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堆”的语义和用法

2016-01-21盼,芜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扎堆用法语义

刘 盼,芜 崧

(长江大学 语言研究所,湖北 荆州 434023)



“扎堆”的语义和用法

刘盼,芜崧

(长江大学语言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扎堆”的本义是用手或工具聚土成堆,以比喻的方式引申为“很多人或物体聚集一处”,进而引申为“众多”“过多”“过于集中”“成堆”或“单个的人或事物加入一个群体或行列”等意思;“扎堆”既可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贬义的语境,还具有视觉形象色彩;“扎堆”常与行为主体、地点、时间三要素和“凑热闹”“撞车”“随大流”“合伙”等同义词配伍;“扎堆”进入语言交际是“意象图式”隐喻投射的产物;“扎堆”能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能充当述语带名词性补语,能充当状语表示动作的情貌,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但不能带宾语。“扎堆”的运用还存在问题,需要规范。

关键词:“扎堆”;语义;用法

一、“扎堆”的语义

(一)“扎堆”的理性义

据《正字通》,“堆”的本字是“垖”(不要“土”旁),象形字,意思是土堆或小土山,“堆”是其俗字、后起字。《说文》:“堆,聚土。”《广韵》:“堆,聚土。”“扎”有“刺”(扎针)、“驻扎”(扎营)和“钻”(扎入人群)等意思。“扎堆”的本义是用手或工具聚土成堆。很多人或物体聚于一处很像一个土堆,因此,“扎堆”以比喻的方式引申为很多人或事物聚集在某一处,人或事物多才可能“聚集一处”,因此,“扎堆”的语义进一步收缩为“众多”“繁多”“过多”“成堆”的意思,比如例(30)中的“扎堆”,就在一本书里,无所谓聚集一处,只能是历史错误过多的意思。又如:

(1)会议扎堆,您收获了什么(《猪业科学》2013年第9期)

“会议”不可能“凑集到一处”,因为“处”是处所的意思。正文说道:“八、九、十月,养猪行业的各色会议用‘扎堆’二字形容一点不为过,据不完全统计,就在这段时间里,约有近40场全国或省级以上单位主办的学术交流会、产业博览会等大中型会议。”可见,“扎堆”是“成堆”“过多”“过于集中”的意思。

(2)四川宜宾永辉、沃尔玛、华润等扎堆,超市竞争白热化(赢商网2015-03-03)

这些大型超市也不可能凑集在一处,而是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扎堆”只能是“过多”的意思。

(3)在具体配花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主要的配色原则,如送新婚夫妇玫瑰时要注意红色不能扎堆,要缀以白色的满天星,还可以加上两枝白色的百合。(网文《送花有讲究》)

上例中的“扎堆”也不可能表示“红色凑集于一处”,而是“过多”的意思。

(4)跨国公司扎堆,本地人才不够(中华企业网2002-10-17)

从与反义词“不够”的对举来看,“扎堆”理解为“过多”较为合理。

由于“扎”有“钻进去”的意思(扎到人群里/扎猛子),“扎堆”也指单个的人或事物加入一个群体或行列:

(5)他说自己扎堆于这样一群人并跟他们学到很多: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同时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中国企业家》2013年第24期23页)

(6)豫版速冻(企业)扎堆“中国名牌”,全国共五个,河南居其三。(《大河报》2003-09-02)

(7)西门子扎堆无线通信(亚洲地区只投中国市场)(《国际金融报》2002-10-18)

综上所述,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2012)对“扎堆”的释义是不全面的。

(二)“扎堆”的附加义

“扎堆”具有明显的附加色彩,主要是感情色彩。众多事物的聚集有好处也有弊端,因此,“扎堆”也含有这两种对立的感情色彩。先看褒义色彩,如(6)、(15)、(17)、(18)、(19)、(21)。

有时事物过多也有弊端,于是“扎堆”便产生了贬义色彩,如例(8)—(11)。含贬义的“扎堆”,常用“避免”、“防止”[(36)]、“忌讳”[(37)]类动词或否定副词[(3)]来搭配:

(8)知分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避免扎堆(《江南都市报》2009-06-23)

(9)元宵节烟台市区灯会少,交警:不要扎堆出行(齐鲁网2015-03-04)

(10)高速加油别扎堆服务区,收费站外可加油(《长沙晚报》2015-02-27)

(11)大学“圈地”何必扎堆北京(《工人日报》2014-05-18)

有时,“扎堆”的褒贬色彩具有相对性,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12)超市扎堆,给老百姓带来的是方便和实惠。但作为商家来说,则不得不面对更大的压力。(赢商网2015-03-03)

上例从方便老百姓来看,“超市扎堆”是褒义的,而从商家竞争压力大的角度来看又是贬义的。总之,“扎堆”是“褒贬同体”的。

此外,“扎堆”还具有视觉形象色彩。见到“堆”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生活中的各种坟状物,如粮食堆、柴火堆、土堆、沙堆、肥堆、粪堆、雪堆以致人堆、尸体堆。“扎堆”以比喻的方式引申出的新义也含形象色彩(很多人或物体聚集一处很像生活中的土堆、粮食堆一样)。

二、“扎堆”的运用

(一)与“扎堆”配伍的三要素

“扎堆”在语言运用中常常涉及三个语义要素(语义角色):一是“扎堆”的行为主体;二是“扎堆”的地点;三是“扎堆”的时间。以下分别考察:

1、“扎堆”的行为主体

首先,“扎堆”的行为主体是人,人“扎堆”的行为多是不自主的,即不约而同的。如:

(13)路两边有不少人扎堆,包括下棋的堆,打牌打麻将的堆,掷色子的堆,打毛衣的堆,斗蛐蛐的堆。(诗江湖小说专栏·尹丽川小说)

(14)家长扎堆帮黎子开户存压岁钱(《闽西日报》2015-03-05)

但也有自主行为,即一群人约定在统一的时间和统一的地点聚会。例如:

(15)原州区农民扎堆上“学堂”(《宁夏日报》2015-03-02)

(16)第一师四团老人扎堆过年(天山网2015-03-04)

前一例说的是“连日来,原州区开展2015年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有3500多名农民参加培训。”后一例说的是第一师四团的几位老人相约到某一家一起过年。

其次,“扎堆”的行为主体也可以是物体:

(17)14款新车3月扎堆上市(《北京商报》2015-03-03)

(18)文艺片扎堆三月(华龙网2015-03-03)

(19)大项目扎堆,清远再添新动力(《羊城晚报》2015-03-03)

2、行为主体“扎堆”的地点

(20)危险品扎堆深圳闹市一仓库大院,租赁户已清场完毕(《深圳特区报》2015-03-02)

(21)春节期间蓬安市民扎堆图书馆(《华西都市报》2015-03-05)

(22)当前,大量的风险投资机构扎堆于成长期以后的企业。(《中国财政》2011年17期70页)

有的“地点”是抽象的事物——某一种工作、职业、产品或某一个行业领域:

(23)大学生“扎堆”夜晚服务生(中华网2002-12-19)

(24)大学生“扎堆”家教(武汉晚报2009-10-18)

(25)返京大军扎堆“管家帮”,招工现场异常火爆(抚顺新闻网2015-03-02)

(26)手机厂商扎堆平板电脑,产能过剩加速行业洗牌(《IT时代周刊》2011年第5期)

(27)全球500大公司在华投资“扎堆”制造业(新华网2003-03-17)

(28)将跨界进行到底,互联网企业扎堆硬件领域(《电脑迷》2014年第5期)

有的地点是某个组织、某部文艺作品或某一特殊的时期:

(29)北京美女扎堆“北大荒”(按:指北京一个单身女人小团体的名称)(《北京晨报》2002-08-04)

(30)《天将雄师》历史错误扎堆(《西安晚报》2015-03-04)

(31)中国进入“两会时间”:政协提案扎堆(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的)“新常态”(《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3-03)

有的事物“扎堆”无所谓地点,某个时间段就是特殊的“地点”,例如:

(32)三月份32个节日“扎堆”,你知道几个?(《常德晚报》2015-03-05)

有的事物“扎堆”有地点,但语句中没有露面,处于隐含状态,如例(18)中的“文艺片”扎堆的地点是隐含的电影院。又如:

(33)(寒假过后)开学了,眼科小患者又“扎堆”(《镇江日报》2015-03-05)

读者可以凭经验判断,眼科小患者肯定是在医院“扎堆”。

3、行为主体“扎堆”的时间

行为主体“扎堆”都是有时间或时段的,比如例(17)、(18)、(32)、(34)中的“三月”、(21)中的“春节期间”、(33)中的“开学”(三月初)。有时时段没有在句中出现,但全文的语境会有交代,如(1)没有交代扎堆的时间,但正文交代了时间,即“八、九、十月”。

有时“扎堆”的时间和地点在一句话中都出现:

(34)三月家具展扎堆广东(《北京晨报》2015-03-05)

(二)与“扎堆”配伍的同义词

“扎堆”常常与“凑热闹”“撞车”“随大流”“一窝蜂”“一哄而上”“合伙”等词语为伍,因此,它们互为同义词关系;那么,根据“同义互训”的原则,“扎堆”也可以通俗地解释为“凑热闹”等意思:

(35)出生“凑热闹”,入托也“扎堆”,“世纪宝宝”挤爆凯里幼儿园。(金黔在线2003-09-13)

(36)在正式填报志愿之前,地方招办常组织一次预报,根据预报情况,统计出本地区志愿填报分布情况,反馈给考生作参考。目的是防止扎堆、撞车。(北大招生网)

(37)投机最忌讳的就是随大流“扎堆”,但绝大多数人在参与投机时都喜欢凑热闹,这也是大多数人输钱的原因。(www.jxtz.com.cn/index4-3-jt2.htm)

(38)年底演唱会,扎堆一窝蜂(《中国青年报》2006-01-02)

(39)这种“扎堆”或“一哄而上”既不同于“一致通过”,又比“资本主义尾巴”之类的单干更为时代所看中。(李亚伟《英雄与泼皮》)

(40)喜欢扎堆,合伙“炒”市场是浙商的另一个特色。(龙虎新闻中心2003-9-19)

“扎堆”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从众”心理和集体意识。

(三)“扎堆”进入语言交际是“意象图式”隐喻投射的产物

“意象图式是人们感知空间关系的结果”[2]57,而许多动词进入语句之后都是表达空间关系的(如走、行军、到达),因此,可以用意象图式来分析“扎堆”的语义与用法。我们发现“扎堆”入句与三种意象图式有关系:一是“路径图式”(Path schema),它涉及到三个要件:射体(trajector)——移动的物体(如行走的人、飞行的鸟);路径(path)——射体移动的轨迹,有起点和终点(如人走的路、飞机的航线);界标(landmarks)——物体移动的参照物[2]58(如人坐在行驶的车上感觉路边的树木在移动)。该图式可以隐喻投射到语言,比如“欧美音乐剧扎堆来京”中的射体就是“欧美音乐剧”,路径是从国外(起点)来到北京(终点)。二是“容器图式”(container schema),它涉及两个要件:容器和物体,如仓库装粮食、保险柜装钱。该图式可以隐喻投射到语言,比如“扎堆”之“堆”本身就好比一个容器,许多分散的人或物体进入“堆”即为“扎堆”。“扎堆”入句也能反映人或物体进入容器的意思,如“外地企业扎堆台州”中的“台州”、“学生扎堆图书馆赶作业”中的“图书馆”都好比一个容器;“外地企业”和“学生”就好比进入容器的物体。三是“中心边缘图式”(Center-Periphery schema)对语言的隐喻投射:“扎堆”的地点就好比一个中心,其他分散的物体就好比边缘,边缘常常向中心靠拢。比如“全球500大公司在华投资扎堆制造业”反映的事实便是:“边缘”——“全球500大公司”向“华(中国)”这一“中心”靠拢。(15)反映的是原州区的农民——“边缘”从四面八方向“学堂”(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地点)这个“中心”靠拢。

三、“扎堆”的语法功能分布

(一)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

作为动词,经常充当谓语是“扎堆”的主要语法功能,它可以陈述施动主语,如例(13)、(14),也可充当描事主语,如例(1)、(2)、(4)。充当谓语中心表现为受否定副词(状语)的修饰,如(3)中的“红色不能扎堆”,还表现为充当述语带补语(见下文)。

(二)充当述语带补语

“扎堆”充当述语(谓语中心)带名词性补语也是主要功能,带补语时其后的介词“于”省略了[3];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也存在大量“扎堆”之后不省略“于”的相反用例,如例(5)、(22)。又如:

(41)元宵节将近,不少市民喜欢扎堆于元宵节夜间前往赏灯。(大众网2015-03-05)

从我们搜集的语料来看,省“于”多见于新闻标题。

“扎堆”经常带处所补语,如例(20)、(21)、(22),也可带时间补语,如例(18)、(41);也可带其他补语,如例(23)—(27)。这种由介词“于(於)”(可省略)引领名词作动词的补语的用法,源于古汉语,例如:

(42)师陈于鞌(《左传》)/赵氏求救于齐(《战国策》)/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于]大泽。(《山海经》)

述语动词“扎堆”带处所和时间补语的结构,在语义(逻辑)上等值于“扎堆”受处所或时间状语修饰的状中结构,比如“(三月家具展)扎堆广东”的意思就是“(三月家具展)在广东扎堆”,“(文艺片)扎堆三月”的意思就是“(文艺片)在三月扎堆”;而带其他类型的补语,大致相当于状中结构,比如“(大学生)‘扎堆’夜晚服务生”,意思是“(大学生)在夜晚服务生这一职业上扎堆”,“(手机厂商)扎堆平板电脑”,意思是“(手机厂商)在生产平板电脑这一产品方面扎堆”。

可见,“扎堆”省介词“于”带名词性补语的用法要比传统的受介宾结构充当的状语修饰的用法(“在……扎堆”)简练。

需要注意的是,“扎堆”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不宜视为宾语,这是因为二者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因为二者中间隔了一个省去的介词“于”,“于”才与其后的名词性成分有直接的语法关系——组成介宾结构,“扎堆”只与介宾结构发生语法关系,由于“于”的省略,就给人造成了“扎堆”直接与名词性成分发生语法关系的假象。比如“家具展扎堆广东”中的“扎堆”只跟介宾结构“于广东”发生语法关系,出于表达简洁的考虑,这个“于”省去了。

有时“扎堆”充当谓语中心(述语)带补语之后再受副词状语的修饰,如(10)中的“别(扎堆服务区)”、(11)中的“何必(扎堆北京)”。

(三)充当状语

“扎堆”经常充当状语修饰谓语中心,表示动作的情状,如例(15)、(16)、(17)。“扎堆”作状语时,意思跟“同时”接近:

(43)临街商家昨扎堆开业,初八“开门炮”超初七(《哈尔滨日报》2015-02-27)

(44)春节期间“羊宝宝”扎堆生,不忌讳“十羊九不全”的说法(《皖江晚报》2015-03-04)

有时“扎堆”充当状语修饰动词之后再受否定副词状语的修饰,如(9)中的“不要扎堆出行”。

(四)充当定语

“扎堆”作定语,意谓“聚集在一起的”、“集中的”:

(45)金报报道引起高度重视,扎堆“黑窝”被一锅端了。(荆楚在线2002-06-18)

(46)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扎堆”现象严重(南方网2001-09-01)

(47)高新区“扎堆”式产业空间布局的转型路径研究(《科学与管理》2013年第1期)

(48)2015年易动原力论:扎堆的养老模式如何盈利(《齐鲁晚报》2015-02-05)

一个群体同时获得成功,这便是经济上的“扎堆效应”:

(49)深圳留学生企业发展露峥嵘,形成“扎堆”效应(《深圳日报》2002-12-16)

大批量地进行交易,这便是商业上的“扎堆模式”:

(50)批量交易的“扎堆”模式(商业)(中国上市网2003年3月6日)

此外,“扎堆”还经常充当“避免”“防止”“喜欢”等谓宾动词的宾语,如例(36)、(37)、(40);还可以充当主语(中心语)成为被陈述的对象,如(39);还可以充当介词的宾语,如例(1)的正文中提及“用‘扎堆’二字形容一点不为过”。

四、余论

“扎堆”的运用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点:

一是搭配不当,例如:

*元宵节豫园人流扎堆,10号线豫园站明或提早封站(新华网2015-03-04)

*(学生)寒假“扎堆”电子产品,学生开学忙配镜(《营口日报》2015-03-04)

前一例中的“人流扎堆”语意矛盾,因为“人流”呈长条状,不可能聚拢在一处;而“扎堆”呈圆锥状(如土堆、坟堆)。后一例乍一看标题还以为是学生在寒假忙于电子产品的设计呢,看了正文才知道说的是“孩子放寒假在家看电视、电脑,抱着手机的时间增加,用眼强度增加,导致了视力的急剧下降”。同样的新闻,而有的媒体拟的标题,意思就很清楚:《烟台节后眼科小患者扎堆,频玩电子产品是主因》(三九养生堂2015-03-03)。

二是语序不对,例如:

*节后4S店车辆维修保养扎堆车主(《临川晚报》2015-03-03)

“扎堆”应该陈述“车主”而不是“车辆维修保养”,标题可改为“节后来4S店做车辆维修保养的车主扎堆”。

三是语意重复,例如:

*手机抢红包——落枕、腰扭伤人群扎堆(人民网2015-02-27)

*研究的面也从集体扎堆于朱熹《诗集传》中走出来,且覆盖到几乎所有较有价值的诗经学著述。(《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1期30页)

“群”和“集体”与“堆”的语意是重复的,可把“人群”改为“人”,删去“集体”。

参考文献:

[1]社科院.现代汉语词典[M].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30.

[2]孙亚.语用和认知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汪树福.试谈名词充当动词补语[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1(2):77-83.

(责任编辑:倪向阳)

芜崧(1959— ),男,湖北江陵人,长江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The Semantic Meaning and the Usage of “Zhadui”

LIU Pan,WU Song

(Institute of Language and Words,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The original meaning of “Zhadui” is to pile up the soil by hands or tools. It also refers to a lot of people or things gather in one place literally. Thus, the synonyms: “multitude” “overmuch” “pile up” and “individual or single thing is placed in a group” are derived. “Zhadui” can be used either in positive or derogatory contexts with visual color. It is often used with such elements as behavioral agent, place and time. Furthermore, it matches such synonyms as “凑热闹” “撞车” “随大流” “合伙”. “Zhadui” is the product of metaphorical projection on image schema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Zhadui” may act as predicative or predicative center of a sentence. It may work as a predicate with noun complement and an adverbial expressing the state of action. Besides, it can function as an attributive to modify the noun and no objects can be followe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bout “Zhadui”, which needs to be regulated.

Key words:“Zhadui”; Semantic meaning; Usage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5)12-0050-05

作者简介:刘盼(1992— ),女,河北衡水人,长江大学语言研究所在读硕士生;

收稿日期:2015-07-07; 2015-10-17

猜你喜欢

扎堆用法语义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扎堆乘凉
语言与语义
“作”与“做”的用法
产业园区、眼镜小镇扎堆上马
特殊用法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