校社团活动发展的策略
一个富有生气的优秀集体、一个想要不断发展的社团就必须有自己的发展定位和运作理念,教促会之所以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壮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教师技能促进会》的实践体验和对教师教育的理论认识,笔者认为高师院校的社团活动应从以下方面作一些尝试:
1.社团活动课程化,项目研究成果显著
社团活动的特点就是自由、自愿、形式多样,但如果过于自由和多变会使活动流于形式,失去生命力。教促会提出“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理念,主要是根据提升高师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开设相应课程有针对性地课程学习、专业培训、现场示范、模拟练习等教学形式,科学设计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达到社团活动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从而避免传统“三字一话”的活动模式单调,以弥补社团活动在提升高师生就业竞争力不全面的缺陷。因此,教促会的活动采取了相对固定的地点、内容、形式和完整的教学大纲,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课程还计算学分,从而在经费、机构、人员等多方面得到保障。这样,许多单凭社团不易解决的问题就能通过此途径得到解决,也提升了社团活动的层次,这是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一个方向。在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中,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构、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也积累了大量素材,持续的研究有了不少收获。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通过《教师技能促进会》和《教师职业能力训练》平台申报了系列省级研究项目,其成果获得省政府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反过来研究项目的实施也促进了社团活动的不断创新。在社团活动课程化方面,一些高校也做了相应的尝试与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4,7]
2.社团活动品牌化,学生就业竞争力凸显
社团的存在从本质上说是其影响力的存在,而提升社团影响力的关键在于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活动[8],如同社会产品的品牌效应一样。社团品牌活动通过高质量的活动,可集中展示学生社团的群体风采,进一步提高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吸引更多学生关心社团和参与社团,这在促进学生社团的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师范生就业是困扰高师院校的一大难题,教促会紧紧围绕这一现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为主题的理论学习、技能培训、讲课比赛、校外实践等各项活动。因其理念、方法、内容、组织得当,一批批优秀学生逐步成熟起来,在各种比赛和就业应聘中显示了自己的实力与优势,这也使得“精品社团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形成职业发展——达成教育目的——产生品牌效应”的逻辑关系清晰起来,教促会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教促会的工作也得到学校团委、教务处、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3.社团活动结构化,实践性与学术性兼顾。
在高校中,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学术类、实践类和文体类。相对而言,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性、娱乐性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教促会是一个职业性非常突出的学生社团,如何构建自己的活动体系,体现自己的社团特性,一直在探索实践。近些年来,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逐步凸显,高师院校已将教师职前培养与教师职后提高一体化考虑,在职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反馈到师范生的在校培养模式的调整上。教育部于2011年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生学习”的教师教育基本理念,在课程设置上通过观摩、参与、研究等方法强化教育实践与体验。[9]教促会根据教师职业具有示范性、创造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各类活动在坚持突出教师基本技能培养的理论指导性、专业示范性、实践取向性的同时,又能彰显教师职业的学术研究性,使会员在社团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于实践,综合素质与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目前,教促会构建了以《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为主体、师范生校外教学见习为探针,学生讲课比赛、教师职业礼仪素质比赛为重点,“教师教育”系列学术研讨会为特色,集中学习、统一比赛、学术研究、平时活动、实践体验为主体结构的活动体系。
4.社团活动特色化,与学校定位和社会需求协调
我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学校,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学校构建起了以教师职业素质与能力为核心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社会实践学分的增设,为社团平时的教学见习和假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而为了体现“合格+特长=优秀”的专业人才观而增设的特长学分,更是给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竞赛注入了动力。教促会确定的发展理念与学校办学特色和定位相吻合,一系列活动也成为师范生毕业后成功应聘于教师岗位、走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还有了学分保障。这非常切合想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生以及非师范生的就业需求,从而有利于“未来教师”建构基础教育所倡导的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教促会其工作获得校内外师生一致认可也就能够理解了。
5.社团活动常规化,指导教师还需长远谋划
学生社团中,学生自然是组织者、参与者,是绝对的主体。而教师的有效指导对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有重要意义,是与学生相互独立的影响因素。教师理论知识渊博,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其思想、观点、意志、毅力、情感、道德及修养时刻都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通过制度的制定、活动的指导、谋划与评价,甚至直接参与,影响着社团活动的质量保障。一个好的指导教师就是航船的舵手,可让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上少走弯路。学生社团协会的会长、部长和干事都是学生,通常只有一到两年的任职时间,他们不可能在协会的长远发展上有过多的考虑,这就需要指导教师的长远谋划和精心指导,形成骨干队伍届届相传的良好机制,积淀与此相适应的社团文化。教促会不仅挂靠在学校“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协会活动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而且有多位在学术造诣、活动方法、敬业精神等方面都是令人钦佩的校内外指导教师,是他们让教促会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强大的前进动力。
6. 社团活动鲜明化,促使先进的社团精神凝练
社团发展必须站在社团文化建设的高度, 按照先进文化的内涵要求,大力培育先进的社团精神, 推动社团发展的层次提升。其中,社团精神是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信念和不懈追求,它是社团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活动中长期培养形成的。因此,社团活动不应单纯地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 而应注重内在的、本质的精髓, 即社团精神。只有先进的社团精神得到发扬, “才能使广大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内部的潜能, 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也才能使社团文化活动长久不衰, 生命力永存”。[10]校园学生社团文化是学校文化精神内涵的组成细胞,是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的沃土。教促会在历届中心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创新开拓、团队协作”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追求、勇于实践”的进取精神,每个会员都是教促之家的一分子,工作上相互帮助,积极协调与合作,生活和学习上相互关心,并为自己身为“教促人”而自豪,都精心维护社团的声誉。每届协会的骨干都能从教促会那里得到锻炼和言传身教,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促会像肥沃的土壤,人才在这里一茬又一茬的茁壮成长。
大学社团活动在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社团理念与社团精神是基石,品牌活动的开展和社团骨干队伍的形成是两大支柱,最终目的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为持久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社团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
总之,在推进社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其目的是提升社团发展的质量,使社团各项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通过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就业技能的形成和提升是一系统工程,这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已有资源进行持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宇姝.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143-147.
[2]钱潇潇,姚莹,李楠.高校社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思考——基于苏南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3,(17):19-20.
[3]卢丹.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策略研究——以常州高校社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136-139.
[4]彭巧胤,张科.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790(6):179-181.
[5]谢超.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机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5(3):153-158.
[6]余新武,陈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创新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师教育,2011,4(4):50-53.
[7]周小骥,侯盛炜,秦晶.高校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87-89.
[8]王敏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 ,20(4) :159-160.
[9]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教师[2011]6号.
[10]邹海贵,唐纯林.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 (10)(上):45-46.
(责任编辑:王国红)
Thought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students' associ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y
YU Xin-wu,TIAN Zi-he,MA Chang-yan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435002, China)
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students' association;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